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欲想延長生命 唯有靶向將軍

欲想延長生命 唯有靶向將軍

我的一點抗癌體會

人類與癌症的「人癌大戰」已經整整較量近百年了,至今勝負未定。然而,近十幾年來,隨著靶向將軍的問世與實踐和實戰證明,人類同小癌的戰鬥已朝勝利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欲想長期存活,唯有靶向將軍,這是我的一點抗癌真實的體會。有什麼理由和根據這樣說呢,且看下文分解。

你只要走進腫瘤醫院的病房大樓,就會看見醫生值班室、護士值班室、病房裡、走廊上穿梭著忙碌不停的護士和醫生,加上醫院的護工、病人家屬及其看望病人的親朋好友們,整個醫院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猶如菜市場和農村小鎮趕墟一般。還可以不停聽見病床上方和走廊里的擴音器,不斷傳出「XX床呼叫」、「XX床呼叫」的喇叭聲,此起彼伏,整個場景十分熱鬧。何故如此火爆?原來,病床上躺著的全是正在化療和等待化療的病人,忙碌的人們全是為化療而緊張著。化療,幾乎成了每個肺癌病人都必須要經歷的治療首選手段。然而,不知你注意到或統計了沒有,在這轟轟烈烈的化療大軍中,到底有幾個肺癌病人能真正在化療中康復了?又有幾個病人在化療中受益了?以筆者為例,在手術前經歷了兩次順鉑加紫山醇化療,術後又經歷了三次培美曲塞加順鉑的化療。幾個月下來,原本住院前活蹦亂跳、生龍活虎,只有除咳嗽時痰中帶血絲之外,沒有其他任何不適的一個壯漢巳不復存在,短短時間裡變成一個飯吃不下、食慾全無、渾身無力、手腳發軟、還伴著噁心又無物的嘔吐、成了奄奄一息的重病號。這些都還是小事,關鍵的是化療對於我來說一點效果都沒有。化療前我的腫瘤是5.2cmx5.0cmx3.8cm,化療兩個療程後,自己天真地認為受了這麼大的苦,腫瘤應該會小掉一至二公分吧,沒想到CT評估結果出來了,不但一毫米沒小,反而導致縱隔、左鎖骨、左乳鏈內、腹膜後淋巴結腫大了(化療前只有肺門淋巴結腫大)。當時百思不得其解,怎麼會邊化療還邊轉移呢?更要命的是那時的我,腦子裡一片空白,沒有一點點抗癌知識和主見,全部聽從醫生的計劃和安排。但人的直覺告訴我,再這樣繼續化療下去,絕對不是辦法,不尋找出路,自己恐不久人世,沒有多少存活時間了。怎麼辦?整整思考了幾天,認為如果要如此痛苦的死去,還倒不如少受點罪走更為合算。於是,在醫生要求我術後必須化療四個療程做到第三個療程後,我堅決不再化療了。在我的堅持和堅決要求下,醫生只好拔掉了我身上的PIC管讓我回家了。回家後躺在床上,百般無奈和無聊中,我用手機上網搜索抗癌詞條,天不絕我,有幸找到了與癌共舞論壇,第一次接觸到就如饑似渴學習開了。通過學習,有幸在網上認識了不少老戰士,他們都在癌海里遨遊多年了。之後又參加了全國各種肺癌病友交流會,認識了不少全國肺癌抗癌高手。此後才慢慢長大,慢慢懂事了,才知道化療根本無法延長肺癌患者總的生存期。假如有個患者因咳嗽或咯血或痰中帶血上醫院檢查,發現時已是肺癌晚期,理論上存活期不超過一年。此時,如果患者不進行治療,任其發展,還可以無痛苦活一年,而如果為了延長生存期,拚命化療治療,在經受無數痛苦的折磨之後,同樣在一年內也會不情願閉上雙眼。箇中原因現在我終於搞明白了,原來化療對於肺癌病人而言,有效率是很低很低的。就拿理論上肺鱗癌對化療敏感的患者來說吧,其有效率也不足30%,而對於肺腺癌患者來說,其有效率更為可憐,大大不如盲吃、盲試靶向葯的有效率。如果化療嚴重抑制了骨髓造血功能或摧毀了人體免疫系統,後果將更為嚴重,後期治療更會無路可走。病人在患癌初期本就恐懼燥動不安,加上化療的無情打擊,患者在經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之後,沒有多少人能挺住的。化療對於有效的病人來說,可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於無效的病人來說,就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問題了。就有一個女病人,從福建晉江市趕去上海化療,一個療程下來就起不了床,十天後便駕鶴西去了。但令人遺憾的是,病人對於盲試、盲吃靶向葯常常是舉棋不定,慎之又慎,殊不知化療才是最大的盲試,可病人幾乎是毫不猶豫接受。箇中原因,無非一是病人早期心中沒有什麼主見(老病號選擇化療是除了特殊需要外,否則幾乎沒有),全部聽醫生的意見;二是出於對醫生的信任。然而,醫生會告訴你基因沒有突變,不能吃靶向葯,但不會告訴你化療是盲試,有效率不足30%,希望你慎重考慮這些的。只要你一旦確診了,各種化療藥物均可以在你身上狂轟亂炸。有鑒於此,至今我回想起以前,我為自己當初決定不進行第四次化療感到是「英明決策」了,慶幸自己當年的選擇是正確的。

