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日本電影《茶之味》

解讀日本電影《茶之味》

解讀《茶之味》這類文藝片要費點功夫,因為它的邏輯是用很多符號象徵還有瑣碎事件堆積起來的。個人觀點:這類影片如果不去解讀,那就失去電影本身的一大半價值了。反之,如果你從中解讀不出一個邏輯來、找不出導演拍片的初衷,那麼這部電影對看者來講就是一部無理取鬧、標新立異的爛片了。

廢話少說,先來把電影按時間旅出個目錄來:

「電影目錄」(可先看後文):

1、 男孩兒奔跑,女友乘坐列車離開

2、 坐門檻的小女孩兒和偷窺的爺爺

3、 坐在江邊看划船的男孩兒

4、 研究漫畫動作造型的爺爺和母親 (接郊外景色、黑暗中通過的地鐵)

5、 家中一家人吃飯(研究漫畫動作造型的爺爺和母親) (接戶外江邊景色)

6、 小女孩兒參加的學校集會

7、 小女孩兒聽叔叔講的故事(頭骨)、叔叔講故事

8、 小女孩兒的煩惱

9、 考古隊的發現

10、 同學戲耍男孩兒

11、 男孩兒的煩惱(麵館事件、便利店事件)

12、工作的母親和左門檻的爺爺(看奶奶照片)

13、 城市中——自戀神經質的親戚

14、 家中——對著小女孩兒唱歌的爺爺和下棋的父子

15、 眺望大山遠處的叔叔

16、 男孩兒在教室遇見新來的女生並墜入愛河

17、 坐在門檻向外眺望的爺爺、女孩兒、叔叔、母親

18、 躺在屋裡的小女孩兒(看到燈罩上的蟲子說笨蛋)

19、小女孩兒到林中進去發現單杠;叔叔來到橋上發現打棒球的人

20、 叔叔和小女孩兒歸來(偷窺的爺爺)

21、 男孩兒所在學校操場的熱鬧場面(摩托車隊)

22、 獨坐教室內的男孩兒(暴走社出現)

23、 興奮的男孩兒(騎車、在屋中、去車站)

24、 男孩兒夜晚窺視女友、草地仰視

25、 男孩兒與父親的列車奇遇(新潮二人組)

26、 下車後新潮二人組被陌生男人打,陌生男人被棒球男打上車

27、 家中——一家人吃飯、下棋畫漫畫

28、 平躺在床上睜著眼的小女孩兒、男孩兒、叔叔

29、 城市中——辦公室瘋癲的親戚被女同事打

30、 家中——水、手、小女孩兒

31、 小女孩兒起床離開、叔叔起床離開、男孩兒獨自在床

32、 小女孩兒入禁區、叔叔見女友、小女孩兒翻單杠

33、 家中——男孩兒與爺爺戲耍

34、 叔叔偷窺跳舞男

35、 母親、父親、爺爺、男孩兒家中吃飯,小女孩兒回來

36、 叔叔與跳舞男

37、 母親接神經質親戚的電話,父親回親戚電話

38、 城市中:神經質親戚給叔叔打電話

39、 爺爺家中洗澡唱歌、棒球男三人野外埋陌生男人後、出土

40、 男孩兒課堂上

41、 母親家中工作(畫漫畫)

42、 變大的小女孩兒盯著課堂講桌上的小女孩兒

43、 爺爺窺視小女孩兒單杠後翻

44、 小女孩兒浴缸洗澡

45、 家中吃飯(跳舞男)

46、 父親給一家人催眠(爺爺、小女孩兒、男孩兒看電視)

47、 母親的世界、給小女孩兒講述

48、 男孩兒參加學校暴走社

49、 爺爺乘火車進城

50、 動畫導演來訪母親家中

51、 小女孩兒後翻發現陌生男人找到新潮二人組

52、 男孩兒在暴走社下棋

53、 小女孩兒與新潮二人組救出被埋陌生男人

54、 家中吃飯,小女孩兒向家人講述被埋男人

55、 列車中的小男孩

56、 巨人小女孩兒坐屋頂仰望星空

57、 城市中、錄音棚

58、 (三天後)三人錄音棚錄音

59、 父親給病人催眠治療(接電話)

60、 男孩兒暴走社下棋

61、 母親、小女孩兒、男孩兒、父親家中吃飯聊爺爺與親戚的錄音歌曲

62、 墓地下雨、學校下雨,雨中的爺爺和母親

63、 男孩兒在暴走社與女友下棋、送走女友(下雨)

64、 父與子在列車中對坐,黑暗中的列車

65、 晴天,小女孩兒坐門檻

66、 城市中——母親等在劇組看樣片

67、 小女孩兒躺家中門口

68、 父親給病人治療中(接電話)

69、 女孩兒躺門口、起身,發現爺爺死

70、 一家人給爺爺送葬(沒有叔叔)

