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愛不可以變?

為什麼愛不可以變?

昨晚去看了朋友口中「要多帶些紙巾」的催淚電影,回家後一直翻閱影評到很晚。

認真的說,我特別傾佩那些花了大功夫,願意去深究其詳或者心中盛滿紙墨,學識淵博的人。當他們有理有據的將劇情鋪展延伸,無疑給還在雲里霧裡的人們多了一層思考空間。

以前學人物素描,常聽老師說「恰到好處的陰影能讓人物飽滿生動」。後來我細想了一下,似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隱藏著或多或少的陰暗面。

無論是王敏佳,還是李想,又或是他們的許老師、劉淑芬,他們人性中隱藏著的小小的虛榮、不甘、懦弱、彷徨,似乎都影射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

1

當許老師沖著妻子大聲喊「人就不能變嗎?人為什麼不可以變?為什麼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變?而這件事情就不能變」,我突然從心底生出一絲悲涼。

是啊,為什麼愛情不可以變呢?

感情從來都是兩個人的事,只要有一方想要抽身,另一方終將跌入敗局,不知道要多久才能重新爬起來。在電影中,明顯兩個人都被這份沉重的感情給拖住了。

一個眾人眼中的謙謙君子,面對自己曾經許下的承諾和以死相逼的女人,即使再怎麼不情願,也還是應了婚事。可就如我家隔壁被逼著學琴的小姑娘,每過幾天也會動一動把琴砸了的念頭,更何況朝夕與不愛的人相處的哀怨呢。

於是他再也看不到劉淑芬對他的好了,雖日日相處卻比陌路還要生份。如此,冷暴力一下把深陷在愛情里的可憐的女人擊倒了。

她又愛又恨,變成了外人眼裡總是毆打丈夫的瘋婆娘,卻又總是默默的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都留給他。

所以當她說:「他們只看見我打你,卻沒有看見你打我」時,我一下就懂了,那種無言的冰冷其實才是最致命的摧殘。

後來,她一次次的控訴:

「你以為我供你上大學,飯留給你吃,是為了你每個月30斤糧票?」

「你讓我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有人說,這些台詞太尷尬、矯情了,可一下子就讓我熱淚盈眶:獨自沉浸在愛里的人,真是既可憐又可悲。

2

從王敏佳身上,我找到了那個試圖隱藏起來的自己——會撒小謊,還有點小虛榮。

在那樣一個特殊時期,一有風吹草動,就動輒得咎的年代,事發之後,我看到了她從心底蔓延而出的恐懼。

她顫抖的指尖和泛白的嘴角都在告訴我——她怕,可她還是擔下了一切,堅定的做了她認為應該做的事。

她保護了她想要保護的人,當別人剪下她的辮子,她迎著光看向對面的好友,成全得雲淡風輕。

儘管因一個小小的謊言和衝動吃盡了苦頭,可讓我感到慶幸的是,還好她還活著,還好還有人願意給她「托底」。

陳鵬和王敏佳的愛情,是上世紀的愛情,勇敢、熱烈,讓人心生暖意。細微到一個小小的等待,一個小小的章。這無疑跟許老師的婚姻形成了極大的對比。

當他們牽著手在校園裡狂奔,穿過人群,他給她講著他眼裡的世界;當有人伸手去拉女孩子烏黑的辮子,被男孩子匆匆扭頭攔下......當有人把愛情里的細枝末節放在我眼前,我才發現這些原本平常生活里就能觸碰的東西有多感人。

他們美好得讓人移不開眼,以至於之後我甚至不願意去回想王敏佳倒在水泥地上,滿身是血的鏡頭,但我還是控制不住的想起它來。

有人說這是一個「大尺度鏡頭」,卻不曾想很多現實事件往往比電影鏡頭更加鮮血淋漓。那些大聲辱罵著的、揮舞著「兇器」的人們,他們身上的諷刺意味太濃烈了,隔著時代也能戳中一些人的脊樑。

你憑什麼,以善之名,乘風作惡呢?

