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杜爾伯特蒙古族馴養獵犬習俗

杜爾伯特蒙古族馴養獵犬習俗

我的家鄉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腰新鄉前心村,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生活著兩位蒙古族獵人,一位姓包,名字叫包金德;一位姓朱,上世紀60—70年代,二位老人先後辭世。尤其是姓朱的這位老人,現在,當地已經無人知道他的名字,包括他的一些後代和親屬,因為此人只有女兒並於早年遠嫁外地,據說也已經逝世多年,在當地已無直系親屬。這兩個人終生以捕獵為業,依靠捕獵養家糊口。我讀小學時,已經文革中期,當時,其中一位老獵人依然健在,在回憶和走訪這兩位獵人後代的基礎上,我形成這篇短文。

蒙古族獵人稱一條好獵犬 為「台格」,意為「能跑過膝蓋骨狀的山丘」。杜爾伯特的蒙古族獵人馴養獵犬,一般都有挑選細狗、馴養狗崽、訓練捕獵、以犬為伴等基本過程。

一、挑選細狗

細狗是杜爾伯特蒙古族較好的一種獵犬。蒙古語叫「台嘎瑙亥」,意思是「騸犬」。這種狗長到一歲左右,就能用自身的毛袋遮蓋住頭部。這時,要給細狗閹割睾丸,也稱「凈身」。凈身後的細狗從不吃贓物、從不發情追逐母狗,終生跟隨主人,專心致意,捕捉獵物。因此,一條好獵犬必須是經過閹割的短毛細狗。

選擇細狗馴養做獵犬,必須從優選狗崽做起,首先要選好品種,從良種小狗崽中精心挑選。獵人在選養狗崽時,首先要挑選出身腰長、腿細高、耳朵豎立、聽覺機警,眼睛清亮、視力敏銳,鼻子尖、嗅覺靈敏,動作敏捷,起跳快,跑起來迅猛的小狗崽,馴養做獵犬。挑選時,要看狗崽的尾巴是否長而勻稱,因為尾巴短的狗,跑起來轉身時,容易摔倒;還要提起尾巴,頭朝下把狗崽吊起來,這時,牙關緊閉,不哼不叫的狗崽是最佳選擇;還要考察生養狗崽的母狗是否獵犬家族,有無偷吃食物的不良習慣。獵人選擇狗崽,一切合意,決定一條小狗崽被選出來馴養做獵犬之後,獵人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再次來到狗崽的主人家裡,舉行選養獵狗的儀式。儀式的主要議程有,給狗媽媽做一頓「好飯」吃,給母狗主人家的所有孩子贈送禮物,給狗崽的主人家和母狗說些吉祥如意的祝福話言。儀式上,狗崽的新主人還要為狗崽誦讀祝詞。

祝詞的版本較多,其中有一種版本,全文如下:

祝願一切吉祥如意!∕出自雄師般白色純種公狗,∕活潑伶俐的黃色母狗養育。∕從還未睜眼的許多小狗中,∕左右挑選精選出來的幼崽,∕是一條最俊俏的小獵狗喲!∕用美食把你餵養,∕用聖水為你清洗,∕精心飼養十個月,∕給你起名叫獵狗。∕在氣候適宜的季節,∕把你吊膘六十天。∕用果品紅棗做食,∕用黃羊兔肉做湯,∕把你餵養成獵狗,∕使你具備∕勇士的膽量,∕靈敏的聽覺,∕追風的速度。∕靜候美好的月,∕等待吉祥的日,∕請來老獵手,∕把你閹割,∕使你康復,∕當作獵狗。∕遵照父輩的教導,∕用小米把你餵養,∕遵照母親的教誨,∕給你調配好飲食,∕把你這條「台格」∕養育成∕有秀長的身軀,∕有寶石般的聽覺,∕有一切美好特徵,∕遠近聞名的好獵狗。你有∕鋼鐵脖環,∕鹿皮牽繩;∕藍緞脖套,∕獐皮牽繩。∕見到野獸躍身追過去,∕見到獵物∕見獵物縱身撲過去。∕你有雄師的形象,∕你有神俊的速度,∕你有大鵬的利爪,∕你有獵鷹的雄風。∕你是駿馬的伴侶,∕你是眾人的光彩,∕你是獵人的驕傲,∕你所到之處人人誇獎。∕上等的獵狗「台格」喲;∕我用美好的言辭祝福你!∕我用美味的食品餵養你!