那麼,既然化療有效率很低,又不能延長患者總的生存期,可我們親愛的醫生們為什麼總選擇化療作為癌症患者一線的治療方案呢?對此我認真思考和觀察了很久。原因應該有以下三個方面吧。

一、當年二戰期間,人們意外發現毒劑芥子氣和沙林對腫瘤有意外的作用後,七十多年來,醫學上又研究出了幾十種化療藥物,幾十年來化療成了治療癌症的主力軍。這種傳統的治療方式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

二、《腫瘤治療指南》和《腫瘤規範化治療指南》等教科書,都是把化療列入規範化治療中的必經程序。

三、化療是醫院賴於生存的主要經濟增長點之一。試想想,醫院如果讓靶向葯作為一線治療方案,每個患者確診之後都回家口服靶向葯治療,那麼醫院熱鬧非凡的情景還會存在嗎?無怪乎有個腫瘤醫生曾對朋友說過,假如他的親人得癌了,他是不會讓他化療的。這也許是這位醫生見過太多活著的進來,躺著的出去的病人之後的感悟吧。

講完化療之後,再說放療。放療是繼化療之後新的肺癌治療手段,客觀地講,它確實比化療前進了一步。至於在有效率方面,可能超過化療不足30%有效的比例,而其中的精準放療如伽瑪刀、射波刀、速鋒刀等,對患者確實起到一定治療作用。而放療一個療程大約15-25次,每次短短几十秒鐘至幾十分鐘,病人似乎也沒有太大痛苦,那種生不如死的化療折磨似乎也不復存在。因此,近年來在全國各大醫院,放療之風愈演愈烈,成為醫院新的經濟增長點。然而,通過我的觀察和研究,放療雖然在表面上沒有什麼大的副作用,似乎安全係數很高。其實不然,放療的副作用不會象化療那樣立竿見影,馬上見效,但不等於沒有副作用,其副作用一般是放療後一至三個月左右才出現。而放療一旦出現了副作用,幾乎就不可逆了。如全腦放造成的腦癱、腦水腫,肺部放療形成的放射性肺炎等,幾乎都難於治癒。而有些病人,醫生竟對其選擇放化療同步,後果更為嚴重和悲慘。有鑒於此,當我術後複發,主治醫生建議我放療或者繼續化療時,我堅決抵制,果斷選擇靶向治療,近四年來的事實說明,我當年的選擇沒有錯。所以至今我才能保留比較完整的免疫系統和基本正常的各個器官,才有本錢在靶向將軍的帶領下與癌共舞,快三、慢四、倫巴、探戈而不累。

