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墳和墓有什麼區別?看完之後漲知識了

墳和墓有什麼區別?看完之後漲知識了

大家在旅遊的時候,有時會到一些名人的墓地去參觀,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有些人的墓叫什麼陵,有些人的叫冢,大多數叫墓,這是為什麼呢?

西安古為帝都,傳說帝王陵就有72座,人稱「東方帝王谷」,至於王公大臣、文臣武將的大冢更是星羅棋布,數不勝數。對於墳、墓、陵、冢的認識,一般人都會認為:人死之後,入土為安。帝王之家稱陵;王侯將相稱冢,平頭百姓稱墳。實則以5000年文化來講,區別還是不少。按照《史記》記載:若死亡,皇帝稱「崩」,諸侯稱「薨」,士大夫稱「卒」,老百姓稱「死」。足見在喪葬上,等級之嚴格。

帝王的墓叫陵,如北京的十三陵,那兒埋了明朝十三個皇帝。東陵,西陵是大清皇帝的墳墓。皇陵一般依山而建,氣勢宏偉,佔地面積廣大。自然金銀財寶也就多。考古價值也高。一些遠古時代的帝王被後人祭祀。

後人根據傳說,在他們死亡的地方蓋廟紀念,這種廟也叫陵,如黃帝陵,炎帝陵,那兒不一定真有炎黃二帝的屍體。河南周口還有一個叫什麼「太昊陵」的,就是這樣的廟。

還有一些人不是帝王,可是他們的墳墓也照帝王的標準去建,如周口鹿邑的老君台,是紀念老子的廟,廟的格局是按帝王的模式建的,這是因為老子大大的有名,被後世帝王推崇,撥巨款建造,享受他們的待遇。

後來帝王們又喜歡上了孔子,就把老子拋到一邊了。所以現在老君台就成這樣了。這兩種陵不是真正的,是廟的一種。王侯將相的墓叫冢,凡是有官職的人死後,埋藏他們的地方都可以叫冢。

墳:《禮記·檀弓》註:「土之高者謂之墳。」可見「墳」就是封土。

墓:《禮記·檀弓》註:「墓謂兆域,今之封塋也。」上「莫」下「土」,寓意「在黃昏時刻下葬」。死者此時下葬,與太陽一起隱沒,故墓葬不壘墳頭。古稱:「墓而不墳」。

內蒙古自治區的青冢是埋藏王昭君的地方,而且很多地方都有青冢,這都是衣冠冢,那麼什麼叫衣冠冢呢?一些人死後不一定留下屍體,沒有屍體就用他們生前擁有的物品代替,埋藏死者物品的墓叫衣冠冢。

平民百姓的就叫墳墓。知識分子的,或有一定知名度的,不是當官的,特指墓 。奴隸,農民,下層人民的,特指墳。另外,有兩位特殊。他們是孔子和關羽,一個是文聖人,一個是武聖人,聖人的墳墓叫林,山東省曲阜的孔林。

現在人的品位就是高了,墳和墓,是一個概念。墳墓是分不開的。農村有句老俗語,雨打墓,輩輩富,雨打墳,輩輩窮。意思是,人老了,要入土。入土必須挖墓,墓挖好後,才能把老人埋進去。如正在挖墓的時候,突然下雨。都以為吉利。下輩人聰明。也就是說下輩人,輩輩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穿越到古代當皇帝 的精彩文章:

TAG:穿越到古代當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