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金銀器

大同地區北魏時期的墓葬出土的具有西域風格的金飾較多。

迎賓大道北魏墓葬群M19:11頭飾,花冠形。下面中心橢圓和兩邊桃形周邊焊聯珠狀金珠,內焊橢圓和桃形金托,托內原應嵌有飾物,已脫落。通長5.8厘米,重17.6克。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金頭飾、金耳環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迎賓大道M16:30,頭飾,金泊捶揲,首圓形,周飾金珠,內為圓形金托,呈花形,長條形帶棱箔片與花首焊接成為一體,通長9.2厘米,重1.2克。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金頭飾

恆安中心城出土的一對金耳飾(M13:8)。兩件耳飾形制相同,均是由環身、側飾、墜飾、鏈飾四部分組成。耳飾帶鏈通高14.6~17、去鏈通高10、寬5厘米。整體鏨刻「二龍戲珠(人物)」圖案,精美絕倫。環內徑4~4.5厘米。環身兩側鏨刻的二龍面貌一致,單只龍角上均焊墜小金珠10顆。墜飾高5厘米。側飾通長6.3厘米。鏈飾焊接於環身兩側斜上方,下垂,殘。長5~12厘米。這件異常精美的耳飾是北魏平城時期絲綢之路物質文化交流的一個代表物。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金耳飾

除了金首飾,還有一類金屬牌飾也充滿了中亞、西亞風格。迎賓大道北魏墓葬出土金牌飾M16:37,整體近長方形,條形框邊飾變形水波紋,框內透雕一走龍。長47~49、寬35~39、厚0.2厘米,重20克。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金牌飾

1999年11月發掘的大同陽高下深井北魏墓出土的鎏金銅牌飾由雙龍首尾相接組成橢圓形,中間站立一人物。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銅牌飾

1986年8月發掘的大同湖東北魏一號墓出土的鎏金銅牌飾,龍尾與中間人物頭髮結在一起形成圓環,龍首之上,端坐一化生人。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銅牌飾

一人二獸題材在中亞和西亞地區時代很早時便已出現,直接反映了北魏平城時期金屬製做工藝發展程度和一人二獸題材在東西方絲綢之路上的傳播。


玻璃器

北魏平城時期出土的玻璃器種類較多,有玻璃珠、玻璃碗、玻璃瓶、玻璃壺、玻璃泡飾、玻璃水注等,還有釉陶壺上鑲嵌的玻璃裝飾。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玻璃碗

七里村M6:6,玻璃碗,天青色,採用吹製成形,上腹部飾凸弦紋一周。高5.9厘米。

七里村M20:1、2,玻璃瓶,器形小巧,小尖嘴已殘損。高5厘米。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玻璃瓶

迎賓大道M16:4,玻璃壺,淡藍色半透明,器表較粗糙,多氣泡。通高15.4。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玻璃壺

迎賓大道M16:8,半球形泡飾,淡藍色半透明。直徑5~5.5、厚0.2厘米。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玻璃泡飾

恆安中心城M13項飾,M13:7。出土時已散亂,但分布十分集中。項飾由金珠、扁金飾、白水晶、珍珠、玻璃珠組成,共用大小金珠10顆,扁金飾9顆,水晶2顆,珍珠42顆,其中小玻璃珠4800餘顆。小玻璃珠中間穿孔。孔內徑0.1~0.13、外徑0.15~0.3、壁厚0.1~0.15厘米。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項鏈

大同北魏墓葬還出土器身肩部堆塑內鑲玻璃材質裝飾、外飾聯珠紋的各種圖案的釉陶壺、罐和尊。

迎賓大道M74:2釉陶壺,頸、肩、腹各飾二周凹弦紋,肩部平均堆塑五組蓮瓣團花,花心原應鑲嵌玻璃材質裝飾,現已脫落,施黃褐色釉。殘高16厘米。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釉陶壺

七里村M6:3釉陶尊,通體施黃釉,肩部堆塑菱形、月牙形、桃形圖案,圖案內施玻璃釉,外飾聯珠紋,通高32厘米。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釉陶尊

御昌佳園M108:2釉陶罐,通體施黃釉,肩部堆菱形、圓形、桃形圖案,圖案內施玻璃釉,外飾聯珠紋,殘高21.5厘米。

嘆為觀止的金銀玻璃器,美不勝收的絲路遺珍

釉陶罐

恆安中心城出土的米粒大小的玻璃珠在北魏平城時期的其它墓葬中也多有出土。因此可以說《魏書·西域傳》載:「世祖時,其國人商販京師,自雲能鑄石為五色琉璃,於是採礦山中,於京師鑄之。既成,光澤乃美於西方來者。」的記載是確鑿無疑的。



原文作者:古順芳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5年3月刊《大同北魏平城絲路遺珍》

《收藏家》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此三彩非彼三彩——北京龍泉務窯遼三彩陶瓷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