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零售來了,電子市場機會何在?

新零售來了,電子市場機會何在?

新年的第一篇公開文章,也是公眾號的第一篇文章,沒有去追熱點博眼球,也不是為了吸引流量寫一篇受眾面廣的文章。而是選了一個相對比較小眾的話題:即在當前熱議的「新零售」大環境下,去思考電子市場這個行業和新零售大環境的關係。

說起「電子市場」,也許很多人感到陌生。但是它的另外一個說法「電腦城」相信會勾起很多70、80後的回憶。我更願意稱之為「電子市場」,顯得不帶有很濃郁的年代感。即使是這樣,我還是黯然傷神。名字還不夠炫酷,關鍵是業態、模式還是老一套(不乏有少量的創新)。不知道這樣的電子市場還是否能煥新。每每看到大環境的變化,比如「雙創時代」,比如「新零售」,我又內心涌動,也許這就是機會。

(一)新零售下的機會

從2013年中開始討論O2O,到隨後全渠道、互聯網+,圍繞的是線上線下競合,更多強調傳統零售商向線上走;但新零售範疇下,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阿里從線上往線下走,且得益於其強大的信息技術、執行力和豐厚資源,線下布局快速且模式已逐漸成型,隨後京東、小米等也加快線下布局,同時線下零售商也積極推動各類業態創新,即新零售更強調線下布局(包括電商、實體零售商、快遞企業和資本方等)。

此前,在上一波「互聯網+」潮流來襲時,傳統零售行業壓力很大。從2012年起,大部分以百貨、超市為主營的企業增速就明顯下降,在經濟不景氣和電商發展的雙重壓力下,實體零售商的日子更加困難。有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主要零售企業共計關閉1709家門店,相比2014年關閉的201家門店,大幅增加,其中不乏沃爾瑪、百佳、家樂福等大超市。

但這一波「新零售」變革不同,帶給傳統零售的更多的是發展和創新的機會。2018年1月11日商務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顯示,全國重點監測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業,從銷售規模增速到企業盈利能力實現雙增長。典型企業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8%和7.1%,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個百分點。這是中國實體零售五年來首次全面回暖,這也是2017「新零售元年」中國零售業和新零售踐行者們在年底交出的答卷。

2017年,由阿里巴巴首倡和踐行的新零售也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如線上線下全渠道打通、無人零售、盒馬鮮生、千店千面、渠道下沉等創新模式層出不窮,均在零售業回暖中起到引領和核心驅動作用

商務部總結指出,2017年中國實體零售創新轉型有四大亮點:一是發展新業態。零售企業積極打通線上線下和上游下游,探索無人貨架和無人便利店,發展「超市+餐飲」新模式。二是搭建全渠道。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實體店、無人店、移動終端等銷售渠道,使消費者實現便捷高效的一體化購物。三是重構供應鏈,以需定產,實現「千店千面」。四是推進渠道下沉,加快向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和農村市場推進渠道延伸。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中產階級的崛起以及80後&90後等年輕一代逐漸步入消費高峰期,更加註重個性、品質、體驗的消費習慣,使得消費逐漸從傳統零售模式下的低價、耐用性、產品功能等基礎性訴求向內容和服務轉移,內容上主要包含社交體驗感、自身參與感以及價值的認同感等,服務上主要包含場景化消費、個性化服務、靈活化的交付等,體驗消費越來越受到重視。新零售順應消費需求端的特點,提倡的也是以消費者為核心。

在現階段,商品極大豐富,各種類型的渠道也極大豐富。零售市場競爭高度激烈,各種零售形式在快速迭代,各種線上與線下的零售形式並存。一方面,線上的C端模式極大豐富,僅淘寶店就達幾百萬家。另一方面,線下店也極大豐富,各種購物中心、大賣場、專業店層出不窮,零售的市場結構發生深度改變。在這種形勢下,面對極大豐富的商品市場,面對有更多購買場所選擇,消費者的需求已經發生改變。

