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開幕式現場

2018年1月14日下午,作為今日美術館2018年開年首個學術大展的《根莖—中國當代藝術自主性研究展》在今日美術館隆重開幕。展覽打破慣有的群展思維模式,在同一主題下,以具有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的藝術梳理為線索,展開對中國當代藝術自主性的研究與探討。本次展覽由今日美術館策劃,並獲得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支持。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著名策展人、本次展覽聯合策展人 黃篤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今日美術館學術與展覽副館長、本次展覽聯合策展人 晏燕

《根莖—中國當代藝術自主性研究展》由著名策展人黃篤和今日美術館展覽副館長晏燕聯合策展,並組成了一個強有力的策展團隊;同時邀請到英國伯明翰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著名藝術史家Jonathan Harris,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主任、教授何桂彥,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擔任學術委員會;匯聚了隋建國、胡介鳴、倪海峰、徐震-沒頂公司、姜傑、蔣志、高偉剛、王魯炎八位知名當代藝術家近50件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呈現不同時期不同個體在當代藝術上的傑出表現。

展覽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藝術始終保持開放的活力,在汲取西方營養的同時,不斷融合形成開放性與多樣性的新的藝術形態。根植於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語境,中國當代藝術在近十年多年來表現出自主性精神和主體性意識。無論是從形式到內容,還是從觀念到語言,多樣的藝術實踐都有力地詮釋和證明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自主性」——對文化身份的認同、對藝術表現的自信、對藝術個性的伸張等等。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根莖—中國當代藝術自主性研究展》試圖在全球化背景下深思中國代表的新興國家對國際政治和經濟產生的巨大影響,同時,在面對如此急速變革與發展的現代社會,總結中國當代藝術呈現的獨特發展路徑和表徵,回應國家文化發展的戰略,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展覽主題

「根莖」(Rhizome)一詞源自法國哲學家德勒茲的理念。「根莖」比喻一種複雜的文化隱喻和游牧主義的思維。它代表了一種開放性的、非中心的、無規則的、多元化的、無限生長的形態和活力。「根莖」恰好描述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特徵——在融合中不斷生長,在生長中產生差異。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在外在文化激蕩與內部文化變革和發展的雙重力量促生下,中國當代藝術擁有了不可替代的多重性。然而,這種多重性之間並不是樹狀聯繫,而是一種共生關係。為了更好的理解展覽,策展人聚焦三個視點,即「多重與共生」(Multiplicity and Symbiosis),「連續與裂變」(Continuity and Fission),「非線性與再編碼」(Nonlinearity and Recodification),從三個視點出發,解讀和研究中國當代藝術的自主性。

展覽呈現

《根莖—中國當代藝術自主性研究展》以藝術家個案研究的方式切入對這個時代文化活力及成果的研究,通過甄選並確定了八位參展藝術家:隋建國、王魯炎、胡介鳴、姜傑、倪海峰、徐震-沒頂公司、蔣志和高偉剛。他們代表了不同時期(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藝術風貌,同時,參展作品涵蓋了多種媒介,包括雕塑,攝影,錄像,裝置和繪畫等。

展覽梳理和呈現了八位藝術家節點性的作品,以及藝術作品背後藝術觀念的變化軌跡。藝術家的思考和實踐展現了其觀念、形式、語言與藝術本體、文化語境及社會現實的關係,既有宏觀與微觀的解析,又有觀念與語言的探索,更是社會性與藝術本體的表現。每位藝術家的藝術創作特徵被集中概括為如下關鍵詞:記憶、悖論、消費、物性、映射、僭越、詩性、交換。所以,每個人的樹狀成長軌跡與其他人又共建起一個更加複雜而多元的共生圖景,既反映了中國當代藝術從線性的發展到非線性的裂變,又再現了藝術家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中的理性判斷和感性想像的活力。這個以八個案例為切入點的中國當代藝術研究展,並不能概括和展現當代藝術活力的全貌,但可以通過這樣一個命題,展開對中國當代藝術研究相關問題與意義的探討。

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

隋建國,先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主任和造型藝術學院副院長,他的藝術經驗反映了中國當代藝術在現代性發展中的基本文化特徵——在中國本土的知識譜系和文化經絡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式。

他早期的藝術觀念注重表現物質與物質的關係,即通過對自然物質與工業物質的挪用和轉化,從而生成了一種的物質形態,同時也建構了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他的作品再現了與社會癥候和個體記憶密切相關的符號。

