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裡沒個討厭的親戚
「我不喜歡的某個親戚,拉了個親友微信群,這些親戚都是住在附近的,抬頭不見低頭見。我退出幾次,她們又把我拉進去。在群里,有兩個女親戚最喜歡搬弄是非,今天說這個不好,明天說那個不好。我要是再退出,就等於翻臉了。今後怎麼相處?煩心啊!」
進入臘月,就是過年的節奏了。本來是要回家見爸媽,跟著也得見很多親戚。一年沒見,只是覺得臉熟,有些都忘了該叫什麼。
這一點,人家老美就比我們強,一個uncle,代替了我們若干複雜的稱呼,叔叔、伯父、舅舅、姑父、姨父,全包了。
我小時候,雖然不像劉強東臉盲,但也深受不會叫人之苦,曾試圖發明一個新稱呼,就叫「親戚」,未遂。直到有了淘寶,一個「親」,終於可以叫遍所有人。
過年回家不會叫人,還有父母在一旁提醒,或者乾脆笑笑蒙過去。可怕的是,完全沒有話題可聊,也不能總是傻笑,特顯尷尬。
低頭玩手機,把人晾一邊,有些親戚會覺得你瞧不起人,莫名其妙就給得罪了。有些親戚則特別熱情,跟你沒話找話。
先聊你的工作,幾句帶過,因為她也不知道那些新名詞是啥意思;然後聊收入,你若含糊其辭,就聊你所在的城市,聊幾句房價;接著,如果你未婚,就該聊你的求偶狀況,若是已婚,則主要好奇你的生殖狀況。
隱私這個東西,在熟人社會的親戚圈子裡,貌似並不存在。你要是負隅頑抗,保護自己的底褲不給人看,別人就會猜,到底是三角的還是平角的,是黑色的還是紅色的。猜著猜著,還會和其他人探討。此之謂搬弄是非。
我很理解,文首讀者留言中的痛苦,因為誰家裡,都有那麼一個或者幾個討厭的親戚,喜歡猜測別人的底褲,關心他人的工資和交配,評論各種有的沒的是是非非。你要真沒點什麼事,好像都對不起人家的關心。
親戚就是這樣一種奇怪的生物,其中滿是上帝派來的長舌婦和大嘴男。在這一點上,上帝特別公平,給每個人都分配了這樣的親戚。喜歡說別人壞話的人,往往自己最為不堪;但他們就是有這樣的本事,在說別人的時候,將自己排除在外。
如果你是第一次見她,你會覺得這個人好有水平,不僅見多識廣博聞強記,而且分析得很有深度。但如果你有機會見她第二次,你就想趕緊走開,要不然,你但凡給她留下一點機會,她就能看透你的衣服,直視你的裸體,找到她下一次演說的猛料。
我們與某個人成為親戚,99%都是被動的。除了你選擇配偶,是主動跟某家人成為親戚之外(其實也只想著要一個人,而不是一家人),其他都是因為別人誰跟誰結了婚,然後你就成了誰誰誰的親戚。
沒必要過度闡釋親情,保持禮節性的禮尚往來之外,你跟99%的親戚,談不上多少親情。所以,碰到不想進的親戚群,想退就退,沒啥不好意思,實在不行,就設置消息免打擾,不看就是了。或者,若無其事的把這篇文章甩到朋友圈裡。
過好自己的日子,照顧好自己的家人,這才是最重要的。親戚么,能親則親,不親也不必勉強。其實,親不親這個,也不在乎你進不進親戚群,或者熱情地跟他們沒話找話,哪怕純粹是點頭之交,只要人家有事的時候,包一個有分量的紅包,立馬都會誇你親。
酒肉朋友不是真朋友,紅包親戚更不是真親。被動成為親戚與主動成為朋友,完全不一樣。親戚只是偶然的相遇,如果不能成為朋友,在今天的陌生人社會裡,註定只能點到即止。還是關係簡單一點好。
來了,親。
吃吧,親。
走好,親。


TAG:書生香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