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車兆和:中華文明為何從未間斷?

車兆和:中華文明為何從未間斷?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車兆和

不久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來華進行國事訪問,我國予以高規格的禮遇——「國事訪問+」。習主席在故宮向特朗普總統介紹中華文明時說,「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過的。」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為「沒有中斷過的」中華文明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更應該為燦爛的中華文化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最近,我結合對習主席十九大報告的學習,反覆思考主席的那句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意味深長的話語。我想就這句話,談談看法。一是簡要談談「四大文明古國」;二是談談為什麼說「中華文明沒有中斷過」。

一、凡是古老文明的興起,大都離不開河流。巴比倫文明興起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肇始於尼羅河兩岸,古印度文明則源自印度河和恆河流域;黃河與長江孕育了中華文明。

(一)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史學界通常把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這一地區稱作「兩河流域」;這一地帶也叫作「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裡孕育了人類最古老的文明——巴比倫文明。大約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這裡就有人類居住;而且出現了城邦和語言文字——楔形文字cuneiform。

這裡是戰爭頻仍,文明是建了毀,毀了建,建了再毀,毀了再建,往複無窮。直至數年前,這一地區的伊拉克,還被轟炸得稀巴爛。

據近代西方學者考證,僅以蘇美爾地區為例,考古人員發現有地下24層不同時期的文明遺迹。大都無從考證出考證的。大家都聽說過公元前18世紀晚期出現的《漢謨拉比法典》,那是用楔形文字雕刻而成的,與現在該地區使用的阿拉伯語根本不同。這些例子說明:巴比倫文明是有過多次斷層的。

(二)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對於「兩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誰先誰後,學術界有不同看法。主流觀點認為巴比倫文明略早一些。古埃及至公元前3100年前後,完成了統一。先後經歷了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及羅馬統治時期,一直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的征服。古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pictogram, hieroglyphics。這同當代埃及人使用的阿拉伯語也不是一回事。據說古埃及人和當代埃及人在人種上也是有區別的。這說明古埃及和現當代的埃及在文化上是斷層的。

(三)古印度文明。在1850s, 英國官員 Alexander Cunningham在印度河上游,即現在的巴基斯坦地區施工時發現幾枚印章。後來經過挖掘,在地下發現一個城市遺址,經考證發現這是公元前3000前後的文明古城。此前沒有任何文字記載。印章上也是象形文字pictogram,hieroglyphics。考古學界將其命名為「哈拉帕文明- Harapan Civilization」。這個文明大約存在了600百年時間,後來不知何故就突然就消失了。這和近現代印度文明毫無關聯。這說明其文化是斷層的,上下銜接不上的。

(四)中華文明。我們通常說中華文明上下5000多年。就是說,在公元前3000多年出現了中華文明。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大約在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出現的。這種文字及後來篆字(大篆、小篆),再後來的隸書、楷書等,以及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就是說,是同一種文字的變體,並無本質上的區別,都是象形文字。

中華民族應該感謝秦始皇。他雖然焚過書、坑過儒,但他統一了中土大地、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人同文、車同軌」。如果不是這樣,中土大地不知要形成多少個國家。所以毛主席寫過一首詩給郭沫若:

「勸君少罵秦始皇,坑焚是非得商量。祖龍雖死魂猶在,《十批》不是好文章。」

前不久,我在國子監參加一個文化活動。有一位姓「孔」的女士發言,主持人介紹說,「她是孔子第71代後人。」這人的輩分很大呀!據說孔氏家族已經到了75代、76代了。孔祥熙、孔繁森、孔令輝等,這些都是孔氏家族的後代。

我想說的是:無論從語言上、文脈上看,還是從人種上說,中華民族暨中華文明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在座的各位許多是從事中文外交流的,許多人在國外常駐過。請問,您發現有哪個國家有公元前五世紀的家譜流傳至今,且至今還能夠分清輩分?又有哪個民族有公元前五世紀前後如此豐富文獻資料流傳至今,且仍使用同一種文字?我在海外常駐了23年,在6個國家7個城市常駐過,我從未發現。我們要為「從未間斷過的中華文明」感到驕傲與自豪。

二、中華文明從未間斷的原因是什麼?

諸位想過沒有,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雖然飽經滄桑、多經磨難,有過天災也有過人禍,有過多次異族入侵,也有過大地震大洪水,為什麼其經久不衰、至今屹立在世界東方,且煥發出勃勃生機?

我曾就此問題閱讀過一些書籍,也曾上網查找過其原因,但始終未得到一個現成的、標準的答案。但卻受到不少啟發。我想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今天不揣冒昧,就教於在座的各位老前輩和我的同事們。

(一)農耕文明,熱土難離。文化史學家把人類文明分成三種模式:農耕文明、遊牧文明(草原文明)和海洋文明(商業文明)。中華文明主體上屬於農耕文明。它與遊牧文明和海洋文明不同。按照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的說法,「海洋文明和遊牧文明大多具有生存空間上的拓展性、進犯性、無邊界性。它們的出發點和終點,此岸和彼岸是無羈的,不確定的。相反,中國農耕文明的基本意識是故土自守、熱土難離。」農耕文明的「厚土觀念」很強,「故鄉情結」很深;世世代代在這塊土地上耕耘繁衍。萬里長城作為中華文明的象徵,便是防守型而不是進攻型的證明。這樣的文明就容易積累、延續和傳承。

