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代十國後唐名將,為何遭杖斃而死,5個兒子都被殺死,為何原因

五代十國後唐名將,為何遭杖斃而死,5個兒子都被殺死,為何原因

郭崇韜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的名將、謀臣,曾經任樞密使、兵部尚書、侍中、冀州節度使、宰相等職,封爵趙郡公。於926年遭構陷杖斃而死,五個兒子也全部被殺。

郭崇韜簡介

郭崇韜(約865年-926年),字安時,代州雁門人。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宰相、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歷仕兩代三主,奇襲滅梁以某議佐命之臣功居第一,賜鐵券,恕十死。及平巴蜀,宣暢軍威幾至極盡。一旦被讒,首領莫保。

唐僖宗後期作為昭義節度使李克修親信,累典事務,廉潔幹練。大順元年(890),李克修死,改任李克用典謁。天佑十四年(917),李存勖授其中門副使,和孟知祥、李紹宏一起參與機要。龍德三年四月(923),李存勖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授郭崇韜兵部尚書、樞密使。同年,郭崇韜獻計奇襲汴州,梁晉對峙四十年,一戰八天滅梁。以功授侍中、冀州節度使,封趙郡公,邑二千戶。同光三年九月十八日(925),後唐以李存勖的長子李繼岌為都統,郭崇韜為招討使,率軍六萬伐蜀。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唐軍抵成都,王衍出降,前蜀亡。不日,郭崇韜遭李從襲、向延嗣、馬彥珪和神閔敬皇后劉氏聯手構陷,杖斃而死,其五子全遇難,兩孫子倖存。

郭崇韜一生既輝煌過也是個悲劇,他一生忠於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在戰爭中屢立奇功,然而功高蓋主,最終一位戰場上的英雄卻死於宦官之手。

史書中說,郭崇韜其時「位兼將相,遂以天下為己任,遇事無所迴避。」按郭崇韜的意思只要自己為天下做事,沒有什麼可以迴避的。其實郭崇韜忘了李存勖並不是一個很好合作的上司、夥伴,他的猜忌心重得很。

滅梁初期,郭崇韜收取了梁朝降將饋遺的財物,親友中有人提醒他,不要因此成為別人攻擊的把柄。郭崇韜則說:「我位兼將相,職務顯要,俸祿和皇帝的賞賜巨萬,這點東西算得了什麼,但是後梁政局腐敗,賄賂成風,現在後梁已亡,舊將剛剛投奔過來,還沿襲舊習,如果我嚴詞拒絕,那他們心裡就會不安,我本無私心,我收下的東西,等於寄存在我這裡,用時我會獻出來的。」

郭崇韜將這些財物中的十萬緡(緡,一串銅錢,一緡為一千文),獻出勞軍,作為祭祀南郊大禮的費用,但是皇帝李存勖沒有相應的舉動.。

皇帝李存勖不是沒有錢,李存勖聽了一些宦官的話,將天下繳納的財賦分為內、外兩府,州縣上供的部分進外府,也就是國庫,充作運轉國家機器的經費,而方鎮(節度使)貢獻的部分入自己的內府,也就是所謂的小金庫,成為自己宴遊搞娛樂活動和賞賜身邊人的專用資金。

郭崇韜興沖沖地對皇帝說:「臣已傾家所有以助大禮,願陛下亦出內府之財以賜有司。」皇帝李存勖內心本不想花這筆錢,史書中說,「庄宗(李存勖)沉吟有靳惜之意。」聽了郭崇韜的話當然十分尷尬。

郭崇韜可能言者無心,但郭崇韜的這番舉動過於張揚,風頭蓋過了皇帝李存勖,這就產生了兩個惡果,一個是李存勖「默然久之」,心中肯定不好受;一個是「軍士皆不滿望,」對皇帝產生了怨恨不滿。

雖然李存勖事後作了補救,「取李繼韜私第金帛數十萬以益之 」,將抄沒入國庫的已經處死的叛將李繼韜的私蓄拿出來使用。但是將士們怨恨的種子已經種下,「有離心矣」。

將士們的怨恨更為刺激了李存勖對郭崇韜的猜忌。李存勖和郭崇韜之間的裂縫越來越深。

郭崇韜是怎麼死的

馬彥圭交給李繼岌劉皇后的教令,李繼岌說:「軍隊將發,郭公又沒有其他過錯,我怎麼能做這種負心之事?你不要再說了!」李從襲等人痛哭流涕地說:「聖上既然有口諭,大王如果不當機立斷,萬一中途機密泄露,我們就沒命了。」李繼岌說:「聖上沒有正式詔書,單憑皇后的教令怎麼能殺朝廷大臣!」李從襲見李繼岌不肯聽從,又故意製造事端使郭崇韜得罪李繼岌,然後再進行挑撥,李繼岌畢竟年輕沒有經驗,不由得就站在了他們一邊。第二天早晨,李從襲以李繼岌的名義召郭崇韜議事,李繼岌則上樓躲開,等郭崇韜進來後,左右的伏兵出來用錘打死了郭崇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說今日 的精彩文章:

五代十國後期「鐵槍王」震懾敵膽,被敵人擒獲,卻寧死不降

TAG:史說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