繼化療放療之外,醫院一線治療又一措施是手術。如何看待手術,2015年5月我參加天目山病友交流會回來,在《天目山歸來有感》一文中寫到:有手術特徵存在的,應首選手術。客觀的講,手術對於治療肺癌病人來講,確實功不可沒,在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上,基本可以達到中位生存期二年以上。所以凡可以手術的患者經過手術之後,極少在一年內逝去,故手術成了肺癌病人的嚮往。然而經過二年多來的觀察,我發現手術雖然可以在一定時期內延長患者總生存期,但損害程度也不小,如人為破壞了人體內臟器官,造成元氣大傷,刀口疼痛幾乎伴隨終身等等。尤其是後來我發現可以手術而不選擇手術的一些病人,靠吃靶向葯竟將腫瘤吃的無影無蹤的案例之後,改變了原先的觀點。現在的認識是:首選手術還是首選靶向,還是由患者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心理承受能力、經濟能力等綜合因素,認真考慮再作出決定吧。但手術雖有傷害,其功勞還是不可抹殺的。

還有粒子介入治療、生物免疫療法、以及近年沸沸揚揚的PD-I、PD—LI等等治療,因不成熟且參與人數不多等原因,就不展開詳述了。

好了,談完化療、放療、手術治療之後,現在重點談一下靶向治療。靶向,就目前而言確實是上帝賜給肺癌病人的「最後禮物」。我鍾情她、敬畏她是有理由的。因為我左全肺切除不到一年後,右肺又出現轉移瘤,當醫生建議我再次化療時,我婉言拒絕了。此時的我,已經在論壇上學習了足足半年,初步了解到了靶向葯及其作用,也知道吃正版上市靶向葯和印度版上市靶向藥效果幾乎無異的事實。然而等到真正需要吃印版靶向葯時,卻不知道上哪裡去購買。在這困難關頭,福州有個吃易瑞沙三年的林姓女病友,介紹我買到了印度易瑞沙,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藥商,此後有幸了解到此行當的水深和各種藥商的各種表現,各種手段和各種各樣的規則。儘管當時那個藥商易瑞沙賣我很貴(後來才知道),但比正版易瑞沙還是便宜了很多。一個月之後,我請教論壇高手,他們認為我是EGFR21外顯子突變,應首選特羅凱,我聽從建議改為服用特羅凱。那時的我,雖然也看了論壇上憨叔的文章,也知道靶向葯的輪換法,但一直沒膽量進行輪換,就是有也是僅在易瑞沙和特羅凱之間輪流,並一度把輪流幼稚的認為就是輪換了,現在回想起來,有時候自己也會忍不住笑出聲來。直到2015年5月,我在「你是風兒」的引導下,參加了天目山病友交流會,面對著的是肺癌生存期長達三、四年以上的病友,全是滿滿的正能量時,頓時眼界大開。而且還有幸認識了溫州大樹、淵淵姐等高手,之後不久又聯繫上赫赫有名的胖子。在胖子的指導下,我才真正走入靶向葯的輪換,三年九個月來,不斷吃E、V、T等不同靶點的靶向葯多種。我對靶向葯十分鐘愛是有原因的,一是我每吃一種靶向葯,運氣都非常好,全都有效;二是吃任何一種靶向葯均無大的副作用,對我都特別溫柔。近三年來,我吃各種靶向葯僅出現過一次輕微皮疹,腮部長了一個小痘痘,不痛不癢不作任何處理就自行消失了;幾次輕微甲溝炎,長在左腳食指和拇指上,貼了創可貼就好了;偶爾有時會腹瀉,因為我之前腸胃就不太好,每次腹瀉時,我吃氟洛沙星膠囊2至4粒之後就止瀉;出現過幾次皮膚騷癢,主要是兩個小腿上,塗上大寶濕潤濕潤就好了。這樣一來,每天吃一至兩粒靶向葯,加上輔酶Q10和白令膠囊,像治高血壓慢性病一樣簡單,與正常人一樣快樂生活並天天上班,真的要感謝靶向葯的神奇。在實踐和實戰中,目前我選擇七種自認為最溫和又有效的靶向葯進行三步輪換,我的「三步輪換法」絕對沒有比憨叔的「四步輪換法」高明之處,而是我根據自己的病情、體質、病狀作出的自我判斷之後的決定。我把我自己身上的癌細胞分為三個獨立的山頭,詳細內容見我之前寫的《淺談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的治療現狀及科學治療方略》一文。我把E、V、T三個山頭比喻成三國,我的任務是維持三國的平衡,即不讓某一國消滅也不讓某一國過度增長。因為我知道癌細胞實在太聰明太狡猾,對它們的打擊把握一個「度」相當重要,你把它打擊的無法生存了,它就會偽裝或者逃逸,到那時就會產生新的突變甚至罕見突變,如果一旦出現這種局面,反而增加了後續治療的難度,有的甚至目前還沒有打擊的武器。因此,我對每個山頭的打擊都是適可而止,見好就收。當然,打擊不力也不行,會使癌細胞增長或瘋長,到時一發不可收拾。因此要用上辯證法,掌握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規律,癌細胞也不例外。另外,我因為手術切除了左全肺,現只剩三葉右肺,而轉移瘤恰恰又是右肺,因此保護好右肺是賴以生存的關鍵。我的原則是右肺的轉移瘤必須控制在一公分以內,既不想全殲腫瘤又不能讓其瘋長。幾年下來果然控制的不錯,右肺小結節一直都是在0.9cm左右的可掌控之內。

