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北經濟的癥結究竟在哪裡?

東北經濟的癥結究竟在哪裡?

找到東北經濟轉型的突破口,這才是討論振興東北的意義所在。

2018年伊始,東北的新聞便接二連三地湧出來,毛振華控訴亞布力管委會事件,遊客雪鄉被宰事件,《共同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和《推進新一輪東北振興聯合行動備忘錄》簽署,「東北振興金融合作機制」推出等等。

東北為什麼成為焦點?因為從2011年開始,東北的經濟增長速度便一路走低,到2014年,對東北經濟發展的關注開始進入公眾視野。

近兩年,東北經濟增長甚至出現了「斷崖式下滑」,2016年上半年,遼寧省的GDP增速出現負數,是全國唯一增速為負的省份,黑龍江和吉林的增速也居全國倒數幾位。

這些年,無數人開出了無數藥方,國家不僅給了很多政策,還支持了數以萬億計的財政轉移支付,但東北經濟卻沒有一點回暖的跡象。東北到底怎麼了?東北經濟的癥結究竟在哪裡?

振興東北的實質

因為關於振興東北的討論太多,很多人便以為東北經濟很落後,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東北只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了,但東北的人均GDP在全國屬於中上游水平。

中央從2003年開始提出要振興東北,並在2004年推出了十年規劃。在2014年總結東北十年發展的時候,東北三省的GDP平均增速依然在全國四大板塊中是最快的。雖然近年增速迅速下滑,但根據去年的統計數字,2016年,吉林、遼寧和黑龍江的人均GDP分別位於全國第12、14和22名。

說東北發展落後了,都是相對的。首先是和它之前相比,被稱為共和國長子的東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一直在全國遙遙領先,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重工業甚至一度佔到全國的90%。

直到現在,在全國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多年之後,東北城鎮化的水平依然高出全國水平約三個百分點。其次是和廣東等在改革開放之後發展比較快的地方比,東北的發展似乎太慢了,在全國的排名不斷下降。

也就是說,東北的整體經濟水平在全國來說並不算落後,為什麼會成為關注的焦點?表面的原因是增長速度變慢了,但其實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GDP增速放緩是正常的,唯GDP論也已經慢慢過時了,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調整經濟結構,讓經濟在新常態中走向良性發展,速度真的不是問題。

人們關注東北的發展,並不真的是因為它的增速變慢了,而是因為它的整體發展似乎後繼乏力。

曾任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的張國寶,對東北很有研究,他在去年9月的一次演講中提到:東北經濟最根本的問題,是東北的經濟結構。這其實也是一些對東北有深刻了解和研究的人的共同結論和焦慮。

東北的經濟結構是歷史形成的,第三產業比重太低,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比重非常大。鋼鐵設備、核電設備、石油、煤炭等幾個板塊幾乎構成了東北主要的經濟支柱。

在工業化過程中和全國高速發展的時候,這幾大板塊都是優勢板塊,但當中國進入後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這個優勢便成了雞肋,特別是房地產業式微和產能過剩越演越烈的情況下,東北經濟增長速度自然會回落。

在振興東北的第一個十年規劃中,雖然東北的經濟發展很快,但主要還是靠傳統的這幾大板塊支撐。之前因為中國經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巨大,使東北缺少調整經濟結構的動力,產業結構過於單一。

可以看到,在東北,互聯網科技、金融等附加值高的領域幾乎沒有發展。新興領域中,東北唯一靠前的是,在國內多家主流平台上,排名靠前的主播超過一半來自東北。但顯然,這對經濟發展並沒有什麼實質的作用。

雖然直到2014年經濟新常態的概念才首次提出,但實際上,中國經濟一直在慢慢轉型,到2011年前後,轉型開始觸及實質,房地產業、低端製造業等等都開始感到寒意,傳統的經濟結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而東北經濟,因為之前的慣性太強大,真正的經濟結構調整幾乎沒有,面對衝擊只能束手無策。

真正的問題是經濟結構調整不了

經濟轉型帶來的壓力是全國性的,並不是東北所獨有的,這也是近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但以能源、原材料等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較單一的省份,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壓力更大,比如以煤炭為主的山西,以鋼鐵為主的河北。

因為東北的經濟結構問題更突出,所以東北面臨的問題也更嚴重。產業如何轉型,是一個實在太難的問題,在全國經濟轉型中,東北是轉型難度最大的,經濟增速放緩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經濟結構調整不了。