他一直在拓展雕塑的內涵與外延——將偶然性與不確定性、人工性與新技術相結合,逐漸轉向去個體身份,探討人的存在及其關係,並將之納入一種新的時間與空間的維度。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記憶空間 枕木與腳手架 尺寸可變 1994

胡介鳴是當今中國新媒體藝術和錄像裝置藝術的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他的藝術創作駐足於時間、時空、歷史、記憶的交替更迭,利用眾多媒介,持續提出了藝術家的觀點和質疑。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共時 視頻,黑白無聲 時長3分鐘 2016

這一氣勢恢宏的影像裝置讓觀眾直接置身於過去、不確切的某一個時空中,個人記憶中的圖像被喚起,形成了每個個體對視覺文本的共鳴。

倪海峰是觀念藝術小組「紅70%黑25%白5%」的成員之一。他關注日常、語言、經濟和政治系統,把帶有批判性的觀念融入對身份、身體、物質和圖像的分析之中。他的藝術提供了一種解讀政治和社會的新緯度。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馴服 彩色沖印照片,雙聯畫 100X250cm 單個 2003

徐震-沒頂公司是一個以生產與消費為新模式的藝術品牌。它由徐震創立,致力於探索當代藝術新的可能性,在徐震的作品中你可以發現其朝氣蓬勃的想像力和自由靈活的方法以及廣泛多樣媒介的運用。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雙重遊戲 撞球,石膏 382X204X85cm 徐震-沒頂公司出品 2009

像《雙重遊戲》就是一個生動例證,不僅暗指日常撞球博弈與中東地緣政治博弈的雙重博弈,而且揭示了博弈與人類發展相伴是無處不在的東西。

姜傑是一直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前沿的女雕塑家,生命和性別問題一直是她藝術關注的核心。她的作品在形態上顯得很「臟」,卻似乎都隱喻了藝術家對性別支配性的批判。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大於一頓半 樹脂,布,鐵 1550X460cm 2014

姜傑的作品《大於一噸半》是一件大型裝置作品,以現成品來建構了其作品的觀念。她的作品在形態上顯得很「臟」,卻傳達出模稜兩可的信息,既可以理解為一條蟲子,也可以視為是一個抽象的物,還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殖器。無論如何,它似乎隱喻了藝術家對性別支配性的批判。因此,姜傑的藝術在視覺藝術意義上給人在糾結的心理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到一種話語霸權的分析。

蔣志畢業於中國美院,他長期深入並關注眾多當代社會與文化的議題,總是自覺地處在詩學與社會學這兩個維度的交匯處。他習慣從社會和個人的心理深層批判性地介入藝術創作和社會現實的緊張關係中。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鳥、火和香蕉 攝影作品 藝術微噴 80X120cm 2017

高偉剛通常在特定地點進行裝置藝術創作,其理念在於模糊主觀參與和客觀狀態之間的界限。高偉剛往往從日常生活出發,採用形而上的方法和策略,讓作品變得單純和富有觀念意義。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門 不鏽鋼,黃金 218X80X30cm 2016

王魯炎是中國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觀念藝術家之一。他通過其作品對悖論的視覺表現試圖在現實世界中有意識製造一種反現實的距離,並通過這種距離感,現實的經驗和預期的目標在被不斷否定中得到了進一步審視。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投影》木板丙烯,紙本雕塑 57X51X12cm 2016

作為今日美術館2018年開年第一大展,展覽共佔據主館全部三層空間,不同媒介作品錯落有致。據悉,展覽持續到3月4日,敬請關注。

展覽信息

根莖——中國當代藝術自主性研究展

主辦機構: 今日美術館

支持單位:北京文化藝術基金

學術委員會:黃篤,Jonathan Harris,何桂彥,高鵬

策展人: 黃篤 晏燕

策展團隊:王小淳,張銳,於婕,張移北

參展藝術家: 隋建國,胡介鳴,倪海峰,徐震-沒頂公司,姜傑,蔣志,高偉剛,王魯炎

展覽地點:北京今日美術館1號館

ArtBanana 主理人:

香蕉大大,等你來撩~

「根 莖」:八個中國當代藝術個案研究,在融合中差異化生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Banana 的精彩文章:

「聽TA說」雷明娜:傳統文化與當下時空的平衡

TAG:ArtBana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