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近代最早的無間道高手,卻成為歷史上最後一個被五馬分屍的人

他是近代最早的無間道高手,卻成為歷史上最後一個被五馬分屍的人

XIUMI | 無間道

晚清太平之亂爆發,被後世革命史家歌頌為「人民英雄」之壯舉,認為清朝的腐敗已根本動搖。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筆者稍舉一例,即可證明這是虛妄之言。

就在革命史家認為天欲亡大清之時,有一個群體卻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這個群體,就是晚清的書生群體。

如在湖南官場腐敗不堪之際,最早在湘辦理團練的卻是湘鄉知縣朱孫詒。

不過,今天我要說的是另一個書生,他的名字不為人所知。他叫張繼庚。

張繼庚,字炳垣(一作炳元),江蘇江寧(南京)人。其父張介福,道光六年進士,曾任湖南保靖縣知縣。繼庚少有志節,補諸生,幕游湖南。

1852年後,張繼庚隨湖南布政使潘鐸繞開太平軍防線,冒險混進圍城長沙,傳遞消息,為長沙抗擊太平軍立下大功。太平軍長沙久攻不下,不得不棄城而走,往北攻擊武昌,長沙圍解後,張繼庚返回江寧(南京)協助清軍策劃城防,四處奔走,不遺餘力,並出資募勇丁千餘人上陣抵抗。

「江寧布政使祁宿藻方籌守御,稔其才,招與謀。繼庚慮兵不足,增募壯勇,舉諸生李翼棠等統之。明年,賊至,請仿古火城法,於城內開壕積薪,城上築兩牆,為孔以出火器。城下兩旁設牛皮柵,伏精兵以堵賊。時宿藻已卒,總督不能用。二月,城陷,繼庚率眾巷戰,從弟繼辛及李翼棠、侯敦詩等皆死。繼庚赴水不沉,旋陷賊中,為書算。」

1853年3月,太平軍攻佔南京城,改南京為天京作為都城。清廷江南重鎮、最富裕的東南一隅落入太平軍手中,朝野震動,咸豐皇帝大怒,書生張繼庚家鄉淪陷,也憂憤不己。

張繼庚在四處打探之下,終於找到了門路。他通過湖北巡撫伍長華的侄兒伍必經,伍必經是北王韋昌輝府里的手下,北王府曾經就是伍必經家的祖屋。

在伍必經的安排和幫助下,張繼庚混入北王府典輿衙當了一名教書先生。張繼庚白天教書,晚上進行地下活動,私自勾結、秘密串聯同夥結盟,開始了他「無間道」的計劃。

他找到時機,派出一個伍姓郎中,偽稱能為東王楊秀清治眼疾,意圖趁機謀害楊秀清。然而,卻被天國國醫李俊良所識破。這個李俊良原名李俊昌,為避韋昌輝名諱而改名,為廣西鄉間名醫。1851年參加金田起義,後在「天京內訌」中被殺。事情敗露後伍姓郎中等人被殺。張繼庚曾隨當縣令的父親長期生活在湖南,會說一口湖南話,亦通曉三湘風俗。他見暗殺不成,便另生一計,想辦法挑起太平軍內部矛盾。

他先是以「東王待粵人厚,待湘人薄」挑唆水營將士嘩變叛降,挑撥駐紮下關老江口及三汊河的湖南籍水營士兵與東王楊秀清親兵互斗,以擾亂太平軍心。繼而和混入織營為總制的江寧監生吳復成(一名長松)合謀,煽惑水西門、西水關將士和楊秀清部分親兵以及織營等人員約3000餘人入盟。

