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罕見的文姓進士狀元殿試卷,看古代的「學霸」如何答題

罕見的文姓進士狀元殿試卷,看古代的「學霸」如何答題

罕見的古代文姓進士殿試卷

殿試卷是歷代封建王朝科舉考試最高規格--殿試的考試卷。

殿試,為宋(金)、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廷試"、"廷對"。殿試由內預擬,然後呈請皇帝選定。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別等第。

殿試為皇帝在殿廷之上親自主持考試,始於唐時武則天,至北宋初年成為定製。在清代,科舉考試分為由各省學政主持的童試,中者為生員,俗稱"秀才";欽派考官於各省會主持的鄉試,中者為"舉人";禮部主持的全國性的會試,中者為"貢士";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中者為"進士"。進士分為三甲,一甲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各若干名,即人們所說的"金榜題名時"。

清光緒21年進士文同書殿試卷

文同書,廣西靈川人,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一名進士,大概相當於全國第120名左右。整張殿試卷上可以看出沒有一個字改動過,沒有一個錯別字,並且由此可看清朝殿試的規矩,人臣為小字,皇帝抬兩格,朝廷抬一格,還要齊腳,尤如印刷體一般,讓人佩服不已,可見古代考試的艱辛,據文字記載,一場考試要用三天時間來完成這張試卷。

明天啟二年狀元文震孟狀元卷

文震孟(1574—1636),字文起,號湘南,別號湛持,又號葯圃,一說初名從鼎,字定之,明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曾祖父文徵明,祖父文彭、叔祖父文嘉,父文元發皆以文才聞名遐邇。文震孟年輕時便以文才、道德聞名鄉里,但屢次科考未中,至天啟二年(1622)二月,文震孟第十次參加會試,初九、十二、十五日三場下來,他榜上有名。三月十五日,更是一鼓作氣在殿試中奪魁。

狀元殿試卷 文震孟

宋理宗寶佑四年狀元文天祥殿試策

文天祥(南宋)(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寶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在殿試中因痛陳時弊而受到皇帝理宗趙昀賞識,欽定文天祥為丙辰科狀元,在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長驅東下,文天祥於家鄉起兵抗元。次年,臨安被圍,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往敵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拘,後得以脫逃,轉戰於贛、閩、嶺等地,兵敗被俘。受俘期間,元世祖忽必烈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迹被後世稱許。

宋代狀元文天祥殿試策

編輯文四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文氏宗親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華文氏宗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