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世界公認最令人頭疼的毒蛇之一,以絕食聞名 絕食?

世界公認最令人頭疼的毒蛇之一,以絕食聞名 絕食?

喜瑪拉雅白頭蛇

喜馬拉雅白頭蝰,即廣義白頭蝰,學術上不存在這種命名,指的是白頭緬蝰和黑頭緬蝰,這下面的介紹是白頭緬蝰,即卡氏白頭蝰,混合了部分白頭蝰(即黑頭緬蝰)的資料,所以只可當做參考。

白頭蝰或卡氏白頭蝰,圖片不清楚無法判斷時可通過分布圖判斷,雲南哈尼族紅河以西為白頭蝰,以東為卡氏白頭蝰,劇毒但並不是無藥可救的,舊屬蝰蛇科蝮亞科的大型毒蛇,現屬於獨立白頭蝰科,吃鼠,對農業有益,國家三有動物名錄動物。

喜瑪拉雅白頭蛇是一種比較古老的蛇種。它們主要出沒於東南亞的一些山脈之中。另外,在中國境內的西藏東南部以及越南均能發現喜瑪拉雅白頭蛇。毒性是神經毒,在人體內會引致痛苦、腫脹、高血壓、反胃、腹痛、睏倦、四肢麻痹等。

全長600~800mm。具管牙的毒蛇,管牙較短小,無頰窩。背面黑褐色,具10~15+3~4對硃紅色橫斑,左右橫斑交錯排列或在背中線彼此相遇;腹面橄欖灰色,散以小白點。頭部與頸背淡黃白色,具深褐色斑紋。頭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眶前鱗3(2),眶後鱗2;顳鱗2+3(2);上唇鱗6,2-1-3式;下唇鱗8(7-9),前 3(4)枚切前頷片。背鱗平滑,17-17-15行;腹鱗168-205,肛鱗完整,尾下鱗39~53對。

型嚙齒動物或食蟲目動物為食。人被咬傷時,除局部劇痛、腫脹、少量出血外,還出現頭昏、眼花、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吞咽困難等癥狀。中國主要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西藏、陝西、甘肅、廣西、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其他國家分布於緬甸與越南北部。

白頭蝰多棲息于山區(約至海拔1000米),喜歡較清涼的氣候(約攝氏20至25度。有時在路旁、叢林、灌木林、農地里亦會發現它們的蹤影,它們甚至會接近民居。在越南,白頭蝰比較偏好棲息於竹林間,並活躍於有廣泛植被分布與及山澗充足的地區。白頭蝰是夜行性的,最喜歡於潮濕的晚上,溫度約在攝氏18至25度間時出沒。繁殖習性不詳。

白頭蝰主要進食小型的哺乳類動物,但白頭蝰的幼蛇亦曾被發現會進食麝鼩。據一些曾飼養白頭蝰的飼育報告中得知,白頭蝰平常是抗拒被哺育的,只會在晚間時才願意進食新生的鼠類,而且每當它們咬住了獵物,往往都不會輕易將其放開。世界爬蟲界公認最令人頭疼的毒蛇之一,以絕食聞名,歐美曾多次進口,結果全軍覆沒,對於喜瑪拉雅白頭蛇的死因,在爬蟲學界也是眾說紛紜,但一般認為白頭蝰的低海拔高溫反應導致內臟器官損傷而絕食,另一說法則是由於起食物的特殊性(在自然界主要食鼩鼱),而無法適應嚙齒類動物。然而近幾年,俄羅斯已經有研究者成功飼養並繁殖了喜瑪拉雅白頭蛇,相信這一死結在私人飼養者手裡也已經被解開。

喜馬拉雅白頭蛇在中國分布的範圍雖廣,但較為罕見。

白頭蝰蛇是混合毒素的前管牙類毒蛇,咬傷後可引起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急性DIC),使傷肢紅腫疼痛逐漸加重、功能障礙。臨床使用抗眼鏡蛇毒血清無效的情況下,改用改善微循環藥物為主的中西醫結合療法,效果顯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和粉筆的旅行 的精彩文章:

TAG:貓和粉筆的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