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境外媒體熱議中國交出亮麗成績單:GDP或10年內超美國

境外媒體熱議中國交出亮麗成績單:GDP或10年內超美國

參考消息網1月20日報道據法國《世界報》1月19日報道稱,中國伴隨著全球經濟復甦一起前行。根據18日公布的官方數據,這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9%,為7年來首次加速,在很大程度上超過了北京原定的6.5%左右這一官方目標。

抗風險能力強大

報道稱,中國通過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瘋狂支出、投資房地產、穩固消費和恢復國際貿易活力,這個亞洲巨人證明了自己的彈性。

英國牛津經濟諮詢社的高路易說:「對於中國經濟,市場情緒的改變令人驚愕。」法國興業銀行經濟學家索帕納·薩補充說:「中國政府顯示出掌控經濟和控制風險的能力。」

報道稱,然而,風險並沒有完全消失。中國政府正在逐步調整路線:中國領導人如今表示要瞄準「高質量的增長」。換句話說,就是經濟增速可能更低一些,但更加健康,並且能有效地掌控風險,尤其是金融風險。

另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月18日報道稱,中國經濟傳來好消息。2017年,中國GDP增長6.9%,扭轉了自2011年至2016年的經濟增速放緩趨勢。實現這一增長率要歸功於出口的良好表現、政府的刺激措施以及國內消費的提升。中國經濟取得的這一成績為政府及其堅持的發展模式注入了信心,這種模式在經歷了近些年來的經濟波動之後展現出較強的復甦能力。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19日報道稱,GDP的增長意味著中國經濟規模去年已經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按照目前的速度,可能在未來10年內超過美國。

報道表示,2017年經濟的加速增長勢必將使中國領導人對經濟增長模式增添新的信心。

轉向高質量增長

另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月19日報道稱,中國正從新增信貸中獲得更多的經濟增長,這標誌著中國正在擺脫過去的一些浪費性投資。

根據彭博新聞社在中國18日發布2017年全年GDP數據後作出的最新估計,2017年,每增加1美元經濟產出所需的新增信貸數額由前一年的略超過30美分下降至28美分左右。

這支持了摩根大通的觀點。該公司稱低效率的資本配置已經開始「觸底」。野村控股公司則稱中國的「信貸周期已經到達頂點」。

報道稱,信貸效率的提升正值中國領導人加大努力控制金融風險、打擊污染企業之際。

摩根士丹利駐香港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去年以來的全球經濟復甦以及蓬勃發展的服務業,正為在不引發重大經濟調整的情況下控制債務提供空間。」

報道稱,推動信貸效率提高的因素包括生產者價格上漲,這會提高企業利潤,使企業能夠償還債務。摩根大通駐香港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說,與此同時,很多高負債工業企業的新投資也有所放緩。

邢自強說,另一個因素是消費、服務業和新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大。新經濟不像「舊經濟」那麼依賴信貸。去年,消費(包括一些政府支出在內)貢獻了58.8%的GDP增長。

駐香港的獨立分析師、前中銀國際美國辦事處負責人安德魯·科利爾說:「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每年都在穩步放緩,這可能意味著用在那些華而不實的項目上的浪費性支出減少了。」

今年增速或放緩

據法國《回聲報》網站1月18日報道稱,18日北京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7年經濟增長率達到6.9%。在2016年出現25年來最差表現(6.7%)之後,亞洲巨人展示出強勁的韌性。

報道稱,全球第一出口大國中國充分得益於世界需求復甦之勢,而該國出口額增加證明了這一點。在唐納德·特朗普入主白宮一年之後,中國製造的產品繼續大量銷往美國。牛津經濟諮詢社亞洲經濟部門負責人高路易說:「對外貿易為重振中國GDP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

報道表示,經濟學家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會略有放緩,增長率在6.5%左右。北京試圖抑制金融風險,數月來一直努力加強管制,這可能會影響經濟活動。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諮詢公司的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認為:「收緊貨幣條件與信貸增長放緩將繼續影響接下來幾個季度的經濟增速。」

報道稱,在中共十九大上,中國領導人指出,中國正在從高速增長模式向「高質量發展」以及縮小貧富差距過渡。這場過渡似乎並不簡單。沒有人真的認為中國準備放棄雄心勃勃的增長目標。中國政府計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實現2010年至2020年間GDP翻一番的目標。

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之一。圖為中國首座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建設場景。(《日本經濟新聞》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剛剛,美國政府又關門了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