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和五代十國有兩段歷史驚人的相似,喜歡歷史的你可曾注意?

三國和五代十國有兩段歷史驚人的相似,喜歡歷史的你可曾注意?

所謂三國時期,特指東漢末年至晉朝一統天下的這段歷史,《三國演義》便講的這段歷史。

所謂五代十國,便是唐末至宋朝一統華夏的這段歷史。

唐末和漢末極為相似,兩朝分別經過黃巢起義和黃巾起義而不倒,然而農民起義的平定卻都導致了天下的群雄割據。

漢末的割據是刺史,唐末的割據是節度使。

三國時期最後形成了三國鼎足而立,而五代十國時期並沒有,當時的南方並沒有實力和中原鼎足,無論是蜀還是南唐均實力不足。

然而兩個時期卻有一段歷史驚人的相似,這段歷史發生的舞台便是今日的四川。

先看三國。

1、漢末,劉焉向朝廷提出了一個影響三國歷史的重大建議,即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凌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史稱「廢史立牧」。朝廷採納了這一建議,從此州牧成為地方割據勢力。

公元188年,劉焉領益州牧,是漢末最早的一批州牧,上任後劉焉以五斗米道作亂阻隔交通為由,中斷與朝廷的聯絡,從此割據蜀中。即使天下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劉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

劉焉割據蜀中

公元194年,劉焉病死,其子劉璋繼任州牧。

劉璋為人懦弱多疑,在內有張魯作亂、外有曹操進攻的局面下,引劉備進入蜀中。

不料劉備反手攻擊劉璋,法正又為劉備內應,劉璋不得已於公元214年投降,益州成了劉備的地盤。

劉璋投降劉備

2、劉備割據蜀中後,在公元223年病逝於白帝城,其子劉禪即位。

劉禪孱弱,在諸葛亮去世後,蜀漢終不可支,於公元263年被魏國所滅。

劉禪投降

蜀漢滅後,劉禪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留下了「此間樂,不思蜀」的笑談。

3、勸降劉璋投降劉備和勸降劉禪投降曹魏的是同一個人——譙周。

劉備因譙周得益州,死後又因譙周失益州。

再看五代十國

1、唐末,唐昭宗為了擺脫藩鎮割據的局面,制定了平定四川割據勢力田令孜的方略。

四川之戰後,田令孜的確被平定了,然而唐軍主帥王建卻在四川建立了一個獨立王國,這是五代十國的第一個政權——前蜀,而這一年是公元891年。

王建割據

王建死後,其子王衍即位,王衍軟弱又荒淫無道。

公元925年,後唐庄宗李存勖發兵攻打前蜀,王衍帶著棺材,自己綁縛著出降後唐,前蜀滅亡。

王建、王衍與劉焉、劉璋如出一轍。

2、李存勖滅前蜀後,以孟知祥為劍南西川節度使。

滅蜀第二年,公元926年,李存勖兵變被殺,孟知祥割據蜀中,史稱後蜀。

公元934年,孟知祥病逝,傳位於兒子孟昶。

然而孟昶同樣軟弱,奢侈淫靡。

孟昶降宋

公元964年,趙匡胤派王全斌伐蜀。次年,孟昶降宋,被俘至京師,拜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

花蕊夫人

孟知祥、孟昶與劉備、劉禪如出一轍。

3、勸降王衍投降李存勖和勸降孟昶投降趙匡胤的都是李昊。

李昊在前蜀後主王衍時,為翰林學士,為前蜀寫投降後唐的降表。而在後蜀後主孟昶時,李昊時為宰相,又為後蜀寫投降宋朝的降表。

李昊與譙周如出一轍。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同樣的蜀地,同樣的第一代強,第二代弱,連勸降人都一樣,歷史真的會重複嗎?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的後記里有一段話,頗為認同:

以史為鑒是不可能的。其實歷史沒有變化,技術變了,衣服變了,飲食變了,這都是外殼,裡面什麼都沒有變,還是幾千年前那一套,轉來轉去,該犯的錯誤還是會犯,該殺的人還是會殺,岳飛會死,袁崇煥會死,再過一千年,還是會死。

所有發生的,是因為有它發生的理由,能超越歷史的人,才叫以史為鑒,然而我們終究不能超越,因為我們自己的慾望和弱點。

所有的錯誤,我們都知道,然而終究改不掉。能改的,叫缺點;不能改的,叫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