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和匈奴既是對手,也是興衰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原標題:漢朝和匈奴既是對手,也是興衰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經過漢武帝的持續打擊之後,匈奴就已經開始走向衰落了。先是分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最後向漢朝投降,但仍然會不時反叛。北匈奴則不得不向西遷徙,漸漸從歷史上消失了,直到幾百年後出現在歐洲,也只是曇花一現,就又消失了。
到東漢時期,南匈奴的一些人慢慢遷回了蒙古草原,並再次佔據了蒙古草原,成為草原的主人。這時候的匈奴已經衰落了,並沒有多大能力對中原地區構成嚴重的威脅,只是會不時南下侵略,進行騷擾性的攻擊。竇憲率兵出擊,窮追漠北,勒石燕然,實質上更多的是出於自身的政治鬥爭需要,而不是因為匈奴對中原有多大威脅。
到東漢後期,涼州、并州、幽州這些與匈奴接壤的地區,匈奴都發動過不同程度的入侵,但也都是小規模的。而且,到桓靈二帝時期,匈奴基本上已經降服了,代之而起的主要是烏桓和鮮卑,匈奴被迫遷徙到靠近漢地的地方居住,向漢朝投降。這之後,匈奴有時候甚至會參加漢朝討伐烏桓、鮮卑的軍事行動。
《後漢書·南匈奴傳》:
中平四年,前中山太守張純反畔,遂率鮮卑寇邊郡。靈帝詔發南匈奴兵,配幽州牧劉虞討之。單于遣左賢王將騎詣幽州。
這裡的單于就是南匈奴羌渠單于。因為匈奴人不願意參加漢朝對鮮卑的戰爭,所以起而反叛,殺死了羌渠單于。羌渠單于死後,其子於夫羅單于繼之。於夫羅單于先到朝廷告狀,希望漢朝能幫自己主持公道,鎮壓內部的叛亂。
但於夫羅單于入朝的時候,剛好碰上靈帝駕崩,內地也亂起來了,自顧不暇,於夫羅單于就率自己麾下的幾千人和白波賊合併,在河內諸郡劫掠,也搶不到什麼東西,又想回到草原上去,但匈奴人怕他回來報仇,也不接納他,他只好在河東地區盤桓逗留。南匈奴反叛的人所立的單于不久死去,南匈奴就沒有新的單于了。
到興平二年,於夫羅單于也死了,其弟呼廚泉單于繼位,繼續在河東一帶活動。建安元年,漢獻帝從長安返回洛陽,呼廚泉單于手下的右賢王去卑還和白波賊帥韓暹一起,阻擊李傕郭汜的追兵。曹操把漢獻帝遷到許都,呼廚泉單于也護駕而行,漢獻帝到許都後,他就回到草原去了。
建安二十一年,呼廚泉單于入朝,曹操把單于留下,讓右賢王去卑回到匈奴去監國。
整個東漢,前期和匈奴還有斷斷續續的戰爭,但此時的匈奴早已不是全盛期的那個匈奴了。中原政治比較穩定,匈奴內部也比較穩定的時候,匈奴基本上保持著部落聯盟的統一形態,更願意保持對漢朝臣服的姿態,來進行和平貿易。而到東漢後期的七八十年,最主要的用兵都是在西北和羌族一直在進行持續的戰爭,對匈奴反而並沒有太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這是因為,匈奴此時已經衰落,南匈奴南下向漢朝投降,北匈奴一部分部落西遷,一部分留下來的逐漸被草原上新興起的烏桓、鮮卑所征服。南匈奴人寧願起兵反叛,殺死單于,也不願和漢朝一起進攻鮮卑,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這時候的匈奴已經衰落得非常嚴重,而且在不斷的持續分裂,原來的部落聯盟國家逐步解體。這時候的匈奴四分五裂,北邊有烏桓、鮮卑的壓迫,南邊是漢朝,哪邊匈奴都打不過,占不到便宜,甚至於夫羅單于在河內試圖劫掠的時候,因為遇到「民皆保聚」的地主土圍子,都攻不破。
匈奴從呼韓邪單于內附之後,每次老單于去世,新單于繼位,就都要經過漢朝的冊封,這是東漢時期內地和匈奴關係的常態。即便是不時發生戰爭,匈奴新單于繼位,也仍然需要經過漢朝的冊封程序。所以,羌渠單于被殺之後,匈奴人自己立的單于並沒有得到承認,羌渠單于的兒子於夫羅單于則順理成章的繼位,並且到朝廷來告狀,要漢朝幫他複位。
匈奴雖然已經衰落了,但烏桓、鮮卑的勢力還並不強大。公孫瓚對烏桓、鮮卑的主要政策是進行武力打擊,而劉虞則以招撫為主。所以,後來公孫瓚消滅了劉虞,和袁紹爭奪河北的時候,烏桓聯盟的盟主蹋頓主動請求和袁紹夾攻公孫瓚,袁紹則矯詔承製給蹋頓封官許願。袁紹敗亡之後,他的兒子袁熙、袁尚也是逃入了烏桓。但蹋頓也沒敢收留,不久就殺了袁熙、袁尚,傳首給曹操。
總的來說,三國時期,北方草原地區正處於新老交替時期,老的部落聯盟國家已經崩潰和解體,新興的部落聯盟國家還沒有強大到能夠威脅中原的程度。所以,曹操率輕騎五千人突襲,就能夠擊敗烏桓,使剛開始興起的烏桓部落聯盟解體。之後,曹丕時期,軻比能快要統一烏桓的時候,曹丕派刺客刺殺了軻比能,烏桓又衰落下去了。
其實,宋朝以前,草原上每一個新興的部落聯盟國家幾乎都與中原王朝的興衰幾乎同時進行。中原王朝開始興起的時候,草原上也往往會形成一個比較強大的部落聯盟國家政權,先與內地進行戰爭,後面則會逐漸傾向於與中原王朝形成穩定的制度化的關係,多數情況下都是稱臣,雙方就可以保持大體上和平的交往。
所以,往往中原地區處於分裂割據和戰爭狀態的時候,外患的壓力往往並不大,一些北方的割據政權就可以獨立對付來自草原游牧民族的威脅。而當中原地區統一之後,草原游牧民族往往也會逐步統一起來,形成對中原地區的軍事壓力,中原王朝在戰爭中的表現反而不一定很強。
反過來說,如果匈奴始終保持統一,不分裂,對中原地區保持著比較強大的軍事壓力,中原王朝一般也不會那麼快就衰落。因為這種處於高度軍事壓力之下的狀態,往往會迫使中原王朝處於比較緊張的狀態,軍事準備不會鬆懈,也就不會出現突然的大規模混亂。即便出現了叛亂,因為軍事準備比較充分,也很容易就鎮壓下去。
從這個角度說,匈奴和漢朝其實是始終相互伴隨的。如果漢朝不出現混亂,就可以幫助羌渠單于恢復草原上的政治秩序,如果匈奴不分裂和叛亂,漢朝的軍事準備不鬆懈,也就不會出現黃巾之亂和之後的天下大亂,也就沒有三國了。


TAG:蕭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