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為何此時高調發布這消息:你們打掉一顆我們補發十顆

中國為何此時高調發布這消息:你們打掉一顆我們補發十顆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月19日報道,今天中午12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將吉林一號視頻07星、08星以及四顆小衛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一箭六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64次發射。有趣的是,長征-11火箭不僅裝載發射桶內,而且還採用車載-起豎式發射車發射,與之前的長征火箭+發射塔發射的構型完全不同,怎麼看起來像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呢?其實,樣子怪怪的長征-11和航天科技集團出品的快舟-1、快舟-11一樣都大有學問,而且他們還創造了世界紀錄呦。

一、火箭?衛星?導彈?傻傻分不清楚

在報道長征-11火箭的新聞時,一些媒體使用了這些話來描述這種新型火箭的與眾不同,文章中稱,該火箭實現「去任務化」,星箭快速集成設計,縮短履約周期,並且火箭的發射操作效率極高——系統簡化,採用固體燃料,大大縮短髮射周期,參與發射的人數與其它火箭相比也少得多,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我國快舟-1、快舟-11和長征-11火箭都屬於國家空間快速響應系統的一環,所謂的空間快速響應是美軍於上世紀末期提出的構想,那就是在發生戰爭或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時,運載系統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機動、完成測試並發射,當有效載荷入軌後能馬上執行預定任務,而不需經過長時間的在軌調整,這種火箭和衛星可以做成一體化,也就是衛星和火箭整合在一起,火箭的前段就直接是衛星,沒有複雜的整流罩結構,裝載發射筒內密封儲存,一旦出現狀況,大型火箭就會立即被裝上發射車發射,小型一些的直接就在發射車上機動發射,實現快速入軌。

快舟1運載發射車系統,曾被誤認為是東風25中程彈道導彈發射車。

實際上,我們知道,現代運載火箭為了提高發射效率,準備時間都有明顯縮短。早期的火箭發射模式,主要採用在發射場塔架上進行垂直吊裝和測試的方式,其發射準備時間和佔用發射工位的時間都很長。這主要是因為傳統運載火箭的級間組裝、星箭對接、發射前的狀態檢測和加註燃料的準備時間都較長,而發射架上吊裝箭體進行組裝,也增加了佔用發射工位的時間,其整體發射效率不高,特別是目前大部分運載火箭都使用液體燃料,需要進行複雜的加註燃料程序,而我國快舟-1、快舟-11和長征-11系列火箭,和洲際導彈一樣採用固體燃料,並不需要加註,和導彈發射車一樣,這種空間快速響應火箭可以在預定的發射陣地進行機動,也可以進行大範圍移動,一旦接到發射命令,停車就進行無依託發射。軍事專家告訴記者,在發射場塔架發射的火箭,其軌道和彈道都有固定迭代的規劃,而快速響應火箭隨時隨地發射衛星,其技術難度可想而知,所以目前僅中美擁有這種火箭發射系統。

圖片為長征11火箭發射時的場景,請注意發射筒以及拖車。

二、你打掉我一顆 我分分鐘補射十顆

2011年在國內公開刊物發表題為《應急空間飛行器技術陣地貯存管理探析》的文章描述到,(我國新一代空間快速響應系統)的特點決定了它與導彈武器一樣,批量生產,長期貯備,一次性使用,文章還稱,「現代戰爭呈現局部爆發,突發性強,持續時間短等特點,對任何戰鬥人員和武器裝備的要求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刻不容緩,這就是說,一旦接到命令,空間快速響應火箭要在幾小時,最短必須在一兩天內發射升空。」國外媒體曾報道,中國的快舟1、快舟1A和快舟2系列快速響應火箭,其體積大致介於東風-21和東風-26導彈之間,採用導彈發射車進行發射,快舟小型運載火箭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採用星箭一體化的創新思想,是中國第一型採用固體動力、第一型不依託固定塔架發射的運載火箭,2013年,快舟火箭成功地將快舟一號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和航天應用最快紀錄。

我國發展世界第一流的快速響應火箭系統,其目的就是力求保持空間軍事行動最大自由度,為實施空間軍事威懾、空間干預、信息支援保障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在大國之間的戰爭中,空間衛星系統必然是被打擊的重點目標,但通過快舟和長征新火箭,美國就算打掉我國一顆衛星,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補射十顆,其戰略和戰術意義有多大,應該不言自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軍事 的精彩文章:

印吹噓導彈可打擊東北亞!專家:50年前我們就能做到

TAG:圖說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