另外託人出城與江南大營清軍主帥向榮相約攻城。還在清涼山後山密林里設了幾個情報接頭點。定期花錢僱人將消息帶出城去交給清軍將領向榮。

XIUMI | 書生群體

九月九日,張繼庚又派人上書向榮:「水西門賊所不備,有船可用,太平門近紫金山,越城亦易為力,緣城賊壘皆受約束。」他將這一情報告訴清軍後,又結交死士張士義、劉隆舒、呂萬興、朱碩齡等,以待清軍如約攻城。無奈他七次傳遞情報,而清軍向榮卻屢約屢爽。城中人情洶洶,眼見事情即將泄漏,張繼庚泣謂其友曰:「事急矣!」

於是他連夜縋城進入清軍大營,痛哭自請師期,諸將皆為感動。清軍總兵張國梁欲留他在大營,張繼庚拒絕了,回到城內等待,然而,清軍又以雨雪的緣故再次失約。

不久,張繼庚外出,在路上遇到沛澤,他認識張繼庚:「此葉芝發也!」葉芝發就是張繼庚的化名。因此,張繼庚被太平軍捉拿,施以嚴刑,然而,張繼庚不為所動,從容回答:「我張炳垣,書生耳,焉預他事?沛澤食鴉片,懼我發之,乃誣我耶?」太平軍搜之,果然找到了沛澤身上的鴉片。太平軍嚴禁鴉片,於是遂殺沛澤,張繼庚被縶不得出。

1854年(咸豐四年二月),金和等引官兵穿商人服裝混入南京城,與諸生賈鍾麟等埋伏於神策門,殺巡更賊,以斧斷木柵,毀其半,太平軍驚走。亟舉炮,六品軍功田玉梅及敢死士張鴉頭先眾上城,斬殺守城太平軍十餘人,援賊麕至,田玉梅跳下城得免。

太平軍於城中大肆搜索,很快張鴉頭被拿獲,窮詰不得主犯之名,就搒掠張繼庚,各種毒刑備至。此時投降太平軍的廬州知府胡元煒也在坐,張繼庚靈機一動,便決計除掉這種叛徒,他躍起說:「若官江南,寧不知江南人孱弱,非老兄弟合謀,誰敢為內應者?」

老兄弟,太平軍中呼楚、粵人之悍勇者也。太平軍信其言,張繼庚便索要太平軍的官冊,一一指出哪些人是他的同黨,張繼庚指一個,太平軍殺一個,轉眼橫屍東門者三十四人。

不過,太平軍很快醒悟過來,大驚中計。

張繼庚憑這一反間計,使太平軍錯殺自己人數十個。

楊秀清惱羞成怒,下令速殺之。張繼庚臨死,色不變,呼天者三,成絕命詞,有云:

「拔不去眼中鐵,嘔不盡心頭血,

吁嗟窮途窮,空抱烈士烈。

殺賊苦無權,罵賊猶有舌。」

最終被車裂而死。張繼庚卧底南京一年多時間,孤身深入敵後,從容周旋,憑著一介書生的熱血做出了震動人心的事迹。他被五馬分屍,足見太平軍對其痛恨之極。

張繼庚的事被胡恩燮《患難一家言》、金樹本《張邴原先生金陵內應紀略》和《金陵張炳垣先生舉義文存》、張汝南《金陵省難紀略》等記載下來,清廷獲秋後,贈國子監典籍,建專祠,予世職。

張繼庚的無間道之舉經太平天國史學家羅爾綱考證,稱其為「反革命分子」。

張繼庚只不過晚清太平之亂中為數眾多的書生之一,不僅張繼庚如此,東南長江中下游一事帶的書生、知縣毀家紓難者不計其數,他們或者城破自殺,或者奮起守城,許多知縣、教諭這樣低級官員放棄現官不做,奔走於抗擊太平之亂的戰爭之中,為之獻出生命。

像張繼庚這樣的書生為什麼能夠不惜生命為代價抗擊太平軍呢?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心中的信仰。這信仰不是愚忠,而是他們對中華文化道統的忠誠。天不讓大清亡於太平軍,正是由於有大批這樣有信仰有氣節的書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事如易 的精彩文章:

前門觀易|值得一背的風水常識

TAG:萬事如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