首先,面對極大豐富的商品市場,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在下降,商品之於消費者的影響力在下降。以往影響需求購買的商品力、品牌力在變弱。消費者對需求的概念在發生變化,需求≠商品,可能需求的是一種解決方案。消費理念在發生改變,健康消費、個性化、時尚化是當前需求的主流。對購買的影響主要因素,已經由商品、品牌變成了社群、傳播。

其次,消費者的需求購買已不僅僅是滿足於到店模式,也不僅僅是滿足於到家模式,而是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需求、偏好,可以更好滿足「所想即所得」需求購買。場景打動、誰的距離更近、更快、更方便可能成為影響消費選擇的重要因素。

因此,以往的單一銷售功能的零售店的價值在發生改變。消費者認為以往的零售店對自己不再那麼重要了,廠家感覺終端渠道的產出能力沒有以往的威力了。其實最主要的是消費者變了,他的需求理念在發生改變,購買方式在發生改變。

零售店面對的突出問題是來客數急劇下降。過去五年,美國的百貨店來客數將少了57%,五年時間大潤發交易筆數減少50%,日本的便利店來客數已經連續五年增速下降,最近十二個月更是呈現負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廠家、連鎖零售商的關係已經在發生變化,兩者之間的關係不再是博弈的關係,而是變成如何更好的服務好目標顧客的關係,變成了合作關係。如果零供之間還是用應對渠道主權時代的營銷手段,不能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

在這種情況下,零售終端的價值消失了嗎?肯定也不是。但是終端的價值需要重新定義。終端的價值功能需要重新轉變。終端不僅是單一銷售功能,終端價值變成是與消費者的鏈接器、是社交中心、是體驗中心、是傳播中心。終端之於品牌的價值是流量入口,是體驗中心。

未來的終端價值一定會發生改變。其價值可能會更大。目前,電商更多地走入線下,融合線下的趨勢來看,終端價值會更大。

當前人口紅利和線上流量紅利即將用盡,現代信息技術成為推動零售業實現戰略變革、模式再造和服務提升的新動力,有助於零售企業順應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智能化消費需求,更有效降成本、提效率。

一是有助於精準營銷。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顧客消費行為和特徵,推動零售企業開展精準化、人性化、差異化服務,不但能大大節省營銷成本,還能提高反饋率和成交率。二是有助於便利支付。隨著移動支付技術日益安全快捷、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傳統行業支付渠道向移動端轉移。2016年底,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到4.7億人,比上年增長31.2%,滲透率達到67.5%,比上年提高9.8個百分點。三是有助於商品定製。VR虛擬現實技術快速發展豐富商品定製內涵,解決消費者和實際商品在空間上相分離的問題,有利於增加用戶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

商業零售作為大數據在民生領域最為典型和廣泛的應用領域,實際在線上的網路零售領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主要得益於線上天然的瀏覽痕迹和電商賬戶直接綁定個人,可以自然的獲取豐富的消費者特徵數據和行為數據,進而可方便的通過大數據分析工具實現數字化精準營銷。而從線下零售的角度來看,一方面,相比於線上數據直觀易得,由於線下消費行為更加多樣、複雜、廣泛,通常需要經由各類「感測器」才能完成採集,這些「感測器」包括客流分析系統、Wi-Fi定位系統、POS機系統以及停車場出入口的車輛識別系統等;另一方面,如以當前網路零售銷售額在社會消費零售額中的佔比來看,至少80%的消費行為仍在線下完成,即使質量低於線上,但無疑線下數據量的規模更大且內涵更為豐富。

更為重要的是,大數據的深度應用將推動商業零售行業的業態實現升級。傳統上,零售行業很大程度上由企業所主導,零售企業以自身效率為中心,是一種「貨-場-人」方向的零售業態,消費者的需求並不處於核心地位;但在大數據和其他新興智能化技術的驅動下,消費者的需求將被及時或提前感知,線上與線下將深度融合,庫存需求被壓制到極低,零售業態將轉變為「人-貨-場」的模式,甚至未來出現消費需求逆向牽引生產的C2B生產模式。