靶向葯有著太多的神奇。關鍵要把握三點,一是要懂的各種靶向葯的用途;二是要懂得實戰中具體吃好用好各種靶向葯;三是要有靠譜的靶向葯來源。不同的靶向藥用途是不一樣的,比如肺腺癌有效的靶向葯有易瑞沙、特羅凱、凱美納、阿西替尼、阿法替尼、凡德他尼、卡博替尼、克唑替尼、T葯、280、4002、3759、AP26113、378、3922、299804、9291、120、1120、7080、1686等二十幾種,要搞清楚它們的主治功能、副作用和注意事項等等,只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熟悉它們是不困難的。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吃好用好靶向葯。比如,同是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由於突變的靶點不同,使用的靶向葯就不能千篇一律。比如說,同是肺癌,肺腺癌腦轉的可能性比肺鱗癌的概率要大的多,而EGFR21外顯子突變的患者,比EGFR19外顯子缺失的患者,腦轉的可能性相對又更大些。而一代葯能夠進腦並形成血葯濃度最高的是特羅凱,所以EGFR21外顯子突變的患者,吃一代靶向葯首選是特羅凱,這也許是當初論壇高手要我把易瑞沙換成特羅凱的用意,就是預防腦轉。從三年多的實戰來看,果然是對的,至少到目前為止,我沒有腦轉移。另外大家都清楚,靶向葯大多尚未上市,大部分都是正在臨床的原料葯,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的上市葯。而要等到全都上市,少則三年多則五年、八年甚至更長,有幾個病人等的起?為了活命只能吃原料葯。然而,原料藥水深的很,大家一定要把控好。至於用完一代葯之後,是上二代的2992、凡德他尼、阿西替尼等,還是直接上三代的9291、4002和3759,這個是有講究的。我個人感覺如果吃完一代葯後是緩慢耐葯,可以上二代的2992等,儘管2992使用期限不長,但多賺幾個月生存期也是合算的。如果一代葯耐葯後,腫瘤長勢兇猛,腫瘤標誌物飛升,此時就不要機械地按步就班吃完一代吃二代,吃完二代再吃三代了,應該先直接上三代葯打壓,因為控制才是硬道理。然而,不少患者和家屬顧慮,那麼早吃上三代葯,而三代葯如9291一旦耐葯,後續就無路可走了,因此遲遲捨不得吃三代葯。對於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們要這麼看,腫瘤君的生長,有時候是非常兇猛的,幾乎是成幾何等級飛躍,短短几個月都可能讓人屍命,而到嚴重或危急時才想吃三代葯,可惜卻來不及了,令人遺憾。實際上,吃完一代之後不吃二代直接吃三代,吃完三代之後也並不是全部無葯可吃,只要小癌你能掌控的住,常常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你為什麼一定要一口氣把三代葯吃到耐葯呢?實踐中,多數人都是按理論作指導,先基因檢測,再根據突變靶點吃一代,耐葯後再基因檢測再吃二代、三代,再檢測發現又有新的基因突變甚至是罕見突變,就不知如何是好了。實戰中,病人們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方法,如其中的換藥法、輪換法、加量法、停葯法、減量法、聯葯法、過渡法、脈衝法、霧化法等等。先說換藥法,它不同於輪換法,是吃一種葯吃到耐葯再接著吃另一種葯,一直將靶向葯吃到窮盡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通常大多數人使用的方法,傳統式的按步就班,在此不贅述;輪換法是一種指南上沒有的,癌友們在實戰中創新的方法,創造此方法的鼻祖是憨豆先生。其具體操作方法是選幾種適合自己,並且是有效的靶向葯,並在選中的幾種葯中反覆輪換,我目前用的就是此種方法。這種方法的最大好處在於,延長對自己有效的靶向葯的耐葯期。但此方法切忌照搬照套別人的用藥方案,自己要在體感好時就先試藥,試後有效了再將有效的藥用來輪換,否則會弄巧成拙。不少人輪換之所以失敗了,主要原因就在於這裡;加量法,是吃一種靶向葯緩慢耐葯了,為了使某種葯繼續有效,採用不斷加量的一種方法。如9291,一般病人都是從每天80毫克開始吃起,之後再10-20毫克往上加,目前已知有病人吃到200毫克一天的了。