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朝時期「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指哪三個官職?

漢朝時期「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指哪三個官職?

原標題:漢朝時期「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指哪三個官職?


漢朝的三公制度是經過一系列的變革的,具體的三公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名稱,也有不同的作用。整理了一下,整個漢朝三公的變化:


漢朝的官吏制度,三公為最大,易中天在《品三國》的時候,更是多次提及各位風雲人物的背景,比如:四世三公等。三公這個名詞還經常出現。將簡單的介紹一下。


初期


剛開始時,漢朝沿襲了秦朝的制度。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最大的文官,輔佐皇帝管理全天下的政務;太尉是最高的軍事長官,相當於三軍總司令;御史大夫,管監察,輔佐丞相監管一切政務的實施,相當於副丞相。


變化

到漢武帝時期,為了削弱丞相的權利,加強皇權。三公做了調整,引入了大司馬大將軍。將三公更改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馬相當於以前的太尉,大司徒相當於以前的丞相,大司空相當於以前的御史大夫。只是主要權利掌握在大司馬手裡,也就是大將軍的手裡。畢竟槍杆子里出政權。霍光、王莽都做過這個位子,都是權傾天下。


東漢初:


東漢初年,沿襲了西漢,三公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劉秀在建武27年,劉秀再次弱化三公的權利,加強了尚書的權利(這時候的尚書,可不是明清時候的尚書,此時的尚書只是負責內廷事務,官階很低),劉秀是直接管理具體事務。劉秀省掉了大司馬,又恢復了太尉。這時候的三公為:太尉、司徒、司空。只是名稱前面沒了大字。權利沒那麼大了。


東漢末:


漢獻帝初年,搞了一個大司馬,但是太尉還在。三公為:太尉、司徒、司空。只是大司馬在三公之上。太尉也沒有以前的軍權那麼大了,主要集中在了大司馬手裡。

漢獻帝建安13年,漢獻帝省去了三公,設立了丞相。大家都知道啦,曹操來了。


變通:


漢朝的皇帝們發現,隨著時間的變化,三公不能滿足需求了。三公只有三個人,無法滿足安排的需要。另外,三公的權利太大,皇帝不安心,大臣們到了三公,也就再也沒有上升的空間了,沒進步的空間,也就不愛幹活,不愛上進了。更主要的是不能滿足一些權臣們的要求。


因此,在三公之上,安排了更大的太師,太傅等。而且這些位置往往是虛職,既滿足了名譽需要,也有分權的需要,也滿足了位置不夠分的問題。


劉秀的哥哥雖然頂了個大司徒的帽子,但是上面還有更大的上公王匡等人。

順便提一句九卿,畢竟三公九卿一起提及嗎,九卿大概相當於三公的助手。類似於清朝經常看到的尚書和侍郎的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被稱為一群矮子里挑選出來的大將軍,世人都錯看了他,他是何人?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