(二)電子市場發展建議

2016年雲棲大會,馬雲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隨即引發行業廣泛關注。2017年,在「新零售」戰略提出之後,阿里在零售方面布局明顯加速,典型事件包括戰略入股線下零售企業三江購物、聯華超市和新華都,發展新興業務如盒馬鮮生、零售通、淘咖啡無人便利店等。除了阿里以外,京東、騰訊、蘇寧等互聯網公司以及傳統零售企業也都在新零售領域積極布局。新零售的競爭在生鮮超市、雜貨店B2B、體驗式專業連鎖、無人零售等多個領域全面鋪開。2018年,新零售不斷向前行,影響面也將更加深遠。

是的,新零售已經撲面而來。除了大企業的帶動,中小企業的參與,國家層面也在對新零售釋放出肯定的信號。這就是產業大形勢。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作為企業,我們更要認清當下的產業形勢,並順應時代發展。所以,對於新零售,我們建議電子市場積極適應它、歡迎它、擁抱它,而不是唱衰它、拉黑它、無視它。

擁抱新零售的第一步,建議是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電子市場從七八十年代的電腦城發展而來,那是一個渠道為王的時代。電子市場為眾多的批發商、貿易商提供商鋪,收取租金,正是順應了那個時代的特點,為渠道商們提供場地,並運用市場的聚集效應吸引更多的採購商和消費者慕名而來。如今,產品為王、渠道為王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隨著消費能力的提高和90後00後新生代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興起,消費者主權時代已到來。

不管是傳統零售還是新零售都離不開「貨、場、人」這三個核心要素。而每一個時代對「貨、場、人」三個因素的焦點與重心都是不同的。傳統零售一直都是以商品的整合調配和市場的人流區位為核心。包括今天依然有一些很優秀的零售公司,像國美、蘇寧、美邦大賣場,它們是以組貨作為運營核心,從來都不以消費者集合為運營核心。在我們這個時代,零售的重心如果還放在「貨」和「場」上,沒有在消費者和消費需求的共鳴性上做很好的把握,那這不是「新零售」。

新零售提倡以「人」為核心,即以消費者的內心需求為核心。在新零售情境下,組織商品交易的順利完成只是零售主體的部分角色,零售主體「組織者」更在於成為消費者大數據的開發者,並利用自身強大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和計算能力,為產業活動的參與者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可以說,成為產業鏈獲得的「組織者」和「服務者」是新零售賦予零售商的新角色。

所以,新零售環境下,電子市場作為零售(批發)商的平台,其服務的對象也不再是單一的商戶,提供的服務也不再是簡單的租賃和物業管理服務。建議轉變經營理念,轉變平台角色,和市場內的商戶們一起服務好終端消費者及採購商。比如組織採購會、節假日企劃活動等,比如在場內業態布局、人流動線多動腦筋,這些是很多與電子市場類似的平台,比如購物中心已經在做的。更進一步,在新零售的啟發下,電子市場是不是還可以利用一些新技術來給商戶們帶來一些更加直觀的分析結果來指導他們的經營活動。

與電商相比,實體零售在新技術的積累方面遠遠不足,而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用戶畫像、精準營銷等等對於電商來說早已輕車熟路。電商巨頭們發力新零售,必將會把線上的技術優勢和線下的應用結合起來。在新技術的布局方面,實體零售可以說比較被動。如果不認清形勢,及早開始布局規劃,恐怕以後只會更加被動,且被拉開差距。

實體零售企業要打破思想壁壘,關注並緊跟技術發展,全面布局,才能始終保持競爭力。一方面,要補充線上渠道,打造線上線下全渠道數據互通;另一方面,業務流程方面要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以技術驅動運營效率的提升。

