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到中年,似乎人生終於要開掛了

人到中年,似乎人生終於要開掛了

那天,只是例行地拖地板。

但,那天的卧室地板,明顯和往常數月不太一樣了。

方桌下方那幾塊抹不掉的污漬在我的瞳孔里逐漸放大,放大,直到我的小心臟再也容不下它。

欲除之而後快,必除之而後快。

我知道那是什麼。

大概是兩年前,我從一本非常對胃口的書里學到了一位媽媽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方式。在睡前關了燈,點上蠟燭,在搖曳的燭光中媽媽溫柔的聲線給寶寶講著一個個動人的繪本故事。小主人公就這樣慢慢慢慢地愛上了閱讀。

作者說燭光是靈動的,有著呆板的燈光所不具備的對孩子天然的吸引力。

我聽著覺得頗有道理,也備受啟發。那時候末小主還沒有形成對閱讀的愛好,而我深知閱讀興趣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意義。

我簡直是挖空心思地試圖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閱讀這種葵花寶典饋贈給我親愛的孩子。

很自然地,我去買來了蠟燭,然後堅持了兩個月。將睡前在燭光中和孩子一起講故事變成我們睡前的一種儀式。

我希望孩子能愛上閱讀,同時對燭光產生期盼,對睡覺這個充滿儀式感的節點滿懷期待,從而願意早早地洗漱就寢。

效果很明顯。我的孩子並不是作者家的孩子。她並沒有特意排斥燭光,但我認為那對她而言只是一種作用和燈光差不多的光源。

蠟燭有味道,而且視線不佳,空氣中還有蠟燭燃燒的異味。於是兩個月後,我就放棄了這種嘗試。

是了,地上那堆間雜的污漬,就是燭淚。

它是一種證明,彰顯著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媽媽曾經為育兒付出過的努力。

它也是一種警醒。育兒這件事一定要把握關鍵的節點,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了時機便永不可能從頭來過。

所以,我為五歲的末小主識字量近似於小學三年級水平,興起時能自主閱讀繪本半個小時以上,每天睡前生物鐘使然地要求講故事(她講或者父母講)而感到欣慰。

與此同時,我也為過去的五年來自己從未下定決心用畢生所學英語知識給孩子英語啟蒙而感到汗顏。當我親眼目睹昔日同窗家比我們還小的孩子已經能用英語和媽媽進行日常對話時,深深地受刺激了。

我依然記得我的初心。我不是要培養優秀的孩子,我要培養的是健康快樂自強獨立的孩子。但是力所能及的優秀,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快樂感,也能給她未來的謀生增加更多選項,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我決定給孩子製造英語學習環境了。在家裡。從現在開始。

我也終於下定了決心,找來了一枚硬物,把那些燭淚一一抹去。

燭淚其實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它在我眼皮底下堂而皇之地倖存了若干年,其實是因為我有著一顆將就的心。

反正是租來的房子,能滿足居住的功能罷了。沒有閑情去添置喜歡的飾物,亦不肯花什麼心思去打造舒適的居所。

反正遲早是要搬家的,到時候斷舍離的東西太多,未免浪費。所以,很多想要的東西,就不買了吧。

這一將就,就是3年。

先把孩子陪伴好了再說吧,反正在家做個兼職,也能實現最基本的經濟獨立。那顆蠢蠢欲動的事業心,生生按捺下來了。

何況隨夫漂泊,居無定所,找個正常的工作也不易。而且,老人也不想跟著我們背井離鄉。還是算了吧,自己的孩子自己帶。

於是,便與世隔絕了若干年。

這一將就,就是5年。

我很感激那個勸我要開始喝茶的朋友。

他說,你學著喝茶吧。

我問為什麼,是能養身還是美容?

他說,這些功能也有,但更重要的是,喝茶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

我想我有些懂了。

就像在音樂緩緩流淌的咖啡廳,從俗世紛擾中暫時抽離,什麼也不想,靜靜地品一段咖啡時光。

還沒有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家又如何?

只需購置一套簡易的茶具。

一顆願意去品嘗生活中的美好的心,便足矣。

人到中年,不免驚慌失措。年歲漸長,除了因為孩子成長而帶來的欣喜,剩下的全是對窮途末路的恐懼。

尤其是意識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知識儲備依然停留在孩童時代,便更覺心中沒有底氣。比如,穿衣打扮。比如,人情世故。

但是今天,始終是餘生中最年輕的一天呵。

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葉子溫暖的鼓勵,通過微信,鏗鏘有力地傳遞到我的掌心和內心。

人到中年,把自己看得愈加通透了。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決心不要虧待自己。

一顆生機勃發的心,冉冉升起。

對每個人都充滿了探究的熱情。每個人身上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對每件事都懷著一探究竟的耐心。哪怕是很平常的一個挫折,也可以從中悟出一些道理。再讓人崩潰的經歷,當它隨著時間流逝從事故演化成故事,都將是人生不可多得的體驗。

我的前半生,大概可以高度濃縮成將就二字。

而此後的每一天,我想要學會講究。

將就,是生存之道。

會講究,則是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終極印證。

所以我去學習跳舞,一顆高齡少女心攜著一具笨拙僵硬的中年之軀。

很開心。

所以我應末小主要求給她報了鋼琴班。

孩子是沒有定性的,今天堅決要報名,明天就得母親大人使出一些招數哄著她去練琴。

我不會告訴孩子,其實是媽媽想要學習彈鋼琴。

孩子就是我的老師。

育兒即育己,我想要孩子學會什麼,首先我發自內心地自己願意去學習。

五歲的小人兒非常享受當老師的感覺。我總是扮演一個合格的學生,看這個小小的老師傾其所有地教給我她新學會的本領。

專家說過,教是最好的學

當一個孩子可以把自己學會的東西教給別人,這是他/她真正學會的最佳證明。

所以我扮演高齡學生的過程中,是非常欣慰非常快樂的心情。

人到中年,我忽然有種人生要開掛了的感覺。

好吧,我甚至並不確切地知道開掛是什麼意思。

因為,我不玩遊戲。

但對文字的敏感告訴我,這個詞用在這裡不會錯。

是的,我已不年輕。青春年華,已經遠逝。

拼搏到現在,我也只是成功背離了父輩給我的命定的人生軌跡。

和我的昔日同窗比起來,我的人生貌似落下了太多。

但我不跟他們比。起點本就不同,如何可比?

我只跟過去的自己對標。

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堅強了,更理智了,更包容了。

明天的我,會比今天的我更加富有,更具智慧,更加從容。

親愛的朋友,成長的路上,我們一起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若黎 的精彩文章:

TAG:陳若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