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希特勒也玩人海戰術,德軍的人民戰鬥機項目

希特勒也玩人海戰術,德軍的人民戰鬥機項目

人海戰術似乎更多地是蘇聯人慣常使用的,但實際上德國人受戰爭所迫,也有自己的人海戰術,還將其用於空軍戰鬥機項目。本文將介紹二戰德國空軍人民戰鬥機項目的發展始末。

責編:Southland

導讀

人海戰術似乎更多地是蘇聯人慣常使用的,但實際上德國人受戰爭所迫,也有自己的人海戰術,還將其用於空軍戰鬥機項目。本文將介紹二戰德國空軍人民戰鬥機項目的發展始末。

人民戰鬥機的設想源自 1944 年的夏天。當時,緊迫的戰局已經使 OKL 意識到,Me109 和 Fw190 越來越難以勝任保衛帝國領空的重任。技術的落伍、燃料的匱乏和熟練飛行員的短缺,都是德國空軍不得不面對的難題。為此,德國空軍希望研發一種新式飛機。這種飛機必須擁有以噴氣引擎為基礎的優越性能,以便能夠在戰鬥中以少勝多。如此方能以較少的燃料消耗完成作戰任務。它還必須易於大批量生產、盡量避免使用稀缺資源,而且可以由非熟練工人在簡陋工廠內製造。如此才能替換掉當前數量龐大的活塞引擎戰鬥機。最後,鑒於人力資源匱乏,新飛機必須滿足易於操縱的要求,最好可以由僅受過滑翔機訓練的飛行員駕駛。所有這些要求概括起來,就是要求易於生產、易於操縱,外加性能優越。如此就構成了所謂的「人民戰鬥機」概念。顯然,軍方的要求近乎不切實際。對此,老牌戰鬥機生產商梅塞施密特公司和福克伍爾夫公司都表示難以滿足,所以拒絕投標。最後,海因克爾公司的方案勝出。這就是 He162。德國人希望,它將與 Me262 一起,在 1945 年重新奪取制空權。

海因克爾之所以能夠拿出方案,與其先前的技術研發和積累密不可分。從 1943 年夏天開始,海因克爾公司就開始自籌資金,研製一種單引擎噴氣戰鬥機。為了便於大批量生產,必須盡量減少稀有金屬材料的消耗,而更多地依靠木材和普通鋼板。這也有助於在條件簡陋的地下工廠內大批量生產。作為一種廉價的晝間短程截擊機,新飛機只裝備 門 20 毫米航炮,每門火炮備彈 250 發,不裝備副油箱和其他額外的設備。如此才能令機身的尺寸降至最低,甚至不足以塞下噴氣引擎。所以引擎只能被放置在機身的背部或者下部。最終,整架飛機的空重只有 1660 公斤,只比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稍重。即便在滿載燃油和彈藥的情況下,起飛重量也不會超過 3 噸,還不到 Me262 的一半,也比盟軍的戰鬥機更輕。

1/JG1中隊長赫爾穆特·奎因奈克上尉與其座機的合影

對比一下飛行員的身材,不難發現He162真的是一架小飛機

到1944年7月初,公司內部編號為HeP1073 的設計方案正式完成了草圖繪製階段,正好趕上了軍方的「人民戰鬥機」項目招標。儘管設計團隊尚未確定使用何種噴氣引擎,但是公司還是決定背水一戰。此時,老式的 He111 即將停產;新式的 He177 也不成功;採用平直機翼的噴氣式戰鬥機 He28輸給了採用後掠機翼的 Me262;至於受到一線部隊好評的 He219,甚至從未得到 RLM 的青睞。海因克爾公司必須藉助「人民戰鬥機」項目鹹魚翻身,否則就得淪為其他公司的代工工廠。為了博取得軍方的歡心,海因克爾公司拿出了極為樂觀的研究進度表。預計在1944 年 10 月 1 日 完 成 全 尺 寸 模 型,12 月 日完成第一架原型機。大規模生產將在 1945年 1 月開始。正是這緊湊的時間表最終打動了軍方。

