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安史之亂中,田承嗣憑藉自己的智謀與武略一飛衝天

在安史之亂中,田承嗣憑藉自己的智謀與武略一飛衝天

唐代著名藩鎮勢力魏博田氏家族的崛起始於田季安的祖父田承嗣。田氏家族本出自東北邊境的平州盧龍,並世代都在盧龍軍中擔任軍官,為長安天子拱衛著東北防線。盧龍形勢險要,以山如龍形而得名,為中原的東北大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自有盧龍塞,煙塵飛至今」。由於靠近邊境,這裡的百姓,「人性勁悍,習於戎馬」,歷來出精兵良將。田承嗣祖父及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豪俠之士,田承嗣自然繼承了這樣的家族基因,「幼尚擊劍」,也以豪俠著稱。

▲《刺客聶隱娘》中的魏博節度使田季安

成年後,田承嗣沿著父祖輩的足跡,同樣投身盧龍軍中效力,在金戈鐵馬中拼搏著前程。由於田承嗣既有勇力,又不乏智術,能夠「度山川之險易,計戎狄之勇怯」,因此從偏裨小校開始一直做到前鋒兵馬使,成為盧龍軍中的重要將領。此後,他又在唐王朝對契丹、奚族的邊境戰爭中屢立戰功,曾「一月三捷」,累功升遷至左武衛將軍。

▲盧龍塞遺址

田承嗣除了個人勇武過人,而且治軍嚴整,有名將之風。有一天下大雪,安祿山巡視部下各個軍營,來到田承嗣所部時,但見大雪滿營,裡面寂靜無聲,安祿山進營檢閱士卒,卻又沒有一個脫離職守,均在營中安靜待命,沒有一個人離開軍營。安祿山面對這樣嚴整的軍紀,也嘆服不已。安祿山十分看重田承嗣,將其作為得力爪牙培養。田承嗣也不負其所望,積极參与了安祿山謀反的種種策劃。

安祿山起兵後,田承嗣常被委以重任,擔任叛軍前鋒,摧城拔寨,多立戰功,在各個戰場上均活躍著其身影。比如他曾經破封常清於洛陽、克魯炅於南陽、圍來瑱於潁川。乾元元年(758年),安慶緒與郭子儀率領的朝廷討伐大軍決戰於衛州,安慶緒自領中軍,崔乾佑、田承嗣分領上下兩軍,可見田承嗣此時已成為叛軍中最為重要的大將。安慶緒死後,田承嗣又在史思明、史朝義父子麾下作戰,再次率軍攻破洛陽,因功授魏州刺史。之後,他又受史思明之命負責攻略淮西,攻佔睢陽,並受封睢陽節度使。

▲唐平安史之亂形勢圖

寶應元年(762年)十月,唐軍在回紇騎兵支援下再次收復洛陽,史朝義節節敗退,退守衛州,田承嗣率軍回援。但當時叛軍已成土崩瓦解之勢,田承嗣也無回天之力,最後叛軍一路敗退至莫州。田承嗣見叛軍大勢已去,便誆騙史朝義出城,稱自己將固守城池,請史朝義到幽州求燕京留守李懷仙發兵救援,再內外夾擊唐軍。結果史朝義剛一出城,田承嗣便獻城投降,並將史朝義的母親妻子盡皆獻出。史朝義來到幽州城下,李懷仙又閉門不納。史朝義走投無路之下,最後只得自縊林中,後被砍下腦袋,傳首長安。而田承嗣則因此功勞被封為魏博節度使。可以說,在安史之亂中,田承嗣憑藉自己的智謀與武略一飛衝天,完成了從效忠朝廷的邊將到割據一方的藩帥的人生轉變。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鑒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里,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托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古稀高齡深入虎穴 忠烈千古顏真卿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