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全世界按比例它是眼睛和耳朵最大的動物,趾骨也是最長的

全世界按比例它是眼睛和耳朵最大的動物,趾骨也是最長的

我們的共同祖先

眼鏡猴,現生有5個種,

全世界按比例它是眼睛和耳朵最大的動物,趾骨也是最長的

它們是很小的夜行靈長類,具有大大的眼睛。雖然稱之為猴,但它們不是猴子,依然是靈長類動物。共同祖先是我們600萬年前的曾祖。

形貌:

即使眼鏡猴是夜行的,但我們和它們的共同祖先也可能是白天活動的,因此這個共同祖先就像先前的那些一樣,依然具有顏色視覺。眼鏡猴是體形極小的一種靈長類動物,身長85毫米~160毫米,尾長130毫米~270毫米,體重80克~165克;背毛質地柔軟,是帶有銀色光澤的灰毛,腹毛淺灰色;頭圓,臉盤向前,吻及頸椎,耳殼薄而無毛;眼睛非常大,直徑達16毫米,適於夜視;頸短,這是許多跳躍類群的特徵;前肢短,後肢長,趾尖有圓形吸盤,可以在許多光滑的物體表面停留;尾細長,尾端多毛。

全世界按比例它是眼睛和耳朵最大的動物,趾骨也是最長的

像許多夜間活動的動物一樣,眼鏡猴有一雙大眼睛。實際上,它的每一隻眼睛重達3克,比它的腦子還重。與它的小身體很不相稱。好像戴著一副特大的舊式老花眼鏡。所以,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十分形象的名字:眼鏡猴。如按照身體的比例來計算的話,眼鏡猴在靈長類動物中可榮獲很多單項冠軍:眼睛最大、耳朵最大、趾骨最長。

生活習性:

眼鏡猴喜歡生活在茂密的次生林和灌木叢中,原始林中也有分布。白天睡覺,夜間活動,能在樹枝間跳動,距離可達幾米,但從不下到地面上活動。聽覺敏銳,頸部幾乎可旋轉360。。主要捕食昆蟲。也吃小型蜥蜴,捕捉食物時行動極為迅速。

全世界按比例它是眼睛和耳朵最大的動物,趾骨也是最長的

眼鏡猴會笨拙地沿著樹枝慢吞吞挪,但通常它們是通過跳躍來行動的。跳躍時,它們突然伸直自己長長的後腿跳向空中,再落在距自己2米遠的另一棵樹上。如果有必要,它還能中途拐彎。

小眼鏡猴生下來時就已發育得很好。它們有厚實的毛皮,眼睛也是睜開的,一生下來就能爬,能抓住母親的毛。如果母眼鏡猴要走比較長的路,它會選擇將幼仔銜在口中帶著走。

眼鏡猴能身體不動而讓頭部幾乎整整轉動一圈,這有助於它發現獵物和避開敵人。眼鏡猴有高度適應樹上跳躍的能力,能在樹間十分準確地跳躍3米遠的距離。眼鏡猴不合群,多獨棲,有時成對棲息。

眼鏡猴的壽命在15年~20年,而且極其戀鄉,離開了生長的土地就會死去。在菲律賓,人們曾試圖把眼鏡猴帶到其他地方餵養,均以失敗而告終。野生環境中的眼鏡猴非常害羞,它們不習慣與人打交道,只有在人工飼養環境里長大的少數眼鏡猴,才不介意這種輕柔友好的接觸。除了睡覺和抱著樹枝發獃,眼鏡猴最關心的就只有吃蟲子了。

全世界按比例它是眼睛和耳朵最大的動物,趾骨也是最長的

眼鏡猴是東南亞熱帶茂密森林中的樹棲動物,生活在菲律賓的一些島嶼和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一帶。近年來,由於菲律賓的森林越來越少,使眼鏡猴失去適合棲息的環境,因而面臨絕種的邊緣。眼鏡猴太太們一年只能產下一個寶寶,由於數量已經很少,越發顯得嬌貴了。眼鏡猴目前已經成為瀕危動物。

與人類關係:

自達爾文開始,

全世界按比例它是眼睛和耳朵最大的動物,趾骨也是最長的

關於人類起源與進化的知識就一直帶有一種嚴謹而機械的色彩,這個如同積木大廈般的秩序體系被雷蒙德·達特、理查德·利基等古人類學家一點點完善著。他們覺得如果不在低級與高級靈長類動物之間找出某種進化聯繫,那麼整個對人類起源的研究將不可避免地停滯不前。

第一個向傳統理論發起挑戰的,就是卡耐基博物館的古人類學家克里斯·比爾德博士。1990年,他在美國懷俄明州中部的風河盆地發現了約5050萬年前的幾個較完整的顱骨化石,它們被證明屬於古老的始鏡猴科,是著名的美洲德氏猴的近親。其外貌同時具備了今日眼鏡猴與高級靈長類的特徵,尤其在血管與神經密集的耳骨部分,幾乎與現代眼鏡猴毫無二致。

這次發現不但使得原本涇渭分明的兩個靈長類動物種群之間出現了一個中間環節,也使比爾德和同僚們斷定當代高級靈長類的源頭應該向前推移。且與低級靈長類有著密切的聯繫。鑒於這些化石在進化譜繫上已經明顯傾向於現代眼鏡猴,因此肯定存在著更為古老,且具備高、低級靈長類動物原始特徵的始鏡猴家族成員。眾所周知,在所有現存的低級靈長類動物中,眼鏡猴在進化序列上可以算是最接近它們高級遠親的一位:例如它的眼球就擁有高級靈長類才具備的視網膜中央凹,這個不起眼的小凹點可以使大腦感受到的圖像呈三維立體狀,

全世界按比例它是眼睛和耳朵最大的動物,趾骨也是最長的

而低級靈長類動物所共有的脈絡膜毯卻在它的眼球中無法找到。1991年,比爾德博士首次發表了關於始鏡猴與高級靈長類起源的研究報告,但它招致的批評與受到的讚揚幾乎一樣多。反對者的火力主要集中在一點,即比爾德缺乏足夠的高級靈長類動物化石分析來支持他的論斷。的確,直到那時,最古老的高級靈長類動物化石只有約3500萬年的歷史,和始鏡猴生活的時代存在至少1500萬年的空白。

無奈之下,比爾德只好寄希望於人類的搖籃——非洲,

全世界按比例它是眼睛和耳朵最大的動物,趾骨也是最長的

企圖在那裡發現更古老的高級靈長類動物化石。他的好友,法國國立自然科學研究中心的人類學專家馬克·高帝納已經在阿爾及利亞西部發現了幾顆距今4000萬年的猿類臼齒,由此堅定了比爾德在那裡尋找「失蹤的進化鏈條」的決心。然而,在經過了一番徒勞無功的考察後,亞洲逐漸取代了非洲,成為比爾德心中最可能得到重大線索的寶地理由很簡單,首先眼鏡猴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這很可能預示著它和高級靈長類在進化過程中的分流發生在鄰近的歐亞大陸;其次,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亞洲陸續出土了許多擁有4000萬~450萬年曆史且特徵模糊的靈長類化石。在中國科學院的協助下,他們分別在1994年與1997年,在江蘇溧陽和山西垣曲發現了「中華曙猿」與「世紀曙猿」,這些高級靈長類家族的新成員不僅使古老的亞洲成為遠古人類起源的新熱點,也為學界以人類進化的研究劃定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小百科 的精彩文章:

TAG:宇宙小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