這些年,中央給東北的政策不可謂不優厚,除了十幾年來不斷地推出振興東北的各種規劃和政策,中央還為東北的產業結構調整注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銀,在2015年財政部首次公布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理分布圖中,東北三省獲得的轉移支付近 6000億元,約佔當年轉移支付的10.9%。中央每年給東北的轉移支付數額一直在增長。

2016年4月,國務院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這可以看作是另一個東北振興的十年規劃,裡面提出到2020年,東北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礎上再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全面振興。

2016年到2018年,還有《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三年滾動實施方案(2016-2018年)》。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司長周建平曾透露,這輪振興計劃的投資額為1.6萬億元,圍繞三年滾動計劃,在基礎設施等領域開展約130個重大工程項目。

因為在投資圈盛傳「投資不過山海關」,目前東北發展的融資是個大難題。於是又由國家發改委推動,國家開發銀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牽頭,並聯合40餘家金融機構共同發起,終於在今年的1月8日,正式推出了「東北振興金融合作機制」,這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東北發展的融資問題。

可以說,中央振興東北的政策都很到位,但似乎效果不彰。所以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東北經濟結構為什麼如此難調整,到底是什麼在阻礙東北的進一步發展?

市場觀念的缺失

問題的核心是東北整體缺少市場經濟思維。

就拿毛振華控訴亞布力管委會事件來說,這種政府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情形,是上世紀90年代被普遍詬病的地方政府容易出現的問題。20年過去了,現在還因為這種政府行為引發如此巨大的風波,讓人很有穿越感。

除了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之外,東北還有很多不適合市場經濟的政府行為。

即先給出很多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前來投資,等投資到位開始工程建設後,這些說好的政策便開始打折扣,有些承諾更成了一紙空文,讓企業家苦不堪言。到一個地方投資,本來就要承擔市場的風險,如果在此之外,還要承擔政府行為帶來的額外風險,企業很難做起來。

也正因此,在關於振興東北的討論中,不少人對東北的社會文化多有詬病,認為這些當地的風氣、觀念是造成東北現狀的根本原因,但其實這是本末倒置,這樣的批評對東北是不公平的。

在改革開放的前十幾二十年,剛從計劃經濟時代走出來的人們都有著深刻的計劃經濟思維,現在東北一些被詬病的政府行為,在上世紀90年代還是全國性問題。所有人的觀念包括政府觀念,都是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被現實一點點改變的。

因為在工業時代東北經濟發展很好,因為工業基礎好,因為資源豐富,所以缺少轉型的動力,很多改革,特別是一些會觸及利益格局的改革,可能在東南沿海、北上廣等地方已經推動好幾輪了,但在東北一直推進緩慢,幾乎沒有大的變化。

比如國企改革,到現在,東北的國企佔比依然超過50%,是全國國企比重最大的地方,老國企企業辦社會等老問題在東北依然沒有完全解決,民營經濟完全不成氣候。東北的問題是這幾十年發展積累下來的,有歷史原因,有全國發展不平衡的原因等很多因素。

到現在,可以說東北是中國計劃經濟色彩最濃重的地方,市場觀念自然難形成。東北的問題,是整體改革的推進落後於全國。不能苛求在一個充滿計劃色彩的地方,有一個完全現代的政府。

其實2016年4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中,已經對東北給出了清晰的診斷:市場化程度不高、國有企業活力仍然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科技與經濟發展融合不夠、社會保障和民生壓力較大、思想觀念不夠解放……

顯然,東北的問題是整體的問題,單獨討論任何一個領域都沒有意義,片面的指責更於事無補。

很多時候,人們只片面指責東北的市場觀念,其實國企比重過大造成養老負擔重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因為養老負擔重,所以東北養老繳費比例特別高,比如黑龍江長期是22%,但廣東平均只有13%,同樣的企業,在黑龍江要比在廣東多支付9%的員工養老金。即使同樣的投資環境,出於成本考慮,企業也不會選擇黑龍江。

東北是中國經濟轉型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既是產業結構單一問題最嚴重的地方,又是市場經濟觀念最淡薄的地方,在國有企業比重過高等種種現狀之下,如果東北經濟能夠成功轉型,那整個中國經濟轉型成功便不是問題了。找到東北經濟轉型的突破口,這才是討論振興東北的意義所在。

排版 | Luck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關注 的精彩文章:

不完美的完美瞬間

TAG:全球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