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醫風采之李時珍

名醫風采之李時珍

GIF

上一期已經為大家介紹了神醫扁鵲,這一期就由小編來帶領大家認識一下李時珍,下面就是李時珍的照片了。

01

主要簡介

李時珍(1518年 --- 1593年),字東璧,時人謂之:李東璧。號瀕湖,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博物學家、著述家。李時珍對道家醫學的繼承是多方面的,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27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其著有《瀕湖脈學》。

02

人物軼事

李時珍用藥趣談:

有一天,明朝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先後為兩個病情相同的病人開方,待病人走後,他的學生不解地問老師:「剛才兩個人都是發燒怕冷,為什麼你對那個老人用藥輕,而對那個小孩用藥量反而重呢?」

李時珍笑了笑說:「那個老人已是風燭殘年,他反覆說自己病重難好,回去後必定會多喝葯汁,藥量輕些反倒合適,而那小孩年幼無知,剛才看他煩躁啼哭,等到大人喂葯時想必哭哭鬧鬧、撒撒潑潑,能喂進多少呢?所以藥量自然要大些。俗話說;『十個病人十個樣』,可不能一樣對待啊!」

成人藥量大、小兒藥量小,這是常理,反其道而行之,是一件趣事,但經過李時珍解釋卻趣得合理,這對那些紙上談兵,不懂權變的醫生倒有些啟迪作用。

03

人物著作

《本草綱目》是由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為修改古代醫書中的錯誤而編,他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採,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9年編成,30餘年心血的結晶。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的系統總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瀕湖脈學》是李時珍擷取《內經》、《脈經》等諸書精華,結合自己的經驗撰著而成。他用朗朗上口、易於記誦的七言詩句寫成"體狀詩",對每一種脈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說浮脈"浮脈唯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三秋得命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短短四句把浮脈的脈位、脈象、臨床意義表述得很清晰。

——李時珍《本草綱目》

04

經典案例

一人素飲酒,因寒日哭母受冷,遂病寒中,食無姜、蒜,不能一吸。至夏酷暑,又多飲水,兼懷佛郁。因病右腰一點脹痛,牽引右脅,上至胸中,則必欲卧。發則大便里急後重,頻欲登圈,小便長而數,或吞酸,或吐水,或作瀉,或陽痰,或厥逆,或得酒少止,或得熱稍止.但受寒食寒,或勞役,或入房,或怒或飢,即時舉發.一止則諸症l長然,如無病人,甚則日發數次。服溫脾勝濕滋補消導諸葯,皆微止隨發。時珍思之,此乃饑飽勞逸,內傷元氣,清陽陷遏,不能上升所致也。遂用升麻葛根湯合四君子湯,加柴胡、蒼朮、黃蔑煎服,服後仍飲酒一、二杯助之。其葯入腹,則覺清氣上行,胸隔爽快,手足和緩,頭目精明.神采迅發,諸證姑歸.每發一服即止,神驗無比。若減升麻、葛根,或不飲酒,則效便遲。大抵人年五十以後,其氣消者多,長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察受弱而有前諸症者,並宜此葯活法治之。素間雲: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千古之下,窺其奧而闡其微者,張潔古、李東垣二人而已。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三卷)

【新媒體編輯:李明理/張小萍】

【審核:段翔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醫覽葯 的精彩文章:

名醫風采之扁鵲

TAG:博醫覽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