這樣,把這條未來的獵犬祝福一番,並給牠掛上哈達,最後,才能把狗崽抱走。獵人把狗崽抱回家以後,要給牠餵食牛羊的奶子,還要在牠耳根和尾梢塗抹奶油,舉行塗抹禮,祝福牠早日成為一條雄獅般的獵犬。

二、馴養狗崽

選好狗崽,還要精心調馴,蒙古族獵人非常重視馴養獵犬,在馴教獵犬捕獵過程中,要馴養牠跟蹤、追捕、廝咬的全套本領,還要根據每條獵犬的特長,因材施教,或拜老獵犬為師,或用鮮活的獵物,培養牠「擒拿格鬥」的捕獵技能。尤其對嗅覺的培養,至關重要。一條普通的犬,只能嗅到10~15厘米以內雪地下的野獸蹤跡。而經過馴練的細狗獵犬,則能嗅出30厘米厚的雪地下面的野獸蹤跡,甚至能嗅出已經過去多時的舊蹤跡。一般的犬遇到情況狂吠亂叫,而細狗獵犬必須馴養不叫的習慣。以便將來,在捕獵中,一旦發現野獸的動靜,不需要用吠叫的辦法通知主人,而是用嘴來扯咬主人的衣襟褲腳,或是跑到主人前面打一個滾,低低地哼一兩聲,通知主人。

馴養獵犬每天餵食一次。在喂米食的同時,還要適量補充一些兔肉和羊肉等肉食,但必須把這些肉煮熟、加鹽、放晾後,才能餵給獵犬。獵犬餵食量要掌握一定標準,切忌喂得過飽。到冬季「三九」天,為了預防獵犬的爪掌心凍裂,還要給獵犬的掌心塗抹蒜泥。進入「五九」天以後,必須把獵犬栓在帶有汗漬味的馬鞍屜上,給獵犬控腹吊膘。

獵人馴犬,貴在「養氣」,尤其獵犬第一次出獵,獵人把獵犬牽在手裡。剛馴出的獵犬好勝心強,見了獵物恨不得立刻追捕。這時獵人要根據獵物的對象、距離和地理環境全面考慮,沒有十足的把握決不放犬捕獵。不追則已,一追必獲。這樣,下次捕獵時,獵犬會信心十足。如果主人不顧環境條件,貿然放出獵犬追捕獵物,如果捕獲不到,或讓野獸咬傷,就會使獵犬泄氣,給獵犬造成心理影響。因為豺狼之類的野獸都很兇殘,與對手獵犬相遇的時候,專找獵犬的致命要害處攻擊。如果獵犬第一次出獵,被咬傷脖子,獵犬下次再見到豺狼時,就會膽小害怕氣虛。下次捕獵,即使能追到獵物,它也許不去奮力追捕,或者追上獵物也可能不敢下口撕咬。獵人第一次帶領獵犬出獵調馴時,捕到第一隻狐狸以後,立刻將狐狸的新鮮熱血灌進獵犬的鼻子里,讓獵犬從小就與狐狸和狼等結下仇怨,使狗崽一嗅到這股刺鼻的氣味就想與之廝咬。

秋末時節,「白露」前後,開始吊控狩獵用的乘馬和獵犬。到一定時間,吊足之後,獵人要選擇稱做「紅喜鵲」的一天,就是能看見紅色的時間,乘獵馬、牽獵犬。到達狩獵地點後,先祭祀神瑪乃汗,解釋「獵神」。然後,開始打獵。出獵時,每個獵人都要牽兩條以上獵狗。幾十名獵手,幾十條獵犬,氣勢壯觀的排列在幾華里寬的山野里,掌握時機,準確放出獵犬。每條獵犬,一天都能捕獲到少則三兩隻狐狸,多則五六隻。

三、訓練捕獵

如果是專門訓練捕獵狐狸和狼的獵犬,就要禁忌捕獵兔子等其他獵物。否則在追逐狐狸時,一旦遇到兔子,獵犬就容易失去主要目標。專門馴練出來的獵犬,都是捕獵狐狸的能手。獵犬只要捕捉到模糊不清的零星狐蹤,就能循著狐狸的蹤跡,準確無誤地跟蹤下去,直到在草叢中把狐狸驚起,追上去捉住。如果狐狸鑽進洞里,獵犬也能隨著鑽進狐狸洞里,咬著尾巴把狐狸拖出來。一條訓練有素的獵犬,非常領會主人在狩獵時,發出的吹口哨、示意、招手、指點、呼喚等暗示和動作要求;還善解人意,知道狐狸皮寶貴,捕捉狐狸的時候,專門撕咬狐狸的脖頸、腋窩、耳朵等無關緊要的地方,盡量不損壞狐狸的皮毛。

