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年節氣由此終 春意將至重在「藏」

一年節氣由此終 春意將至重在「藏」

歲食記|大寒

大寒為中者,

上形於小寒,

故謂之大……

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大寒,十二月中,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冬至一陽初生,經小寒至大寒,陽氣逐漸強大。

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北宋詩人黃庭堅在《歲寒知松柏》中說到:「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只有松樹、柏樹是一年到頭都是綠色的,這大寒的養生,要著眼於「藏」——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這樣才有利於安度冬季。

要說古人眼中大寒的程度如何,宋代邵雍的《大寒吟》可以說正做了恰如其分的描述:「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鍾乳。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舊落雪還沒來得及化解消融,新下的大雪又封門閉戶;長長的石階,厚厚的白雪,彷彿銀色床鋪一般,高高的屋檐,垂掛的冰柱,就像是倒懸的鐘乳石一樣……寥寥數語便將「寒」字刻畫得淋漓極致。

「平明贏馬出西門,淡日寒雲久吐吞。醉面衝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宋代陸遊的《大寒出江陵西門》則是大寒節氣里的一種借景抒情——騎馬出城,面對一片蒼茫蕭條的景象,心中非但沒有悲涼,反倒湧起了一腔豪情和感慨。

大寒

左河水

蠟樹銀山炫皎光,

朔風獨嘯靜三江。

老農猶喜高天雪,

況有來年麥果香。

作為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也是冬天結束、春季到來的轉折點。

農諺說,"大寒三白定豐年"。"三白",是指三場雪,"三"為虛指。意為大寒降雪得豐年之意。另外,與其它節氣不同,大寒中有很多重要的節日,如臘八、小年等。

大寒三候

可孵小雞征鳥正「猛」更有堅冰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

一候雞始乳。意為大寒節氣雞提前感知到春天的陽氣,開始孵小雞。

二候征鳥厲疾。征鳥指鷹隼之類的飛鳥,厲疾是厲猛、捷速之意。征鳥盤旋於空中獵食,以補充能量抵禦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是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中央,厚而實。而寒至極處,物極必反,堅冰深處春水生。

大寒風俗

掃塵潔物除舊布新開始「忙年」

民間素有「過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說法。這個「年」意指農曆新年。因而此時的一些民俗活動都具有濃重的「年味」。

大寒節氣,正值歲末,各地人們開始忙著辭舊迎新,掃塵潔物,準備豐富多樣的年貨。這一時節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等,而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很多時候也在此節氣中。

即使大寒節氣中沒有春節,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準備年貨。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

因此這樣的大寒節氣里,除干農活順應節氣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年餚。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身影。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有些地區講究大寒時節「尾牙祭」,這「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稱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大寒食俗

舊時津人進臘月蒸臘米

據說早年間,天津人一進臘月,在這大寒時節,各家總要自制各式臘品,如碾臘米、蒸臘米、腌臘雪、榨臘油……

臘月碾米在屜中蒸透,冷卻晒乾,裝進乾淨的瓷缸內儲存,即使放上幾十年也不會壞。食之益脾養胃,夏季可防腸炎痢疾。將臘月雪儲壇中藏至翌夏,飲用可避蚊蠅。臘月榨油用於燃燈,諸蟲遠避;婦女用以美髮,烏黑光亮,不生蟣虱。

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

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據說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則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在江蘇一帶民間則有「一九一隻雞」的傳統食俗。雖然大寒節氣已是農曆四九前後,但南京人依然要喝雞湯。做雞必須用老付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構祀、黑木耳等同燉。雞湯美味滋補很適宜在寒冬時享用。

食羹之所以受歡迎,因其取材簡單,可繁可簡,可貴可賤,肉糜、豆腐、山藥、木耳、山芋、榨菜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熱騰騰的羹,配點香菜,撒點白鬍椒粉,吃得全身熱氣騰騰。

大寒養生

以「吃」防禦風寒邪氣侵擾

大寒期間,天氣寒冷,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適宜多吃些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羊肉等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同時在飲食上不宜過咸。

此時,自然界和人體的陽氣都開始上升,飲食上要有所調整,以溫性食物和綠色蔬菜為主,如雞肉、牛肉、白菜、油菜、菠菜、大蔥等。

在嚴寒天氣,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熱量,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產生更多能量以滿足機體需要,必須多吃富含「能量」和維生素的食物。

嚴寒也影響著人體泌尿系統,排尿增多,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還要多食用一些富含無機鹽的食物,可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物,也可以多吃甲魚、海參、桂圓、栗子等溫熱滋補食品。韭菜、山藥、黑木耳、芋頭、紅棗等都是溫性食物,有溫腎的作用。海蝦、海參也有補腎的作用。

「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蔘、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古語精闢,在這個呵氣成冰的季節,看廚房裡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小沙鍋咕嘟咕嘟冒著熱氣,芪杞燉子雞、山藥羊肉湯、八寶飯……絲絲清香鑽進鼻孔,食慾就這樣被挑起,好不愜意。

(據資料整理)

歡迎將你的感受和想法

告訴好吃君哦~

監製 | 大睿

編輯 | 流食吳小兜兒

津味|津廚|津鮮

好吃|好喝|好物

微信號:saturday_meishi

新報星期六采編團隊出品

新報星期六保留最終解釋權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好吃噠 的精彩文章:

竹爐湯沸火初紅 最寒冷時節該有一餐最暖的火鍋和情感

TAG:新好吃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