(二)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易經》上有這樣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性格是不屈不撓、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這麼說,似乎有些空洞與抽象。謹舉幾個列子來說明這一點。

每個古老民族在其童年時期都有自己的神話。猶太人有自己的神話,許多神話在《聖經》里;古希臘有自己的神話,如《荷馬史詩》里的故事;古羅馬也有自己的神話,如大詩人維吉爾的《牧歌集》和《農事集》等。其中,有些是關於大洪水的神話。

讀過《聖經》的人都知道,《舊約》里有關於大洪水的神話。中華民族也有關於洪水的神話。但是,兩者對待洪水的態度和做法大不一樣。《聖經》里的人面對洪水來襲時造一條大船——諾亞方舟,人躲進方舟七七四十九天,等洪水退卻後再出來。

而中華民族神話則是與洪水進行鬥爭,設法戰勝洪水。例如大禹治水,對洪水進行治理與疏導;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中華神話中的水神工共和火神祝融打架,共工戰敗,怒撞不周山這一擎天柱,結果地陷東南,洪水從天而降。見此情景,女媧敢於擔當,煉就了36,501彩色石補天。但是只用來36,500塊,那剩下1塊的去向,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曉,就不必說了。可後來女媧也遇到不幸——

有一次,女媧到東海遊玩,不幸淹死了,化而為鳥,名曰「精衛」。為了不讓他人重蹈覆轍,精衛下定決心填海。它常飛到西山銜樹枝和石子把東海填平。「精衛填海」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思維方式。

關於這樣的不屈不撓同敵人和困難作鬥爭的古代神話真實太多了,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還有斷頭刑天的故事更為感人。自己的頭都沒有了,還拿著盾牌和斧頭與敵人戰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這一切都說明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樣的民族有什麼艱難險阻不可戰勝的?

當代中國人也創造並正在創造人間奇蹟,實現「不可能」。古代人修建了萬里長城;當代中國人修建了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還有「天眼」等人間奇蹟。我的感覺是:中國人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驕傲與自豪。

(三)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中華文化經久不衰,且越來越煥發出勃勃生機。在這點上我們不能不感謝我們的先人,感謝以孔孟、老莊為代表的「軸心時代」的中華文化大師們。他們的思想和智慧,我們至今仍在「享用」著。每當歷史到了一個「關節點」上,處於「何去何從」之際,我們回望「軸心時代大師們」,總能從其思想和著作中受到啟發、找到部分答案。

客觀地說,儒家的「中庸之道」使我們這個民族受益匪淺。何謂「中庸」?簡而言之,即「執兩用中」。在「五四」時期,尤其在「文革」時期,「中庸之道」受到嚴厲到批判;即便現在,也並非人人都喜歡、讚賞「中庸之道」。可這一哲學思想卻有助於中華文明的薪火相傳、延綿不斷。

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先生說,「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成為人類幾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和消亡的倖存者,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秘密就是『中庸之道』。」這話聽起來有點「神」。但細心體會、玩味,也不無道理。一般說來,中國人做事不容易走極端,往往是不偏不倚的。相比較而言,中華文化很少孕育出「極端分子」。當然,「中庸之道」也有其消極的一面。

魯迅先生就認為「中庸之道」調和折中、不講原則,是中國人的「劣根性」。他說:「中國人是最講中庸的,你要說鑿一扇窗戶,他們是萬萬不同意的;但倘若你說把房子拆了,他們就會急忙來調和折中,同意鑿窗戶了。」

這話說得很形象,很風趣;當然,也很辛辣。但是,這種折中與調和,卻有助於中華文明的延綿不斷。

(四)祖先崇拜,不忘過去。有人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至少沒有一個統一的宗教,或者稱之為「國教」。中國人對佛教、道教的信仰也不普遍。竊以為,中國人對祖先的崇拜(崇尚、尊崇、敬畏……)是很普遍的,幾近宗教。這一點,在中國人過春節時展現得淋漓盡致。 過年了,人們都要回老家看望父母和家人,給逝去的先人「上墳」,清明節時要「掃墓」;不忘祖先、不忘過去,期盼先人保佑後代平安。直至當代,每年在城市裡過年前,都會發現在十字路口留下的「燒紙」痕迹。竊以為,還不能武斷地說這是封建迷信,這是對祖先的仰慕與崇拜。這無疑有助於於中華文明的傳承。還有更大型的類似活動。每年都會有海內外華僑華人,千里迢迢地回到祖國(祖籍國),謁拜中華民族鼻祖黃帝和炎帝陵墓。代代相傳,因襲至今。

還會找出許多原因來說明中華文明「從未中斷過」的原因。由於時間關係,我就先談這四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在跨入新時代。這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雖已退休,但仍要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各盡所能、發揮餘熱,以各自獨特方式,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盡綿薄之力。(作者系前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參贊,此文系作者於2017年11月23日在文化部老幹部座談會上的發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小康網 的精彩文章:

匈牙利和中國之間有多少個「第一」?

TAG:中國小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