捕獵野狼必須是獵犬中的佼佼者,個頭大、嘴角深、力氣足。既要勇猛頑強,又要機智靈活。狼比犬力氣大,可是狼的脖子僵直,轉身不靈活,跑起來也沒有犬的速度快。獵犬追上狼以後,先從里側咬住狼的左耳,迅速跳到狼的右側,把狼「別」住,死咬住不放,使狼有力氣無處用,只好乖乖跟著獵犬走。然後,等待主人來到。獵犬捕獵都會根據現場情況,隨機應變,主動配合,有時不用主人指揮。如果在野外遇到狼,善於奔跑的獵犬會主動圍追堵截,善於搏鬥的獵犬會站在高處瞭望等待。等主動出擊的獵犬把狼趕到自己附近的時候,善於搏鬥的獵犬便抄近道追擊出去,直到咬住狼的脖子把狼制服咬死。有些老練的獵犬則會把腦袋鑽進狼的腋窩,把狼頂到四腳朝天,並迅速咬斷狼的喉嚨。各種捕獵特點的獵犬相互之間,配合默契,有時,有豐富經驗的獵人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的獵犬。

獵犬在捕獲獵物以後,會守在獵物跟前,等候主人到來,主人到來前決不擅自動用。如果餓了,主人來不及餵食,即使自己家裡的任何食物都不去觸動,尤其是肉、奶等,一概不碰。有時奶子灑落到地上,如果它正要伸嘴去舔,發現主人來到,牠會覺得尷尬。蒙古族形容犯了錯誤愧悔而不知所措的人,有一句俗語是「像舔了奶子的狗似的」。

獵人牽獵犬集體狩獵,並不以每個人自己的獵犬捕獲獵物的多少分配獵物,而是按傳統習俗,凡參加捕獵的人都能分到等份的獵物,並讓獵犬親自看到,以培養獵犬爭強好勝的性格。

成年的細狗獵犬,一般在脖子上都有一個「護脖」,就是主人在狗的脖頸上圍一個牛皮之類的項圈,項圈上面套一個金屬圓環兒,圓環兒上拉出來一條長繩,便於把獵犬牽在獵人手裡。牽引獵犬的繩子有皮條、緞帶、絲繩等不同材質。但一般都裝飾彩色布條,釘上一些泡釘之類。以保護獵犬的銳氣。

四、以犬為伴

養犬是蒙古族人的生活習俗,把生存同犬聯繫起來。到蒙古族獵人家裡,敬犬如敬人。如果哪家外面缺少了犬叫聲,就會被視為是一種不祥之兆。一條好的獵犬不僅是狩獵放牧、看家護院的幫手,更是主人的耳目,成為蒙古族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族人從來不嬌慣自己的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被鄰人打一巴掌,家長也不一定生氣。可是,如果誰把他的狗打了,主人馬上變臉。狗為主人操勞一生,狗死了以後,一定要厚葬:把它抱到山坡頂上,將尾巴剪下,枕在頭底下,嘴裡含一塊奶油,面朝西北卧著放下,上面蓋上黃土,把牠野葬,這種葬狗的作法,隱含著狗的主人祝願「好狗下輩子轉人」的祝福。獵犬死後,牠用過的食槽,也要作為遺物保存起來,連家人都不能從上面跨越。

蒙古人敬犬,是因為生活中,犬是主人的夥伴和幫手。犬的聽覺、嗅覺都很靈敏,不論白天黑夜,只要有陌生人或大的動物經過自己身旁,犬都會主動吠叫為主人報信。生人走得離自己的家門越近,往往叫得越凶。可是,只要主人,哪怕是自家的小孩遠遠喊一聲,它就立刻夾著尾巴走開。主人從外面回來,犬會跑出去迎接,出門多年的家人都能辨認出來。如果沒有看清,把主人誤當生人,錯叫幾聲。主人回來以後,它會卧在主人面前,用一種痛苦的表情或聲音認錯,主人摸摸牠的腦袋,牠才高興地搖著尾巴走開。「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犬對主人的忠誠,有時遠勝於人。但當遇到野狗侵犯主人的危急關頭,家犬會奮不顧身撲向野狗。

有一種隨主人保護羊群的犬,類似於「牧羊犬」。這種犬,由於從小跟慣了羊群,不論颳風下雨都不離開牲畜。如果羊群里出現異常情況,牠會朝有情況的方向吠叫通報主人。如果在野外有也狼撲向羊群,它就勇敢地與野狼搏鬥。風雪天羊群順風而跑離主人,它就緊隨在羊群後面,同時發出吠叫,召喚主人趕來。甚至擋在羊群面前,叫著不讓羊群前行。

看家護院的犬,像主人一樣,認識自己家的每一頭牲畜。如果有陌生的牲畜進了自己家的畜群,它就會汪汪地叫著把陌生的牲畜趕出去。如果自己家的牲畜跑到別人家的畜群里,它也能叫著追回來。

(該文載於《大慶市蒙古族史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來源 杜爾伯特文化研究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杜爾伯特工會 的精彩文章:

TAG:杜爾伯特工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