技術的布局要有前瞻性。以零售巨頭沃爾瑪為例,沃爾瑪一直在緊跟技術的發展,不論是電商、大數據還是物流自動化、機器人,都很早布局應用,並持續進行前瞻性布局,經歷了過去幾年的業績下滑,2016年沃爾瑪的業績開始回升。技術在零售行業的應用重要性從沒像現在這麼重要,而且未來隨著消費者和製造廠商距離的進一步拉近,零售或朝著新技術支撐的柔性製造和供應體系發展,新技術的作用更加基礎和明顯。

技術布局可與電商合作。過去幾年,電商興起,實體零售受到嚴重的打擊,很多傳統實體零售花大力氣建立線上渠道,補足電商的短板。電商則花時間力氣建設大數據體系和自動化的物流體系。實體零售和電商在數據、物流體系方面的差距逐漸拉大。與電商的深度合作成為當前傳統零售企業的主要選擇。已有不少零售企業選擇和他們深入合作,有的甚至是以入股或併購的形式參與,來應用電商的大數據和物流系統。

自從進入IT時代之後,很多企業就一直都有數據資產。但是,以前大數據可能更多是統計企業的整合度與分配度,而如今可能更多要轉換到消費者資源的整合與線上線下流量的整合。

零售業的核心始終是消費者,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零售業與消費者的互動僅限於收銀台的短暫交易以及後期的訂單統計分析,針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關聯分析少之又少。實際上,客流量變化、復購率、選購行為等業務指標是消費者喜好的最直接的反映,營收額等運營財務數據的變化則作為其結果存在著一定的滯後性。如果商場經營者在注意到商戶銷售數字下滑後再想要扭轉局勢,營收損失則難以避免。如果賣場只注意到出租率、租金情況,而不關注賣場的人氣、提袋率、復購率等購買行為習慣數據,那麼經營決策也一樣會滯後。

客流量的多少、客流的質量都關係著一個賣場的價值,但是這些僅憑肉眼與經驗很難察覺到客流量的緩慢流失。我們建議:利用新技術收集數據並對包括客流量數據在內的消費者行為數據進行分析,一方面,運營者能夠清楚地了解顧客的品牌偏好、位置分布等群像從而來衡量自身的經營能力;另一方面,如果能夠精準的將商戶短期或中長期的銷售趨勢展現出來,賦能電子市場,對商戶管理中可能存在或已經發生的問題及早診斷,保障自身的租金安全。

新零售不僅是電商行業和零售行業熱議的話題,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對於盒馬鮮生、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等新零售業態,年輕人都爭相體驗。2017年十一期間,上海中青旅甚至推出「新零售一日游」,吸引抵滬年輕旅行者。新零售店鋪成為了當地的旅遊新地標。與其說年輕人們爭相體驗的是新零售,不如說他們是在擁抱未來,擁抱未來的生活形態。

新技術賦能到消費場景,最直接的影響是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增強了。各種新技術給消費者在線下帶來了很多新的消費體驗,有些新技術方案和產品可以吸引消費者的興趣,比如機器人、互動大屏等智能購物設備,吸引消費者上門體驗,延長顧客在店內的停留時間,引發顧客在網上分享,帶來二次傳播。有些新技術方案能夠節約顧客購物時間,比如智能化的導購和停車設備,這些方案能夠讓顧客更加愉快購物,吸引顧客下次再來。

電子市場因為以電子產品為主業,與科技生活緊密相關。當科技與零售相遇時,也意味著科技與消費者相遇,科技與生活相遇。當人們關注新技術、新零售時,也意味著人們關注未來的生活。電子市場在新零售風口下,打造未來科技生活體驗中心,可以迎合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前來體驗,再通過網路分享,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到店體驗,從來為電子市場吸引客流,為場內的商戶帶來銷量。這也是新技術產品轉化流量的方式之一。

以上純屬個人拙見,歡迎各位看官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男人眼裡的全職太太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