71、 家中——四人坐門檻、進爺爺屋、發現圖冊

72、 暴走社中

73、 母親家中工作(畫畫)

74、 小女孩兒後翻成功,向日葵環遊

75、 景色疊化

76、 所有人物景色交錯索引剪輯

77、 小女孩兒笑著離開

78、 結束

初看《茶之味》,按導演的這個時間線去理解情節根本找不到北,電影前後情節風馬牛不及,讓人莫名其妙,更別說那些什麼打扮奇怪的動漫二人組啦、叔叔奇怪的故事啦、被埋在土裡的人啦等戲份了!在看完影片第二遍後,我試著把劇情一個個寫了下來,分了一下類:

我大體用顏色把上面的故事情節線按一家人物角色劃分了一下,分別是:「男孩兒的故事」、「小女孩兒的故事」、「叔叔的故事」、「母親的故事」、「爺爺的故事」、「父親的故事」;當然,還有家庭外成員的故事,分別是——「神經質親戚的故事」、「新潮二人組(在列車上穿動漫服飾的兩個年輕人)的故事」等。

如此分類不是沒有根據的,大家可以看電影結尾,導演把所有的人物都索引了一下,就像小說的目錄一樣,只不過這個目錄在結尾。(這種索引手法在日本動漫電影中也有。比如日本動畫片《心靈遊戲》)

下面我們就用這來看看導演都講了些什麼事:

「男孩兒的故事」(目錄紅色部分):

很簡單,講的是一個沒有自信,在學校不合群經常受同學戲耍的小男孩兒,在其失戀後一次課堂上又暗戀上了新來的女生。他在通過參加學校的「暴走社」後意外的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心,而且變得能融入群體了,最後他得到了同學包括那個女生的承認。

「小女孩兒的故事」(綠色部分):

講的是一個渴望長大的小女孩兒總看到另一個巨大的「我」在注視著自己,這個巨大的「我」一直煩擾著小女孩兒,她試圖通過一個「後跟翻」去擺脫,終於,在看完爺爺的畫後她後跟翻成功了。

「母親的故事」(藍色部分):

很簡單,母親是一個試圖找回理想的家庭主婦,她一天到晚除了做家務就是在家畫漫畫,終於她成功了,漫畫被導演選中拍了出來,理想實現了。

「叔叔的故事」(紫色部分):

叔叔的故事更奇怪了,好像他一天到晚無所事事,不是出去溜達看風景就是在家躺著,直到他城裡的親戚打電話求他錄音,他才勉強答應,這一去就沒回家,一直就留在了錄音棚工作了。

「父親的故事」

更簡單:父親不是工作就是在家下棋吃飯(沒情節)

「爺爺的故事」

爺爺幹了兩件事:一件事是偷窺家人的舉動,一件事是進城錄了一首《大山之歌》。

(其他人略)

這電影也太荒誕了吧!人物就像卡夫卡筆下的那些人物一樣神經質。在文學和電影上有「荒誕派」風格,顯然,《茶之味》這部電影可不是加繆那類人想表達的東西,導演到底想說什麼?

心細的朋友會發現,導演在人設(一家人)上思路很明顯:他分別選取了人一生的各個階段: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如果我們能找到這條線就不難順著導演的思路走下去了:他是想演人的一生。

拍人的一生難度可大了!西方電影不乏這種史詩片,比如說《美國往事》、《燦爛人生》等。如果非得把《茶之味》這部片概念成史詩片的話,那它絕對是一部另類的史詩片。另類在哪,接著往下看...

知道了電影的這條「描寫人一生」的主線後,我們試著用這條線去探究導演是怎麼向觀眾灌輸自己思想觀點的:

《茶之味》劇情是塊狀的,塊很多,我們得從從塊和塊之間找到蒙太奇對比。大家都知道杜甫的那句名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朱門和路,酒肉和凍死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產生了強烈的藝術諷刺效果。這種文學對比手法在電影上就是蒙太奇。日本電影的民族特色之一也在此。參照這個手法我們再來看電影中的情節,從中給導演的觀點分類總結:

「導演對青春期(男孩兒)的觀點」

男孩兒故事分兩部分:融入集體後和融入集體前。這是一個反應導演觀念的強烈對比。找到這個對比我們會發現,所有的關於男孩兒的情節都是圍繞這個前後對比設計的。回憶下:幾個男生冒充女生寫信戲耍男孩兒(融入前);學校同學觀看騎摩托的熱鬧場面與鏡頭轉向教室中獨自坐著的男孩兒;男孩兒決定參加暴走社後的亢奮心情等。由此看出導演的觀點很明確了:他主張青年時期應該積極融入集體,不應該自閉。麵館事件和便利店事件是對男孩兒這種社會自閉心理的解釋。

