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唐三彩只有三種顏色嗎?它是如何燒制的?
最新
01-20
經常逛博物館的同學們,應該聽說過這個名詞:唐三彩。
那麼,唐三彩究竟是哪三種顏色?它又是如何燒制的呢?
唐三彩是唐代低溫彩色鉛釉陶的通稱。所謂「三彩」即多彩之意,包括黃、綠、白、褐、藍、黑、紫等色彩。
有的一色單用,有的多色混合使用,而黃、白、綠三色最為常見。
製作唐三彩時,需要以含銅、鐵、鈷、錳等金屬元素的礦物做呈色劑,入鉛做助熔劑。
燒制時可以直接施彩釉(釉是覆蓋在陶瓷表面的薄層,由礦物原料調製),經800℃左右低溫一次燒成。也可以先燒素胎,再施彩釉入窯低溫二次燒成。
唐三彩是在漢代鉛釉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始創於唐高宗時,興盛於開元時期。
唐三彩種類很多,包括日用器皿、建築物、傢具、動物、人物等,其中各種動物俑及人物俑在世界美術史上享有盛譽。(資料來源:故宮博物院等)
轉載自:綜合


TAG:騰訊新聞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