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者風範大紅袍望月說茶?大寒

王者風範大紅袍望月說茶?大寒

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時間。

南懷瑾先生一生只愛岩茶,留下了許多對岩茶的長情告白。最直接的莫過於那句「喝了武夷山的岩茶,其它的茶都不再想喝,好像沒有味道了。」我也感同身受。

武夷岩茶的典型代表大紅袍,堪稱岩茶之王,亦是國寶。其「容貌如鐵,資質剛勁,其氣飄然,若浮雲矣。」有生命,有骨氣,有靈性,有力量,有色有香,有韻有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非親歷不可想像。

大紅袍文化解讀的多元性,彰顯著茶王別具一格的吸引力。仰之彌高,俯之彌深。

大紅袍之傳奇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大紅袍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關於大紅袍的傳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

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制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從此,武夷岩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

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也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不論「學子趕考」和「猴兒采青」的故事,還是「半壁江山」作為國禮饋贈的佳話,都是大紅袍隨世情變遷而被神格化的文化印記。

物以稀為貴,貢茶的光環加上核心產地的局限性,大紅袍一直穩居高價。從民國一斤64塊銀元到前幾年20克拍出的15.68萬元天價,直至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對現有6株大紅袍母株投保了一億元人民幣產品責任保險。

現今,名揚天下的大紅袍母樹從2007年10月10日起就已不再採摘。最後一次採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樹大紅袍茶葉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贈送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

大紅袍於現世所締造的傳奇不亞於古老的傳說和動人的佳話,又為其增添了時代的氣息。

大紅袍之品種

武夷岩茶有「四大名樅」之說,即「大紅袍、水金龜、鐵羅漢、白雞冠」。叢,即指茶樹。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大紅袍是種茶樹品種。

武夷名樅則由各岩專選一、二株品質特優的茶樹單獨採制而來,這說明大紅袍作為品種茶,和山場的概念是緊密相關的。據載,大紅袍原栽於九龍窠及北斗峰、竹窠等處。

林馥泉先生1941年調查認為:「真本大紅袍在九龍窠的岩腳下。」今人多以此說為準。可惜,當年林先生只談到山場,並沒有明確地說明九龍窠的真本大紅袍究竟屬於哪個品種。在現存的母樹中,多有傾向於大紅袍即奇丹的說法(另外兩種是雀舌和北斗),但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大紅袍是個茶樹品種。

目前我們喝到的大紅袍基本有兩種:

一是通過母樹無性繁殖而來,也就是現在被稱為「純種大紅袍」,培育周期至少在20年以上,可以在市面上買到,但是價格昂貴。

二是由各種茶(包括水仙、大紅袍、肉桂等等)拼配而成,追求近似大紅袍的口感,市面上的大部分大紅袍都是這種商品大紅袍。

大紅袍之品鑒

品鑒大紅袍可從色、香、味、形及沖泡次數進行判斷。

1.色澤。大紅袍干茶新茶色澤油潤略帶寶色為佳品;陳年茶色澤油潤深褐的為佳品。

2.香氣。上品大紅袍香氣鬱清爽,深吸入後,能從鼻腔呼出幽幽的香氣;足焙火制的大紅袍屬熟香型,以果香及奶油香為上品。輕焙火制的大紅袍屬清香型,以蜜桃香及花香為上品。

3.滋味。佳品大紅袍沖泡後飲用,入口滋味甘爽順滑;下品大紅袍滋味淡薄;劣品大紅袍滋味苦澀、酸麻。佳品的大紅袍滋味明顯無苦澀,有粘稠感,爽滑、回甘及回味非常明顯。初學品茶者不易掌握。

4.外形。佳品紅袍干茶外形均勻,整潔,條索,略彎曲並緊實肥壯;反之為劣品。佳品大紅袍沖泡後葉底柔軟、明亮、整齊,葉底略帶紅邊。

5.沖泡次數。品質越高的大紅袍,沖泡的次數會越多;能沖泡八次以上的為最佳品。佳品大紅袍沖泡規則「七泡八泡仍有餘香,八泡九泡仍有餘味」。

大紅袍之印象

大寒時節,錦妹拿出自己壓箱底的十年大紅袍,與同修茶友一起品飲,探求其感官體驗和審美享受。

未聞其香,未嘗其味,只消一眼便能覺察其貌不驚人的外表之下所蘊藏的韻致。將茶荷遞至眼前,細觀其形:黑褐鮮潤的顏色,緊結肥壯的筋骨,頗有森然冷峻之相。倒入紫砂壺,重實的條索在壺壁上撞擊出清脆的聲響。