「導演對童年(小女孩兒)的觀點」

我認為小女孩兒的人物設計是導演在闡述童年在一個成年人心中的地位。她的戲也分兩部分:努力練後跟翻試著擺脫那個巨大的「我」、後跟翻成功擺脫巨大的「我」。這兩部分很滑稽,前後有什麼不同嗎?思考後我意識到前後一個巨大的差異(這個差異決定了導演的觀點):在小女孩兒後跟翻成功前(佔小女孩兒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戲)自始自終沒有笑過一次,只有在最後一個鏡頭,也就是電影結束前的一個鏡頭,小女孩兒笑了,電影結束。這是一個強烈的對比,所有導演的觀點都容在這個笑與不笑的對比中了。

「導演對成年人(叔叔、母親、親戚、新潮二人組等)的觀念」這一部分是導演對現實社會的觀察與批判。批判又在哪裡,觀點又在哪裡?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找電影中隱藏的蛛絲馬跡:電影中出現了為數不多的幾次城市畫面,分別在13、29、38、57、66場戲的開端,這不是巧合,如果是巧合導演就不會在這些戲開端都剪輯一個城市高樓聳立的畫面了!我們如果發現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發現電影的又一大對比:城市與郊外的對比。這個對比有什麼意義?

「先來看叔叔」叔叔這個角色讓我感覺很複雜、厭世、喜歡逃避。從哪看出來?從叔叔對城市那個神經質的親戚的態度上看出,從他一天到晚躺在家裡無所事事瞎溜達看出!然而,在叔叔給親戚錄完音後就再也沒有在家中出現,或者說再也沒有在郊外出現,他投身到繁忙的工作中了,投身到城市中了。這些劇情足讓我們看出導演的觀點以及對叔叔一類人的批判思維。

「再來看那兩個穿著怪異的「新潮二人組」」

父子在列車上碰到他倆,父親總是阻止男孩兒看這兩個異類。導演想要說什麼?別著急,如果我們看了下一場戲就會得知:父子還有那兩個「新潮二人組」下車後,「新潮二人組」被一個落魄戶給揍了一頓。這是一個典型的「蒙太奇」。記得安東尼奧尼《放大》中有這樣一場戲嗎:搖滾現場,吉他手砸吉他,眾人爭搶。最後一人搶到吉他柄走出演出現場,把吉他柄扔到馬路邊連乞丐都不去揀!這個蒙太奇和《茶之味》新潮二人組的異曲同工:導演通過這個蒙太奇諷刺了時下的年輕人,喜歡標新立異卻膽小如鼠。

我們來通讀一下25、26、39、51、52、53這幾場戲,這是一個黑色幽默小故事——落魄男把新潮二人組揍了一頓,幾個棒球男把落魄男載到郊外活埋了,新潮二人組和小女孩兒又把落魄男從土裡救了出來。這個故事不言而喻,能看出這個就能看出導演的觀點。

最後來看下父親給全家人做「催眠」。

這段戲很奇怪,為什麼催眠做一半爺爺、小女孩兒、男孩兒走了,去看電視了,好像催眠對他們不起作用。自然,走的人不屬於導演闡述的年齡段範圍。剩下的叔叔、母親、跳舞男,包括後來父親的一個女性病人,導演借父親的「催眠」提醒了大家年輕人內心世界那個容易被忽略的潛意識的重要性,這種「潛意識」有多重要多危險:回憶一下爺爺小女孩兒男孩兒看的電視的內容就知道了(那個野人女孩兒)!

導演在這方面講了一件事:人、社會、大自然的關係。

「最後來看爺爺」這個角色最好理解,他是導演視角的物化。也就是說導演借爺爺這個角色把人的生命闡述了一遍。闡述完後爺爺就完成電影的任務了,就死了。

說了這麼些話一定有人質疑,這麼分析電影有必要嗎,也許人家導演沒想這麼多,人家就是憑感覺拍的!我當然相信感覺的重要性,我更相信一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上千個鏡頭,這些鏡頭的排列組合不是巧合,是建立在一種邏輯之上的。沒有這種邏輯導演是完不成這部電影的。又有人會問:導演既然有這些思想,幹嘛弄的這麼神秘這麼隱晦!

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過人之處——我們來設想一下,如果導演把這些思想弄的戲劇化,弄得讓大家一看就懂,那麼這部電影還會有「茶的味道」嗎!所有的這些電影中的瑣碎、荒誕、隱晦決定了這部電影的風格!這就是一部藝術作品的風格所在,僅憑情節和戲劇矛盾衝突而沒有風格的電影是稱之不上好的藝術的。

相信像這樣分析電影后,你會得到更多的看電影的樂趣。

如果你覺得與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所有文字均為本公眾號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複製轉載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我已經不怎麼喜歡喝工夫茶了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