事實上,在德國空軍內部,無論是空軍參謀長克萊佩將軍,還是戰鬥機總監加蘭德將軍,都不喜歡 He162。他們都是 Me262 的忠實擁護者,認為這是德國空軍唯一的希望所在。而所謂的「人民戰鬥機」純粹是浪費資源。但是戈林和軍備生產部長施佩爾都支持「人民戰鬥機」項目,並給予其很高的優先權。這些人更多的是從生產和後勤的角度看待這種飛機的。

1944 年 9 月,軍方正式授予合同,要求公司全力以赴完成這個項目。此時,動力系統的選擇成為必須首先確定的問題。在原始設計中,這種飛機應該裝備由海因克爾公司自己研發的性能更加先進的 HeS011 引擎。如果引擎研製進度不能跟上飛機項目進度的話,則先以 Jumo004 引擎應急。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是,HeS011 引擎不可能及時準備就緒,而 Jumo004 引擎必須優先滿足 Me262 的生產。不得已之下,公司決定先以性能欠佳的 BMW003 引擎應急。這最終引發了一場危機。9 月 15 日,RLM 拒 絕 了 采 用 BMW003引擎的方案,認為裝備此種引擎的飛機不能滿足性能要求。儘管寶馬公司已對 BMW003引擎做了大量測試和改進工作,但是可靠性問題始終未得到解決。這就將 He162 項目置於失敗的邊緣。與此同時,梅塞施密特還在與海因克爾進行著激烈競爭。前者當然希望自己能夠壟斷噴氣式戰鬥機的市場。而軍方則開始把興趣轉移到布羅姆·福斯公司的 BV 211.01 方案上來。海因克爾被迫提升設計,為飛行員提供更好的視野。軍方這才表示基本接受。另一方面,BV P211.01 方案遇到了嚴重的氣動技術問題,短期內不可能克服。就這樣,He162 的地位終於穩固下來。來自其他公司的競爭者也已經出局。他們只能參與下一輪競爭了。

在維也納新城的地下工廠內,集中營的囚犯們正在He162的裝配線上工作

整個 1944 年秋天,海因克爾公司內部始終在快馬加鞭地推進項目。從 9 月份開始,模型開始在哥廷根進行吹風實驗。儘管採用了簡潔的總體設計,但是仍有大量具體問題有待定奪,包括引擎的安裝、機翼的形狀、起落架的規格和油箱布置等等。所有這些都一再修改,以提升飛機的效能。而且來自軍方的干擾也在迫使設計人員不斷做出修改。為了加快進度,設計人員幾乎全都吃住在工廠內,平均每周工作時間超過 100 小時。到10 月 20 日,終於提交了除了動力系統以外的整體設計方案。但是引擎安裝部分的設計遠未完成,所有人似乎都清楚,BMW003 只是臨時解決方案。HeS011 仍然是首選。但這種引擎的研發工作要等到 1945 年 3 月才能有所突破。希望只能寄托在半年之後。1944 年 11月 1 日,裝備 BMW003 引擎的全套設計圖紙終於宣布凍結,準備製造原型機。

與此同時,大規模生產也正處於準備階段。在維也納附近的 1 個地下工廠內,2400名集中營囚犯正在生產飛機的機身和部分機翼結構部件。他們全部由黨衛軍負責監督。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產量,必須毫不留情的使用這些人力資源。在此過程中,生命的損失根本不在考慮範圍內,限制飛機產量的唯一因素是原材料的供應匱乏程度。無論損失多少人,黨衛軍永遠能找到充足的人力資源。預計到 1945 年 4 月底,月產量可達到 1000 架。在德國北部地區,黨衛軍還在建造另外 1 個地下工廠,以期把 He162 的月產量再翻番,達到 2000 架。

