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故宮讓我們越來越愛?這位「守門人」終於要來直播了!

為什麼故宮讓我們越來越愛?這位「守門人」終於要來直播了!

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博物館和文物是嚴肅的,是莊重的。前幾年,提到博物館,大家的認知還都只停留在看展覽和文物保護上:靜悄悄的走,靜悄悄的來,除了觀展體會,帶走的似乎只有乏累。

2017年末,一部講述博物館藏品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上線了,由央視及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九家博物館聯合推出,有趣有料又不失學術的嚴謹,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其實這種讓文物「活」起來的方式,早在幾年前,故宮博物院就做到了。

這就不得不提走進了大眾視野的故宮守門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作為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被外界尊稱為故宮的「掌門人」,他自謙是「守門人」,理想是將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超過180萬件藏品,但以往留給參觀者的印象卻有些尷尬。

「你說你有宏偉的館舍,但是大部分區域你都不開放;你有豐厚的文物藏品,但是絕大部分沉睡在庫房裡;你說你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觀眾,但是他們都是目不斜視地從前門走到後門,你就不是真正融入世界的博物館。」單院長說。

2014年一組「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GIF在網路上爆紅,清宮妃子、大臣也紛紛變身為段子手,「買了就是朋友」、「關注本宮,但沒有紅包發」,這些充滿煙火氣的段子,成功的為故宮文創做了代言。

GIF

故宮文創走紅以後,單院長卻在推薦產品時,不建議大家去買故宮的行李牌,因為「太好看了,出差一回就得丟」。

但在說到故宮傘的時候,卻表示一個人要準備四把傘才剛剛好,「春天適合這一把,夏天可以用這把,秋天用這把傘合適,冬天么就需要用這一把」。

這個套路,也是服。

故宮文創是貼合生活的故宮文化,但真正的藏品,因為受制於展示空間,面世的機會很少,僅佔總數的1%。單院長頂著巨大的壓力要故宮工作人員將私家車搬離紫禁城,甚至不直接和文物打交道的人,也要搬離故宮,包括他自己。這兩年故宮開放區域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從過去開放的30%,到76%的可參觀區域,單院長表示在2018年,故宮有望達到80%的可參觀空間。

喚醒更多沉睡的文物,讓藏品走出故宮,互聯網的傳播是最直接也最有效。在開放不久的端門,有一座數字博物館,你想去哪個院落,看哪一棟建築,屏幕上就會揭示這個院落的歷史與現狀。喜歡書法的可以調一幅書法出來臨摹,寫完了系統還會自動打分,甚至還可以把自己寫過的字放在線上留作紀念。

單院長曾說:「技術和人們在接受信息的方式不斷的進步,我們不斷研發,使文物藏品能夠得到具有今天人們「碎片化」生活中經常利用的傳播途徑。比如我們的「每日故宮」應用,每天早晨喜歡故宮文化的觀眾都能在手機上免費收到1件文物藏品的信息。每天在等車的時候、在地鐵上看。」

他讓博物館不再高冷,讓歷史的紅牆黃瓦有了溫度;

他讓默默無聞的文物修復師成為不一樣的網紅;

他讓嚴肅的故宮在一次次認真「賣萌」中變得溫情。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創領中國2030開學典禮

——暨對話大師·開學論壇

1月17日,讓我們一起走進故宮裡的那些事兒,聽單霽翔院長談談關於文化的創新之路。正如同單院長曾經說過:「不創新,沒有一家博物館的大門能夠開得下去。」

主講嘉賓

單霽翔

故宮博物院院長

2002年起任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黨組書記。2003年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專業讀研究生,並獲工學博士,高級建築師,註冊規劃師。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12年1月初,單霽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會長、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2014年9月22日,單霽翔榮獲文物保護專業內最高學術榮譽「福布斯獎」。2016年1月6日,獲頒「2015中華文化人物」

早年1980~1984年在日本學習期間,開始從事關於歷史性城市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研究工作。1994~1997年,主持北京市文物局「故宮筒子河保護整治、圓明園遺址保護整治、明北京城牆遺址保護整治」等項目規劃實施,取得了較好的實施效果。2000~2002年,先後主持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北京皇城保護規劃」、「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總體規劃」等項目,已經北京市政府批准實施。

出席嘉賓

楊斌丨清華大學副校長

魯曉波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廖理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

Tom Kelley丨IDEO合伙人

活動日程

時間:2018年1月17日 9:00-12:00

地點: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活動直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就 的精彩文章:

飛機上打電話,這事兒靠譜嗎?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