對於這種加量法,使用的病人還不少,實戰中也確實有效過,也延長了耐葯期。不過我認為,我們吃靶向葯若想長期存活,不能把希望僅僅寄托在加量這種方法上。因為在一定的加量上會有效,但不是可以無限量的往上加都會有效。這好比一輛汽車,設計時速最高每小時200公里,你不斷加大油門並憑慣性,可能可以開到250公里或300公里的極限,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開到每小時500公里的道理是一樣的;停葯法,指的並不是全部停掉不吃藥了,而是有的病人吃某種靶向葯時,吃到一定程度後,就吃三天停一天、吃二天停一天、或吃一天停一天等等。這種方法筆者沒有嘗試過,有大膽嘗試過的病友告訴我,他說自己已知道葯的血葯濃度的持續時間,有的是二十四小時,有的四十八小時等等,所以敢於大膽停葯。我想這主要應該是指巳上市的成品葯吧,因為上市的成品葯有道工序叫仿人體溶解度,就是為了減少葯對人體的副作用並發揮最大效能的工序,並能從中推算出葯的藥效釋放時間的最高值,也就是血葯濃度的高峰值並維持的時間,但我本人對此研究不透,不敢嘗試;減量法是有病人擔心吃靶向葯毒副作用太大,害怕會有間質性肺炎等,又認為自己目前的狀態很好,將葯減量吃,如易瑞沙本來是每天一片,病人卻將葯切開,吃四分之三片,再二分之一片。9291從80毫克一天,之後不是往上加,而是往下減,目前已知有病人減到每天60毫克仍然有效的。但這種減量法,我認為風險很大,它不同於停葯法,停葯法是計算好血葯濃度的持續時間為停葯依據的。而隨意減量,小癌一旦控制不住,其反撲能力是很強的,一定要慎用,切不可想當然而隨意減量,現實中這方面的教訓是不少的;過渡法,指的是吃完一種葯要換新葯的時候,不是直接吃上新葯,而是中間穿插化療一個療程兩次過渡,用此方法來保證新葯發揮更好的作用,這是個別高手使用過的方法,目的是為了清掃一下吃舊藥時產生的腫瘤血管的擴增,一個化療療程之後再吃新一代的葯,就目前而言效果似乎還不錯。但我認為這種方法需要病人體質好,能耐受化療且對化療敏感的人,使用此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脈衝法,也有人稱其為衝擊法,元旦前有病人諮詢過,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一種方法。它指的是病人在一定時期內,或者情況比較危急時,突然吃大劑量的靶向葯,以期壓住來勢兇猛的小癌而使用的方法。就有病人採用脈衝法,一天吃150毫克特羅凱四片,停四天後再脈衝一次,連續脈衝三次,對於特羅凱敏感的腦膜轉病人效果不錯。此法是讓特羅凱在腦膜處迅速凝結,衝破血腦屏障,可以產生無進展生存期6個月甚至更好,但此法對腦轉病人效果不佳。實戰中,9291也適合脈衝,還有3759、299804也有病人嘗試過;聯葯法,這是目前病人比較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它對於單葯無效或者吃完三代葯後無葯可吃的患者來說,確實給病人帶來希望與光明,如胖子的「特羅凱聯184」,的確救了不少患者或延長了病人的生存期。聯葯法是靶向葯使用後期的主要方法;霧化法是為了使靶向葯突破腦屏障而採用的一種方法,具體做法是採用面罩式或針孔式霧化工具,將2992或9291等粉劑裝入霧化器里,加上霧化劑等進行霧化。每次使用的藥劑量5毫克左右,藥量不宜太多。此種方法是通過鼻孔的毛細血管讓靶向葯入腦的,對一些腦膜轉病人效果不錯,值的一試,但缺點是對鼻孔毛細血管會造成一定傷害。研究好各種靶向葯的不同組合和不同使用方法,並使其發揮最大威力,確實是值得肺癌患者深入研究的課題,其意義非常深遠。我們還要記住,吃靶向葯的基本原則。我曾經在《肺癌基礎知識50問答》中講過,吃一代葯時可以不要輪換,意思是說你剛剛才開始吃一代葯,而一代葯是可以吃很長時間的(理論上是十個月,實戰上有吃幾年的),這個時候就急匆匆輪換,一點實戰經驗都沒有,完全不用著急,但也不是要求一代葯一定要吃到完全耐葯,吃二代時再和三代輪換,而是一代葯出現緩慢耐葯跡向時,開始使用輪換,到時候還可以再吃回一代葯的。還有能單葯不要聯葯等等用藥原則都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探討。