等待水沸的間隙,嗅其干香,純正且略帶甜香。片刻,燒水壺中已有汩汩聲響,水近於沸點。醒茶後,花香奶香盡顯,始覺濃而不雜的香氣一點點潤進鼻腔,頗為乾淨利落,無不拖泥帶水。

揭蓋,傾壺,水柱一貫到底,茶條翻滾,繼而復歸平靜。蓋上壺蓋,靜候茶葉在杯中舒展,浸出茶湯。

時鐘上秒針寸步寸移地推進著開湯時間的到來。金黃透亮的茶湯從壺嘴瀉入公道杯,雋永的茶香奪蓋而出,且隨茶煙裊裊升騰。呼吸之間,聞到的是帶著苔蘚似的粽葉香氣,繼而是高銳的蜜甜香氣湧出,頓覺清風徐來,相對彌永,心神倍爽,凝滯頓消。

淺斟至茶杯,澄澈的湯色,已然滌凈心塵。

啜吸一口,感覺茶湯如消融的冬雪化為小流,漫過舌面,細膩而柔滑,醇厚中似乎帶著一種渾然天成的張力。飲過之後,方覺其芳潔回出塵表,蓋因茶樹長年累月茹露飲泉,倚岩據壁,深得武夷丹山碧水、月澗雲龕之潤澤,喉韻極豐富。

第二道緊隨其後,茶香與茶味始入佳境。聞香,高銳的桂花甜香,繼而粽葉香、奶香,湯水香濃長清遠,杯底香清幽細膩,呼吸間都帶香;嘗味,味則甘醇爽滑,入口即化,舌面有自然的清涼。岩骨花香之質完整明朗的表達在口舌之間。

旋至第三道,馥郁的花果香與飽滿的茶湯質感發揮到了極致。當綿滑的茶湯由口入喉時,喉嚨卻似一直汪著茶湯一般,帶著快速的回甘,感受十分特別,感覺是最出色的時刻。盧仝所言的吃不得的第七碗——唯覺兩腋習習生風,此近乎羽化升仙的境界竟提前不期而至,頓覺清風撲面,暖流自下而上徐漸,額頭微發輕汗,泠然便欲乘風飛去。

第四道,整個香氣都是似活蹦亂跳的感受,茶味依然甘甜爽潤,茶湯醇厚感毫不褪色,喉韻、回甘、清涼感持續,熟悉的如同與好友把臂言歡。

第五道過後,湯色轉而橙黃,香氣趨於平和,杯蓋香細膩,滋味清甘卻不寡淡。當茶湯在口中停留時,熨帖之感像極微風輕撫過湖面,波瀾不驚。

直至第八道,近乎水色的淡黃茶湯,在燈下顯得淡泊寧靜,曾是嚴冷的面目,變作恬淡從容的葉底,神韻超逸,骨骼依然清奇,氣質高潔,王者之風盡顯也。

這亦是濃烈過後的平淡,彌足珍貴。此種真意,欲辯無言。

二十四節氣之大寒作為壓軸出現,吸千年寒冰之靈氣,攜萬古冰川之氣勢。大寒時節,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了。《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大寒,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老懷不與世情更,才說閒行興翼然。

微濕易乾沙軟路,大寒卻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尋梅山自妍。

笑問松邊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在一年不同的節氣里,我們一起喝茶、同修,傾聽春日花開的聲音,欣賞夏荷搖曳的風姿,感受秋葉飄落的憂傷,體會冬雪飛舞的歡欣,感知季節的變化,品味人生冷暖。

冬將盡,春將始。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今年的最後一個節氣,讓一杯王者之風的大紅袍伴我們度過最冷的大寒時節,敬天敬地敬長輩敬自己,歡喜之心迎新年,靜待桃李春風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中國十大名茶排名,你有全知道嗎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