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啼笑皆非的新舊之爭:晚清大學士論科學不能圖強

啼笑皆非的新舊之爭:晚清大學士論科學不能圖強

晚清重臣李鴻章是個改革派,沒有爭議。

他與曾國藩、張之洞和左宗棠並稱為「同治中興」四大名臣,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知名度。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稱之為大清朝唯一一位有能耐可以跟西方列強一爭高低的人。梁啟超先生稱: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所有他「悲李鴻章之遇」。

李鴻章在位,一心試圖振興大清,興軍事、改教育、辦企業,一生在為追趕西方列強的先進技術孜孜不倦。但他碰到的阻力,又是前所未有的。1880年,李鴻章與直隸總督劉銘傳奏請朝廷修建鐵路,頑固派反對聲音特別大,其中一條理由即是「震動東陵,破壞風水」。到最後,這條中國歷史上自己動手修建的唐胥鐵路,僅僅修了不到10公里,還是沒有車頭的,靠馬拉動。

1874年,李鴻章上奏,就組建大清海防軍隊系統論述利害,提出購買戰艦,組建北、東、南三艦隊設想,北洋水師因此成立。當時,北洋水師擁有戰艦25艘,官兵達4000餘人。李鴻章還大膽啟用外國人,聘用英國海軍軍官做艦隊總教官和副司令。發展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國海軍十分具有戰鬥力,軍紀嚴明、訓練刻苦,主要是海軍操練和作戰技術有大幅長進。無奈好景不長,朝廷保守勢力一是眼饞李鴻章的權勢,二是忌諱外人掌管大清軍隊恐有變數。李鴻章聽其讒言,將英國海軍軍官換成了完全沒有海軍概念的丁汝昌。加上各省定好湊錢興辦海軍的銀兩遲遲沒有到位,戶部又以經費短缺等諸多借口停止撥款,導致北洋水師建設停滯不前。一直到甲午海戰爆發,七八年時間沒有再添任何一艘戰艦,而此時的強國的軍事技術已是一日千里。

有人說,這是光緒皇帝和他的父親醇親王奕譞希望慈溪太后早點退出垂簾聽政交出權力,合謀拍了一個馬屁,以慶壽的名義幫慈禧重修頤和園。修園子沒銀子怎麼辦,醇親王找到了李鴻章,他能得罪得起嗎?李鴻章只好把建北洋水師的銀子,花費到了頤和園上。

這似乎是數千年來各朝廷官大一級便一級壓一級的通病,但在晚清,這確是「天朝上國」里的保守勢力不屑建設海軍的集中表現,李鴻章就是有三頭六臂也是扭轉不了的。

早在1866年,即同治五年,和碩恭親王奕訢敏銳發現,光靠買別人的槍炮艦船不是長久之計,自己要學,要開科學算術班。所以,他在同文館設科學班,要聘請外國人當教授,教翰林院的學員們計算科學,並要求將招生對象擴大至八旗之外,說「獨中國……,不思振作,……今不以不如人為恥,而獨以學其人為恥」。時為工部尚書大學士的烏奇格里˙倭仁聽後極為光火,他大聲疾呼:「竊聞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今求之一藝之末,而又奉夷人為師,無論夷人詭譎,未必傳其精巧,即使教者誠教,學者誠學,所成就者不過術數之士。古今來未聞有恃術數而能起衰振弱者……。」這就是史稱的「同文館之爭」。顯然,倭仁的言下之意即科學術數不能振興圖強。

這位老先生是想拿「禮儀」去對抗列強的堅船利炮。這只是「同治中興」路上,晚清強國興軍夢所遇頑固勢力的冰山一角,註定不會成功。難怪蔣廷黻先生會說,孫先生如要全民選總統,中國的百姓都會選皇帝不會選總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紀歷史事 的精彩文章:

diss羅貫中之你為什麼對胖子如此不友好

TAG:世紀歷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