還有其他靶向葯的用藥方法,由於尚在嘗試中,有待完善和成熟,本文不再詳細列舉了。可以斷言,伴隨著病人病屬的聰明才智和實戰經驗的積累,新的靶向藥用葯法還會層出不窮,如雨後春筍般誕生,我們期待著。再有,吃靶向葯是飯前吃還是飯後吃?指南上要求吃靶向葯多數是飯前吃,但實戰中,實際上飯前飯後吃均可以,只要按時按量就行。對於胃腸功能好的就採用飯前,胃腸功能差的就選擇飯後,減少靶向葯對胃腸的刺激。有不少靶向原料葯使用的是胃溶膠囊,病人吃後會吐,此時只要把胃溶膠囊改為腸溶膠囊,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靶向葯層出不窮,靶向葯的使用更是不斷推陳出新,以上所說的各種方法,指南上幾乎都沒有,是病友們為了自救,不甘坐以待屍而創造出來的。我把它總結出來,目的是為了告訴大家,天無絕人之路,辦法總比困難多,給大家以信心和正能量。只是想讓大家知道一下靶向葯的用藥趨勢,並不是要求大家去刻意模仿。以上這麼多方法,幾年來我自己也只是使用了輪換法和兩次聯葯法而已。本來不想作這樣的解釋,因為大家都會獨立思考,懂得根據自身病情因人而異對症下藥,問題是我的文章是公開的,面對眾人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甚至還有個別人還有某些小動作。前不久,就有某80後「博士」網名叫「×魚」的,在某微信群里阻攔群友轉發我微信公眾號文章,還無中生有攻擊我,說什麼「不要再發所謂石的文章了,已經重複幾次了,此人胡亂指導病友用藥,半瓶水……」,對此我想對這位「高大上」的「魚博士」說:「『博士』,你看到我微信公眾號上哪篇文章里『胡亂指導病友用藥』了?我胡在哪裡?亂在何處?歡迎並請你指出來。如果指不出來,你有何理由阻攔群友轉發我的文章?你到底安的什麼居心?我承認自己沒有多少抗癌知識,是半瓶水沒有錯。而你是『博士』,是知識淵博之士,可遍尋微信公眾號,為什麼找不到你正確指導病友用藥的傑作呢?當廣大病友最需要博士的淵博抗癌知識時,你這個「一桶水」身在何處?讓我們這些草根病人處境艱難。倘若你認為自己不是病人,就可以隨心所欲,那我勸你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無端指責他人。倘若你想製造是非,那麼你這個穿開檔褲的娃娃還不夠格」。一個時期來,有一些QQ群、微信群上個別人一直對我無端指責,以莫須有的手段誹謗我,我一直視而不見。不理采不等於我默認,而是考慮到自己是一個患者,與世無爭,不想理采而已。但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尤其是人格絕不能受辱,反擊就是正常的,不好意思在此贅述幾句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靶向葯的神奇無限誇大,因為它畢竟還是葯,並不是仙丹神漿。有人吃靶向葯僅僅數天甚至數小時,就要求靶向葯就要發揮作用,而一旦目的沒有達到,就頻頻更換靶向葯,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不可取的。一般情況下,靶向葯要吃滿三周至一個月後再作評估,才能確定有效或無效。個別人吃了某種靶向葯幾個小時或幾天就見效的確實有,但那畢竟是個案,不能代表普遍,這點大家也要引以重視。