1944 年 12 月 1 日,首架 He162 下線,5天後順利實現首飛。但是第二次當著軍方高層的面進行的測試飛行則以災難收場。由於飛行過程中右翼突然脫落,飛機隨即翻滾墜地。飛行員死亡。隨後的調查表明,機身結構強度不足,必須彌補。儘管初步試飛並不令人滿意,軍方還是下了 1000 架的訂單,並且於 1944 年 12 月 27日正式組建了 He162 實驗指揮部,負責新飛機的飛行員訓練和新戰術研發。這個實驗指揮部為中隊級規模,擁有 12 架飛機。預計大規模訓練飛行將於 1945 年 2 月開始。如此急迫的時間表不僅是因為戰局惡化帶來的壓力,更主要的因素還在於納粹高層的權力鬥爭。

黨衛軍指望用這樣的小型滑翔機直接訓練He162戰鬥機飛行員,真是異想天開

自「720 事件」以來,黨衛軍的政治地位急劇提升。希姆萊現在不僅染指陸軍的作戰行動,還把手伸進了空軍的地盤。早在1943 年底,黨衛軍已經認定,在 RLM 的錯誤領導下,德國空軍正在失去數量和質量優勢,而且面臨著一系列的結構性缺陷。黨衛軍希望自己能取而代之。「720 事件」之後,希姆萊認為機會終於來了。1944 年 9 月,這位黨衛軍頭子下令著手組建第一個黨衛軍戰鬥機大隊。這個將在空中作戰的黨衛軍部隊原計劃 裝 備 Me163, 後來又鍾情於 Go229。 但最後的選擇落在了較為現實的 He162 上面,並且開始著手飛行員培訓工作。戈林有理由擔心,如果黨衛軍在帝國本土的防空戰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那麼自己將在希特勒面前變得地位不穩。所以他竭力抵制希姆萊的野心。但是希特勒並未對希姆萊的做法表示反對。現在戈林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諸如飛行員訓練這樣的業務問題上。黨衛軍畢竟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不可能在短期內培訓出大量合格飛行員。空軍必須在 He162 的研發、裝備和訓練問題上抓緊時間,以便牢牢掌握相關工作的主導權。

到 1944 年底,隨著 He162 項目的進展,即便是加蘭德手下的幕僚們也承認,這種小型戰鬥機的確滿足了最低限度的作戰需求。而加蘭德本人的意見已經不再重要。他的地位已經遭到削弱,很快還會被撤銷戰鬥機總監的職務。

1945 年 1 月 9 日,OKL 最終決定將 He162實驗指揮部升級為 JG200。該聯隊將被置於帝國航空隊的指揮之下。但是訓練工作將由戰鬥機總監負責。當然,所有這些計劃的前提是,He162 必須按時完成試飛工作。1945 年 1 月 22 日,經過改進之後的第一架 He162 量產型原型機已經準備就緒。隨後又有至少 15 架原型機下線,加入試飛隊伍。但是在 2 月 4 日,1 架原型機墜毀。飛行員死亡。設計人員隨即決定為飛機安裝 1 個減速傘,以便作為高速飛行時的安全保障措施。到 3月 5 日,所有原型機已經累計飛行了 63 架次。總飛行時間已達到 11 小時。總共有 15 名飛行員試飛了這種飛機。其中一些人只有 B 級飛行執照,也就是說他們還是尚未接受任何作戰訓練的菜鳥。

隨著試飛工作的進行,設計人員發現,He162 可以在 8000 米高度達到時速 800 公里。但是高速飛行導致的震動也可能會令引擎熄火。為了提升穩定性,機體被稍微延長了一些,對機翼的形狀也做了一些修改,安裝角度也也向上抬升了 2 度。尾翼和垂尾的面積也被加大。改進之後,飛機的時速可達 880 公里,且穩定性令人滿意。最後,德國人還測試了彈射座椅。測試結果表明,彈射座椅的最低安全使用高度是 200 米。低於此高度的彈射,將不會有足夠的時間令降落傘打開,飛行員將會被摔死。

另一方面,部隊換裝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OKL 先是將 JG200 改編為JG80,並且準備首先組建其麾下的第 1 大隊。這個大隊包括 3 個中隊,每個中隊 12 架飛機,大隊指揮部另外保留 4 架。但是最終,JG80 的組建計劃被完全放棄。久經沙場的JG1「奧索」聯隊被選為第一個換裝 He162 的部隊。

