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離開賽場、不懼職場!職業資格培訓為運動員打開另一扇門

離開賽場、不懼職場!職業資格培訓為運動員打開另一扇門

文丨李瀏清

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力拚搏,爭取榮譽,但他們退役後如何再就業,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

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積極做好轉型期運動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資格鑒定考評工作,鼓勵和幫助更多處於「人生十字路口」的體育健兒將技能優勢轉化為職場優勢,成功實現再就業。

取得職業資格,拿到進入職場「敲門磚」

去年12月11日,退役運動員、西安體育學院大四學生李博文參加了陝西省退役運動員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培訓班。

只要通過相關考試,李博文就能獲得國家體育總局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印製的全國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證。取得資格證,意味著他拿到了進入職場的第一塊「敲門磚」。

社會體育指導人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水平直接關係著全民健身活動科學、有效、安全地開展。在人社部公布的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技能人員職業資格》中規定,游泳救生員以及游泳、滑雪、潛水、攀岩等項目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資格為「准入類」,即有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其他體育項目是「水平評價類」,資格證也可作為用人單位錄用時的參考依據。

2020年,第24屆冬奧會將在我國舉辦,冰雪運動迎來市場風口,攀岩、潛水等新興體育項目也日漸火熱。未來10年,我國體育產業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體育指導員職業資格證的「含金量」也會越來越高。

《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人。」對此,上海體育學院體育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曹克強認為,實現這一目標,政府要解決好三個課題——「去哪練、跟誰練、練什麼」,其中,「跟誰練」就是要加強健身指導服務,比如每萬人至少配備15名社會體育指導員,這就需要加強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專項化培訓。

發揮技能優勢,做好業內「排頭兵」

「國家職業資格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對於相關行業高質高量、穩妥有序、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促進作用,完善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專業人員隊伍迫在眉睫。」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點滴嘗試,匯聚成日益明晰的路徑。

近3年來,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在全國開設培訓班44期,培訓運動員2131人次(截至去年7月),並幫助大批退役運動員成功就業,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行業內的中堅力量。

「如果選擇從事社會體育指導工作,退役運動員在專業技能和社會影響力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張凱認為,為充分開發運動員人力資源,相關部門應建立完善培訓、鑒定、使用、待遇相配套的一體化機制,激發運動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努力打造退役運動員品牌優勢。

編輯丨徐德金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勞動保障報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勞動保障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