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奶化白蓮,藏匿在深山中的小布達拉宮

奶化白蓮,藏匿在深山中的小布達拉宮

五當召是一座深藏在大山裡的寺廟,「五當」,蒙古語是柳樹的意思,「召」為寺廟,因柳樹繁茂,環境宜人而得名。

五當召漢語名為「廣覺寺」,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由乾隆皇帝親賜,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東北約45公里的吉忽倫圖蘇木五當溝內的大青山深處。

當年的五當召創始人為了弘揚佛法,千里跋涉,歷經艱辛從西藏來到這裡,被蒼鷹引至此地,發現這個山谷里柳樹成蔭,三面環山。所以就決定在此開始修建寺廟,弘揚佛法。

召廟建在五當溝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稱其名五當召。 五當召依地勢面南而建,它是一幢層層依山壘砌的白色建築,群山環繞,為蒼松翠柏掩映,雄渾壯觀。

建築物外牆潔白方整,開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頂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築坐落山谷內一處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蘇古沁獨宮、洞闊爾獨宮、當圪希獨宮、卻衣林獨宮、阿會獨宮、日木倫獨宮、甘珠爾府、章嘉府、蘇波爾蓋陵等,兩側還有一座座喇嘛居住的房舍。

寺院里有內蒙古最大的銅佛像、最大的唐卡,目前,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內蒙古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的五當召,正在向著國家5A級旅遊景區衝刺。

五當召主體建築坐落在兩條山溝匯聚的山坡台地上,東西兩側的山麓、平地分布著附屬建築和僧舍棟房,兩座藏式白塔高高聳立。

五當召深藏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鷹銜經冠、奶化白蓮的傳說。師徒三人在建廟選址途中,金雕銜走師傅的經帽落在樹上,此時,一婦人提著奶解拴著的牛犢,牛犢將奶桶碰翻,牛奶傾灑成朵朵白蓮。蓮花、金雕都是佛教的象徵,五當召遂建廟於此。

五當召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據統計,召內有金、銅、木、泥各種質料的佛像15000多尊。

五當召的主體建築以八大經堂(現存六座)、三座活佛邸和一幢安放本召歷世活佛舍利塔的靈堂組成;另有僧房六十餘間以及塔寺附屬建築,全部房舍二千五百餘間。

現存六大經堂為蘇古沁殿、洞科爾殿、卻伊日殿(顯教經堂)、當圪希德殿、阿會殿(密宗經堂)、日本倫殿(菩提道學經堂)等。

蘇古沁殿經堂內的立柱全用龍紋的栽絨毛毯包裹,地上滿鋪地毯,牆壁繪有彩色壁書,後廳及二、三層內供奉釋迦牟尼、宗喀巴及歷代佛師。

這些殿宇規模宏大,均為曲型的藏式建築群。殿內塑像、壁畫、唐卡(捲軸佛畫)俱全,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達十米的釋迦牟尼銅像,或供高達九米的黃教始祖宗喀巴銅像,或供護法金剛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綠度母塑像等。

五當召是內蒙古地區有名的學問寺。它為了弘揚佛法,專門設有供喇嘛們學習經典、研究佛學的學塾(札倉)。

五當召是享有特權的政教合一寺院,設有監獄、法庭,並有武裝。且建築本身以及各殿堂的壁畫和雕塑,體現了很高的藝術價值。

責任編輯:海日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蒙古旅發委 的精彩文章:

懷念漂泊是狩獵者的鄉愁

TAG:內蒙古旅發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