1支MP40型衝鋒槍被固定在訓練滑翔機的機身上,空中射擊訓練全指望它了。雖說是條件艱苦,因陋就簡,但多少顯得有些兒戲

JG1 此時正奮戰於東線戰場。當紅軍於1945 年初湧入東普魯士時,JG1 一路向西撤退。當部隊接到換裝命令時,其麾下的 3 個大隊必須分階段撤離。I/JG1 和 II/JG1 先後將其手頭僅存的 Fw190 移交給 III/JG1,撤離前線。而根據計劃,III//JG1 也將於 2 月底撤離前線,加入換裝的行列。但是由於生產供應跟不上,換裝最終僅限於 I/JG1 和 II/JG1。由於在先前的戰鬥中損失慘重,I/JG1 和I/JG1 的實力非常有限,只相當於 2 個中隊的規模。但是準備接受換裝訓練的總人數卻非常可觀。正如先前所預料的,黨衛軍根本無力組織像樣的飛行訓練活動。結果,至少有 1500 名菜鳥被 JG1 接收。他們大多出生於1928 年,現在只有 17 或 18 歲。

一系列不利因素最終還是摧毀了德國空軍對 He162 所抱有的期望。首先,由於軍方徵集了絕大部分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後方的軍工生產深受影響,即便大量使用集中營奴隸勞工也不可能緩解此問題,以至於遲至3 月下旬,II/JG1 仍未接收到飛機。其次,BMW003 引擎必須使用高品質的航空汽油,而不像 Jumo004 引擎那樣使用較為廉價且易於生產的航空煤油。在燃料工業和運輸系統已經遭受重創的 1945 年,這使得 He162 深受燃料匱乏之苦。而且由於引擎可靠性不足,德國飛行員奉命嚴格遵守飛行紀律:時速 500公里以上的高速飛行時間不能超過 15 分鐘,以防引擎突然熄火。最後,由於地勤人員的訓練跟不上進度,飛機的維護狀況始終欠佳。總而言之,頻繁的空襲警報、無處不在的物資短缺,再加上飛機本身的技術缺陷,所有這些不利因素加在一起,大大延緩了 He162的換裝進度。截至 3 月 7 日,只有隸屬於 I/JG1 的 8 名飛行員進行了換裝訓練。飛行員發現這種新飛機速度快,且易於操縱。但是對於那些黨衛軍的菜鳥飛行員來說,還是太危險了。畢竟他們只接受過駕駛滑翔機的培訓。而操縱有動力的飛機完全是另一回事。所謂的「人民戰鬥機」的概念還是失敗了。

儘管如此,那幫黨衛軍菜鳥們還是不屈不撓。他們制定了一個三步走的基礎訓練方案。首先讓飛行學員坐進一個全尺寸的He162 駕駛艙模型中,熟悉環境;其次再在這個模型座艙中添加一些真實的開關;最後再將這些開關與一台真正的 BMW003 引擎連接起來,這樣飛行學員就可以完成操作引擎的訓練了。而在操作過程中,引擎的聲音的變化將會提醒學員,他們此時正在進行起降動作還是飛行狀態。為了加強訓練效果,德國人還專門製造了模仿 He162 飛行特性的訓練用滑翔機。然而整個訓練器材的生產都極為緩慢。最終這個訓練計劃無疾而終。

到 1945 年 3 月,海因克爾公司向軍方報告稱,試飛工作已近尾聲。一旦獲得必要的燃料,He162 可以在 4 月份做好戰鬥準備。據此,OKL 預計,到5月份,JG1將擁有個大隊,每個大隊擁有 52 架 He162,外加聯隊指揮部的 16 架。這樣的期盼明顯不切實際由於盟軍正在從東西兩線深入到帝國縱深地帶,整個運輸系統正在崩潰。部隊物資匱乏。而且生產基地也不再安全。3 月下旬,紅軍已經兵臨維也納城下。德軍的抵抗正在崩潰。4 月 1 日,一列特別列車載著海因克爾公司的重要技術資料前往德國中部的哈爾茨山,希望在那裡重建生產設施。為了加快 He16的生產,德國人計劃全面終止所有活塞引擎戰鬥機的生產。但是全面轉產需要幾周時間。而急劇惡化的戰況根本不會給德國人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

