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非功過誰來評:歷史漩渦中的大明重臣史可法

是非功過誰來評:歷史漩渦中的大明重臣史可法

母在江之南,兒在江之北。

相逢敘夢中,牽衣喜且哭。——明 史可法 《憶母》

殘破的明朝旗幟

史可法寫下這首詩的時間,是1644年11月,他督師白洋河,正身處清軍南下的前線。在這一年的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殺而死。在得到李自成即將進攻北京的消息時,史可法正在南京,他募集軍隊,即刻北上,但北京陷落太快,軍隊才渡過長江,崇禎已經身死。史可法因此停止北上,預感到天下將要大亂,他回到南京,籌謀組織南明,以恢復大明。隨後,南明要在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中選擇一位作為皇帝,鳳陽總督馬士英認為福王昏庸,方便他獨掌大權,因此他外結桀驁不馴的悍將高傑、劉澤清、劉良佐等,內賄勛臣劉孔炤,傳諭將士奉福王為三軍之主。領兵乘1200艘船,送福王至南京,史可法等不得不同意立福王朱由崧為主。這個時候,實際上的權力並不在史可法或者福王手中,而被馬士英控制。

清滅明

史可法當時選擇的是潞王,因此更加難以在南京政府中立足,他一腔熱血,眼看清兵南下,南明眾人醉生夢死,大敵當前,還在爭權奪利,便決心到戰爭的前線去,做一些實事。當時的情況,1644年6月,攻佔北京不足一百天的李自成,和清軍大戰于山海關,一片石,最終落敗。其後李自成部大順軍隊和清軍發生多次戰鬥,但敗多勝少,最終被擊敗。清軍席捲江北,李自成死於九宮山。其餘部隊堅持抗清。

在這時候,實際上中國的主要矛盾已經由起義軍和明朝政府的矛盾變成了民族矛盾。如果史可法以及南明,在這個時候就能和大順軍隊聯合起來共擊清軍,在戰鬥的基本盤上是有很大優勢的。但實際上沒有,史可法等大明重臣剛剛得知李自成攻破北京,一直以來他們作為大明官方的一部分都是站在李自成義軍的對立面上的,瞬間轉換立場,很難做到。

史可法聯絡清軍,試圖和清軍共同討伐順軍。這實在是一步臭棋。

可能是因為在史可法的人生中,有充足的和農民起義軍交戰的經驗,但卻沒有和清軍交過手,一方面是固有的印象-清軍不可怕,只是遼東局部的問題,農民軍才可怕,是大明腹地的糜爛。另一方面是1644年的時勢風雲突變,從3月到9月,半年之間,李自成高歌猛進,顛覆大明,又迅速潰敗,清軍所向披靡,直下江南,南明危在旦夕。這種變化的速度,史可法身在此山中,是萬萬想不到的。

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解讀他聯清攻順的行為,在順軍和清軍剛剛打起來的時候,史可法(南明政府)是萬萬想不到,席捲天下,縱橫中原的李自成竟然會失敗地如此迅速,他們的預期,應當是李自成更強,清軍是弱小的那一邊,因此要阻止李自成收拾掉清軍之後,再來徹底剿滅南明,統一天下。但是實際上清軍更強,到了1644年11月,便已經收拾掉了李自成,大軍南下,要剿滅南明了。

清軍 影視形象

史可法是有戰略眼光的。和苟且偷生的南明君臣不同,他堅持認為固守江南是死路一條,爭取中原才能保衛江南。「亟召天下名流,以收人心。」「必須能戰,而後能守」。這是真知灼見。南宋初年,岳飛的北伐一度非常成功,而正是岳飛的努力,宋軍一度兵鋒直取黃河,南宋朝廷才能守住長江以南。正所謂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

可惜的是,史可法手上沒有岳家軍,清軍的戰鬥力也比當年的金兵更強。而南明的朝廷,比起南宋朝廷還要混亂無能。是以忠臣良將,只能為國捐軀。1645年5月,史可法屢敗屢戰,最後堅守揚州。揚州在長江之北,僅靠長江,地勢關鍵,是南京的屏障。可以認為,揚州如果丟失,南京無險可守。

清軍入城

此時清軍三路大軍南下,多鐸包圍了揚州。南明本來以為依靠的江北總兵劉澤清北逃淮安,只有接替史可法駐守白洋河的劉肇基率兵四千來援。清軍集結較慢,在這時劉肇基提出,以揚州城不滿兩萬的兵力,被動防禦絕不可行,只有主動出擊才能制勝。但史可法認為應該養精蓄銳以逸待勞。在當時的情況下,兵貴神速,應當說劉將軍的戰術更有道理。可以認為史可法的戰術能力是有欠缺的。

如何取勝?

還有一種可能,是他擔心清軍繞過揚州,直取南京,所以他不能退。真相已經無從考據,但不管如何,在絕對的勢力面前,揚州保衛戰是很難取勝的。史可法的作風史書記載,「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待人誠懇,體恤士兵,意志頑強,氣節高尚。守城明軍所部,大多戰鬥到底。

史可法 動畫形象

具體戰況無從知曉,但作為南明實際上的生死存亡之戰,史可法部明軍抵抗極其激烈,清軍損傷嚴重,主帥多鐸一度想要退兵。但是!但是城中有降將李棲鳳、高歧鳳告之以實情,清軍知道了史可法只是英勇,但兵力薄弱,因此持續進攻。明軍死傷殆盡,城破。儘管史可法被俘時高喊「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但他堅持不投降,被清軍在陣前殺死,隨後清軍屠城十日。史可法死後十二日,其遺體不知下落,1646年,史德威將其用過的袍子、帽、靴、笏板葬在揚州天甯門外梅花嶺。

梅花嶺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夏完淳說過:「史道鄰清操有餘而才變不足。」「用兵將略非道鄰所長。」,評價史可法其人,欽佩其氣節,惋惜其能力。且不說他是不是亡國的責任人之一,若是大明那些有才能的人,像洪承疇吳三桂,能有史可法的氣節,又怎麼會亡國呢?

揚州史可法紀念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鳴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亂臣賊子,碧血丹心

TAG:小鳴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