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就像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行為藝術 不同職業的人聚在一起辦了場畫展

就像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行為藝術 不同職業的人聚在一起辦了場畫展

這個周末(20/21日),一個叫「網起畫」的成都民間繪畫社團將在成都梵木創藝區辦展,展覽名很有意思:「是似而非·網起畫第二回素人油畫沙龍展」。

23位素人畫者帶來120餘件作品,這是「網起畫」成立5年多來第二回辦展,從200多件新作中遴選的參展作品,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提前看到這批作品,令人深刻。難怪著名藝術家何多苓之前在了解到這個社團一些素人畫者的故事後說:「你們這樣作畫的狀態是最幸福的,我們都達不到。」

如果說「似是而非」是這群熱愛繪畫的素人對繪畫的純初理解,那「是似而非」恐怕得算是他們在經過一定「素人繪畫」訓練後的自我表達。

策劃人李繼祥起了「網起畫」這名字,而他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出名了,也是網起畫的創立者,按照媒體人孟蔚紅的說法是,先有「網」。這群相識多年的朋友,做什麼的都有,「自發」得比哪個組織都自覺,定期、不定期聚會。從麻將桌上下來就開始畫畫的,公司高管實在對枯燥生活感到厭倦的,也有做工程掙了錢卻沒掙到生活品質的……這群人先是伙在一起打網球,打網球的是個網起來的圈子,後來圈子慢慢熟絡,老朋友介紹新朋友,其中就有畫畫的李繼祥,認識李繼祥後這群人開始畫畫。 先打網球,後有了學畫。簡稱「網起畫」。

>>>>>> 隨便畫

自從2012年秋天,大家自組「網起畫」,這張繪畫的網就「網」得很寬。李繼祥甚至把自己位於光華大道上的一間工作室開放出來,每周四下午和周六下午帶著大家徜徉繪事。幾乎所有的新人、素人畫者拿著東西走進來都摸不著頭腦,結果很快愛上這裡的繪畫「教學」方式:隨便畫!起初工作室不收學費,後來學員主動交了「畫材費」,說是充當工作室的水電費。

來去自由,不為名利,想畫的時候來畫,不想畫的時候過來聊天。牆上貼著一張鉛筆寫的「使用畫框潛規則」,比如60X80厘米的框子收費60元,180X200厘米的收費285元。

要知道很多素人畫者可能一輩子都沒畫過這麼大的油畫,來「網起畫」好幾年的肖紅英卻從剛進這門開始,就上手一張大畫。畫的是紐約的冰川湖,後來拿去一個場合展覽,知名畫家林泉看到這幅畫以後到處找作者,說狀態太好了,「可我現在想起當時『李伯伯兒』喊我『隨便畫』的時候,嚇得哦。」

《不萊梅之夏》 肖紅英

其實肖紅英特別淡定,她給記者寫了一句自己的繪畫心語:在俗世生活中,畫畫於我,是獨立舉行的神聖儀式。大家口中的「李伯伯兒」,就是李繼祥。他說這群人畫畫,就是「享受過程,傳遞快樂」。

「職業畫家為名累,為利忙,而我們這是一個純粹無關乎生計無關乎聲名的繪畫群體,他們的表達不是那些早已爛熟的技巧技法,而是關乎內心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隨意塗抹,不成章法卻大器天成,令人生畏。藝術本來就是生活,或者說生活本來就是藝術。毋須夢想毋須追求,藝術就在你生活的日常,在你不經意之間的停留,哪有那麼多矯來揉起的造作,莫名其妙的高深? 這裡展出的作品彙聚沙龍,無端無由,只為說出的話,有人傾聽有人點贊,足矣。」

《原野》  Ann

有意思的是,李繼祥回憶起當初這些素人走進畫室的場景,一臉不知所措,被「安排」拿起顏料畫筆就開始畫,沒有一點所謂的章法和造型訓練、畫筆直接揮舞,唰唰唰一幅作品就那麼活生生地出來了……「他們慢慢開始從『畫得好就是畫得像』的認識中走出來,逐漸意識到畫畫是件快樂的事情,減壓、放鬆,找到更多生活的意義,畫畫是老天賦予我們每個人天生的快樂技能……」

《向日葵》 RICKY

「網起畫」其實在網上挺紅的,包羅眾多角色的社員,自發的每一場相聚,舒適愜意的相處。遇到哪位社員家裡有事臨時缺課請假,「學習委員」郗茜會在電話里喊:先保住「飯碗」,空了再來!

>>>>>>新鮮畫

令記者好奇的是,「網起畫」的這群成員好像在各個領域都還做得不錯。媒體老總、公司高管、工程大牛、上市公司財會……不缺錢的社員一個二個走進畫室的時候,其心思和原因都值得一說。

但幾位90後社員的網起畫體驗頗為雷同。葉放是89年出生的,也被大家算作90後。自由職業。之前做插畫和設計工作的她加入「網起畫」的臨界點是「不想給甲方畫畫」。在這之前半年,她痛苦不堪,糾結,心頭一列火車呼來嘯去,「說到底就是想畫一些自己心頭的故事,後來就加入了網起畫。」葉放現在靠一些商業活兒維持收入,但她說,自己的自由價值很高。「那些我無處安放的小心事,都藏在了畫里。」葉放對記者說。