供He162專用的訓練用滑翔機。這種飛機在德累斯頓生產。由於這座城市在1945年2月遭到毀滅性空襲,這種飛機的生產數量非常稀少,不會超過10架

由於換裝工作一再延誤,JG1 遲遲不能重返前線。 直至4月11日,I/JG1 的飛機數量已達到 16 架。但是燃料短缺使得每天只能飛行 10 ~ 12 架次。即便如此,還是有30 ~ 40 名飛行員接受了換裝訓練。但此過程中,至少有 3 名飛行員傷亡。

此時,英美盟軍和蘇聯紅軍正準備在易北河會師。整個第三帝國很快就會被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尚未完成換裝的 JG1 也接到了命令,轉場前往德國北部地區。飛行員們必須駕駛尚不熟悉的飛機飛越危險的帝國領空,前往新基地。4 月 14 日,I/JG1 在轉場過程中遭遇了多架敵機。這是 He162 首次面臨實戰環境。其中 1 架英國噴火式戰鬥機被擊落。但是成績最終歸於地面防空炮火的名下。所有 He162 都安然無恙,主要是依靠速度優勢擺脫了敵人的追蹤。

JG1 轉場之後,留在原基地的那 1500 名娃娃兵的飛行訓練於 4 月 15 日終止。1 周后,他們扛著鐵拳反坦克火箭筒投身到地獄般的柏林巷戰中,生還者寥寥無幾。

而在德國北部的新基地,I/JG1 和 II/JG1現在已經合兵一處。訓練工作還在蹣跚前行。在一再提出抗議之後,II/JG1 的換裝訓練工作終於在 4 月 20 日開始。此時的 He162 仍不是很完善。4 月 24 日,II/JG1 的指揮官在使用彈射座椅逃生時死亡,因為他忘了在彈射之前首先打開座艙蓋,結果頭部受到撞擊致死。在他前一天,另一名飛行員因為彈射座椅不可靠,被迫自己爬出座艙跳傘逃生。要不是因為燃料不足限制飛行,事故本來還會更多。進入 5 月份,距離戰爭結束還有 1 周左右的時間。燃料短缺使得 JG1 每天只能派出2 個四機編隊升空巡邏。He162 正在爭取最後的實戰機會。5 月 4 日,1 架 He162 聲 稱擊落了 1 架英國颱風攻擊機,但是這個戰果最終也被劃入高射炮名下。另有 1 次,2 架He162 曾試圖攻擊英國的蚊式戰鬥機,但未成功。

戰爭結束之前,德國空軍曾計劃將殘存的 He162 派往丹麥和挪威,但是計劃未能執行。後來又試圖炸毀殘餘的飛機,免遭敵人繳獲。這個想法也失敗了。最終 JG1 在自己的機場上迎來了英國接收部隊。1 名英軍士兵在檢查戰利品時,因不小心觸發彈射座而死亡。

根據記錄,包括一系列原型機在內,德國人總共製造了大約 180 架 He162。還有500 架在生產線上迎來了戰爭結束。JG1 投降時大約有 31 架 He162,其中約 20 架處於可飛行狀態。這些飛機後來都被盟軍瓜分。在He162 短暫的生涯中,飛行安全事故頻繁發生。至少有 18 名德國飛行員死於 He162 上的各類事故。這個數字比 He162 給敵人造成的損失要大得多。

本文摘自《希望與毀滅:第三帝國空軍的最後一年》

金鑲玉 宜興紫砂壺 倒把西施壺 原礦紫泥功夫茶具手工茶壺茶杯

¥129.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德軍將領的反思:我們為什麼輸掉了蘇德戰爭?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