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平之戰中各國的心態,弱小的韓國,不敢匹敵,就連楚國也是望而生畏

長平之戰中各國的心態,弱小的韓國,不敢匹敵,就連楚國也是望而生畏

楚國。楚國雖然大,但是由於士族分治,權力分散,實際上是外強中乾。加之在秦惠王,秦昭王兩代打的房陵,鄢郢等戰役中損失慘重,基本已經放棄了長江中游,漢水流域的控制權,推到長江下游,淮河流域一帶。而且楚軍多為步兵和車兵,騎兵很少,戰鬥力極差,20萬楚軍連5萬秦軍都打不過,所以根本不敢和秦國交戰。

燕國經歷昭公時代樂毅變法後雖然強大一時,但其20萬主力在齊國被田單火牛陣大敗,基本喪失了作戰能力。樂毅在被陷害後逃到了趙國,燕國自此衰落,就不要談什麼救援了。最重要的是燕國自戰國以來從來沒有和秦國交惡,一直以趙國為敵,秦趙對峙估計是燕國最希望看到的。

韓國。韓國本來就弱小,而且在蘇秦時代兩次參加合縱中喪失了主力,再加之在更早的韓魏戰爭中被龐涓消滅了12萬新軍,國力已極度衰落。此時的韓國連自保都難,拿什麼來救援?

魏國。魏國在經過圍魏救趙,圍魏救韓戰役後,30萬精銳損失殆盡。在秦國崛起後,魏國的河西,河東,河內三地均被秦國佔領,動彈不得。而且魏昭王昏庸無道,不用信陵君,雖然派了援軍,但主要還是以觀望為主。

齊國。齊國經歷了6年半的燕齊之戰,國家已經破敗不堪,此時恢復國力為首要目標,肯定不會主動和秦國交戰。更兼齊國和秦國之間隔著韓趙魏三國,和秦國本來就沒有領土糾紛,參加合縱一貫不積極,更不會和60萬秦軍硬碰硬的。

因此當時有能力,又有勇氣和秦國對抗的只有趙國。趙國在經歷了武靈王,孝成王兩代發展後,國力成為山東六國之首,更兼有廉頗,藺相如,李牧等賢臣猛將。最主要的,趙軍經過胡服騎射後,戰鬥力大大加強,趙人又歷來好武,可以說和秦軍是不相上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猴子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為何在《水滸傳》中被稱為「乾淨」的真好漢

TAG:海猴子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