《米亞羅的房子》  葉放

「現在什麼都不敢確定,但唯一敢拍著胸脯去確定的,就是繪畫這件事。」說這個話的,是90後申程希,也是設計出身,當時她說加入網起畫是因為看到一位阿姨(劉晞)的作品,「自由,筆法舒服,沒有條條框框。一個人的作品顯露出她的性格,我喜歡那種自由。」

楊慧瓊,頗有個性的一個女孩,「畫畫可以讓我真實的表達自己!」這句話說得擲地有聲。同樣做設計、畫插畫出身,工作久了就認為做設計就是個套路,終於有一天她跟老闆說「我得離開」,然後經歷了一段長長的失業時期,以至於她進入「網起畫」開始,創作了不少黑、灰調子的作品。她一直關注女性獨身生活,並為此創作了一批裸女題材作品,發到朋友圈以後很多畫畫的人認為她是畫「那種畫」的人,一度讓她不敢再拿筆……但楊慧瓊現在心情爽快了許多,她說:「我們不像職業畫家,不用考慮賣畫,不求以畫謀生,不迎合誰。」

《獨身主義》 楊慧瓊

可是沒有任何一個畫者不想「突破」,來自吉林的阿改看起來是「大叔」級的社員。加入網起畫的初衷是因為「生活太枯燥」。而少年時代就熱愛藝術的他被一個朋友引薦進來,一開始,他只是靜靜地看著大家畫畫,說話。阿改說,畫面與他而言勝於語言表達,所有語言用盡了的時候,只有畫面能代替自己要說的。他說自己受不了別人家裡掛的十字綉、印刷品,好朋友結婚,他送了一件自己的作品,「再怎麼看也比那十字綉和印刷品舒服。」

>>>>>> 一起畫

相比於劉晞給記者發來的深情心得:「短的芳華,長的歲月,都願深情以待。」社員梅子的故事更具典型意義,「她是個從麻將桌上把自己救出來的人」,畫友是這樣說她的。從事城市規劃建設設計工作的梅子說自己是一個「密頭兒」栽進了畫畫的池子,兩多年前那次進了網起畫,入了迷,此後再沒打過一場麻將。「畫畫之後,明顯思維模式跟以前不同了。對事物對人性,以不斷變化著的視角去看去思考,加上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閱歷的緣故,對東西方文化,對工科生文科生,甚至對男人女人的看法等等,再也不是曾經以為的理所當然……」

採訪時記者問她最大的心得是什麼,她說:「我相信繪畫從此會一直陪我走下去,給我的生活添加上五顏六色。」

《冰之花》 劉晞

《失重》 梅子

陳薇畫畫就輕鬆好耍多了。酷愛旅遊的她是把畫畫當做遊記的,「我可以畫畫,就更有理由去遊走世界,願意自己就這樣一直走下去,一直畫下去。」《南非印象》、《以色列之窗》兩件得意之作一直掛在畫室。

《弗萊明戈》 陳薇

大家口中的「賴姐」賴人裕這次有作品《粉紅女郎》送展。她是網起畫里創作基礎較好的一位,愛好攝影、繪畫,說去過好多繪畫培訓班都找不到感覺,後來在「網起畫」里被這群人「網」進去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在這裡能安靜下來畫自己想畫的東西」,她更說「沒有繪畫,我的生活將失去色彩!...」

 《粉色女郎》 賴人裕

幾年時間下來,「網起畫」的靈魂人物李繼祥感觸很多,「手裡的畫筆最誠實,你離開了多久,它都知道,你有多愛畫畫,它也知道。」心頭對繪畫、對藝術的那股熱情和歡喜,真不真,靈不靈,一上手畫都知道。很多學員當初對繪畫、對藝術真是半點不懂,後來也學會在寫生過程中暼見旁邊的人創作,然後輕輕說一聲「菜畫!」一行人組織了多次外出寫生活動,這個帶著樂器、灶具、畫架甚至玩具的奇怪團隊奔赴米亞羅,海螺溝甚至法國羅丹博物館,偶然瞥見其他專業美術院校寫生隊伍的作品「都是一個模子,一個面貌」時,深感自個兒的「野蠻生長」,藝術家何工之前看見他們的作品說「畫畫就是不能太正確」,現在想來好似也有幾分道理。

《小樹林》 蘭牧遙

現在圈內人叫「網起畫」是「美術私塾」,含義相當明確。李繼祥遵循著傳統的「因材施教」的方式引導各位的創作熱情,保護、關心並激發他們的才思。一些社員說要是能「以畫養畫」當然更好,無可厚非,不過畫畫帶來的快慰,恐怕是其他人難以理解的。一位公司的財務總監,年收入幾十萬,在「網起畫」里首次賣畫掙了600塊錢,興奮得一個晚上沒睡著,「那種快樂的價值也很高。」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謝禮恆

「是似而非·網起畫第二回素人油畫沙龍展」

策展人:李繼祥

參展人:

梅子 Ricky 陳薇 肖紅英 賴人裕 梅朵 段小麗 江蘇剛 劉晞 李繼華郗茜 劉若涵 蘭牧遙 戢欽鷺 張尤嘉 申程希 葉放 楊慧瓊 歐陽榮嶸 Coco 劉亞麗 潘孝海 Ann

開幕時間:2018年1月20日 15:00

展期:2018年1月20日至1月27日

展覽地點:成都梵木創藝區(龍泉驛區東洪路666號)

成都商報客戶端編輯 江亞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商報 的精彩文章:

今晚《歌手》第二期 GAI確認退場李泉補位 華晨宇也可能要來!

TAG: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