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弱無力!甲午戰爭前20年日軍就在中國登陸了!

國弱無力!甲午戰爭前20年日軍就在中國登陸了!

國弱無力的年代···

沈葆楨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奠基人之一

1894年爆發的甲午戰爭,是中國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後中日兩國簽訂的《馬關條約》有一項內容就是割台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不過,早在甲午戰爭之前20年日本就對中國進行了侵略,目標就是台灣。

1871年12月,60多名琉球人乘船遇颱風漂流到了台灣,其中很多人因種種原因死在島上。於是,日本打算以此為借口入侵台灣島,還制訂了一份詳細的「攻台計劃書」。

1874年4月,日本派一支艦隊在台灣琅嶠登陸。清政府得知日軍來犯的消息後,立即向日本政府提出質問,並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率軍趕赴台灣。沈葆楨等人到達台灣後,一面與日軍交涉,一面積極備戰。他手中有一支實力不俗的水師,包括幾艘1258噸的「伏波」級炮艦,還有之前已經部署在台灣的軍艦。

「伏波」級為福州船政局建造的一型炮艦,航速只有10節

日本的艦隊實在可以用寒酸來形容,只有2艘船能算得上是軍艦,其中1艘超過一千噸。從實力上看,清軍完全是佔優勢的,沈葆楨的艦隊確實把日本人給嚇到了。考慮到軍事佔領台灣已經無望,日本轉而決定用外交手段解決問題。經過一番外交鬥爭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條約,賠了50萬輛白銀之後日軍就從台灣撤走了。

「伏波」級炮艦裝有1門160毫米炮,可有效殺傷木殼艦船

「花錢消災」也是晚清政府一貫的做法,只要日本人能撤走賠點銀子也是無關痛癢。其實,日本人早就對台灣島動了歪心思,明治維新之初就明確提出「開疆拓土」的總方針,位於西南太平洋上的琉球群島和台灣島成為其對外擴張的首選目標。侵台之後沒幾年,日本就把琉球群島完全吞併了,將其改為沖繩縣。那時的清政府正在進行洋務運動,但是國家政治腐敗、軍力羸弱、人民生活困苦的情況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至於日本人在幹嘛,更是沒幾個人關心。

日本侵台事件表面上沒有造成太嚴重的後果,但是中國積弱不振的狀況卻充分地暴露了出來。西方列強看出了這個國家是願意花錢買太平的。當時,一些中國人提出了變革求強的論述與建議,不過清政府並沒有深刻的思考,甚至很多高級官員還一直對建設海軍持反對態度。

20年過去之後,日本海軍已經鳥槍換炮,成為了一支足以跟北洋水師相抗衡的力量。花點小錢就讓日本人撤軍更是天方夜譚了。

本文來源於網路,如遇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前沿 的精彩文章:

日軍戰敗後被遣送回國,寧死也要帶走此物,集體威脅:不給就自盡!

TAG:軍事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