吃靶向葯走過了近四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充滿坎坷,也充滿喜悅和希望。從當初福建省立醫院內科和外科各一位主任,均認為我只有三、四個月最長不超過半年存活期,我竟活了這麼久,目前剛複查完健康狀況良好,正準備由康復向治癒邁進。能夠大難不死,我感恩、感謝、感激所有關心、關愛和關照我的人,也感謝溫柔姐、大魚、你是風兒、淵淵姐、溫州大樹等病友病屬給過我的幫助,尤其是胖子,一路指導我勝利走向與癌共舞的大道。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永誌不忘。四年來,我的深刻體會是:癌症確實是一個非常兇險並難治的病,但不等於就是不治之症。我的康複目標已經初步實現,下一步是爭取達到臨床治癒。當我的癌齡達到十周歲時,要寫一本書,書名就叫《坦途》。因為只有十周歲時才有資格寫,寫此書的目的不是為了出名,更不是為了流芳百世(因為這些浮華對於癌症病人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的肺腺癌患者,想告訴人們,癌症不等於死亡,大可不必談癌色變,只要做到與癌共舞,最終勝利者是人而不是癌。

靶向葯如同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一樣是個永恆的話題。可以預言,人類最終攻克癌症之時,也會象治療高血壓一樣每天輕鬆到只要吃一片降壓靈即可,到那時癌症真的成了一種慢性病。但靶向至今仍停留在將軍檔次上,而且還不是上將、中將,僅是少將而已。因為真正意義上的肺癌四代靶向葯尚未問世,奧巴馬的登月計劃也尚未成功,攻克癌症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桂冠還無人摘取,靶向元帥也還沒有誕生,擺在我們面前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但我們堅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滿懷信心期待著靶向元帥的到來,期待著靶向元帥早日君臨天下,給人類帶來福音!

〔個人體會,僅供參考〕

2017年1月8日發表第一稿

2018年1月13日第一次修改重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牛山 的精彩文章:

TAG:石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