3

我想李想是悔恨的,明明是兩個人共同種下的因,卻讓一個女孩獨自吃下了苦果。從此以後,她被辱罵、被關押,自己卻成了支邊的優秀青年,被掌聲簇擁。

後來,王敏佳徹底從他的世界「死」去。他懊悔、難過、將背負愧疚活著。說實話我對這個角色恨不起來,因為換做是我,也不見得有勇氣站出去。

再後來,李想順利做了支邊青年,在暴風雪中救了一對男女,犧牲了自己,延續了新的故事。我想,這應該是他最好的結局吧,背負著悔恨和愧疚的人生,太沉重了。

可轉念一想,「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對以後的人好點吧。」陳鵬在王敏佳墳頭扯著李想說過的話,何嘗不是對李想精神上的救贖呢。

張震演繹的張果果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角色,看到最後才知道他是風雪中得救的人的孩子。

這個角色給我的最初印象是冰冷的。他很少話,大部分時候都在聽別人說,不動聲色的,看不出太多情緒。

身處職場,很多人都在機械的做事,張果果也一樣。他接到了奶粉的營銷方案,卻並不關心這個產品的本質,總是讓我想到曾經跟著某些網紅買買買,卻買到一堆垃圾的自己。

因為營銷方案,張果果遇到了面對高額醫藥費一籌莫展的四胞胎家庭。然後我看到這個總是沉默的、冰冷的男人融化了。

他給四胞胎付了醫藥費、給他們租房子,滿足他們一切物質上的需求。甚至,為了四個小女孩把市面上的所有奶粉都買了回家,一個個的研究成分。

後來,爾虞我詐的職場和越來越多需求的四胞胎家庭讓他迷失了,他開始變得搖擺不定。但幸運的是,最後他還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張果果的迷失和吳嶺瀾的迷失是不同的,陳楚生飾演的吳嶺瀾象徵著在大時代背景里迷失的有為青年,明明是「文科狀元」,卻非要挑戰屢戰屢敗的工科,所幸之後在人生導師的點撥下開了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並在之後的故事中托住了沈光耀。

4

看電影前我特意在網上看了預告,雖然知道王力宏有參演,卻沒想到他是以這樣的形象亮相。

當他高高站在馬車之上,穿著白色的小汗衫,以一種出人意料地方式進入觀眾的視線時,整個放映室的女生都默契的「哇」出了聲。

膠捲拍攝的電影,光影都是溫柔的色調,少年的側影也滿是柔軟的光。即使身著簡陋的衣物,也讓我感受到了人物背後所承載的力量。

故事中最能抓住我的其實是沈光耀的母親,細聲慢語的溫婉女子,卻不怒自威。本以為又是一個難纏的角色,但過了好久我依然記得她柔柔的聲音,和滿是溫情的談吐。

她說:

「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

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

人家都說豪門深似海,各式各樣的宮斗、豪門恩怨把富貴之家妖魔化得徹底,可沈光耀的母親卻讓我看到了大家應有的處世之態。

沈母對兒子的愛是深沉的,也是克制的。她給了孩子最自由的成長空間,所幸她的孩子也長成了足以令她引以為傲的模樣。

家與國的取捨間,沈光耀的人物性格無疑是整部電影中最討喜的。這是一個有溫度的角色,滿滿的溫暖了銀幕前的我。他讓我覺得,在愛里泡大的孩子真是幸福,而以愛施予教育的沈母更是偉大。

後來,戰爭一觸即發,沈光耀還是參了軍。他刻苦訓練,每天緊衣縮食的為飽受戰爭摧殘的孩子送去食物,每當特寫鏡頭定格在他的臉上,我都覺得他的眸子里閃著光。

5

我很難去概括這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在電影里,我看到了青春、傳承、人性和各方各面的社會現象,但我覺得我的理解還是太淺顯了,所以直到剛才還在刷影評。

讓我覺的有趣的是,在眾多好評間,依然有許多差評被頂了上來,他們從技術方面否決了它,雖然我不知道他們說得有沒有道理。

但作為一個普通觀影人,我覺得我感受到了這部電影的溫度,感受到了它背後所要傳達的力量,這就足夠了。

最後用一句電影里我最喜歡的台詞來結束吧~

「什麼是真實?」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

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end

你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更多優質內容 請關注公眾號

感謝觀看~

這裡有全球最棒的酒店推薦

需要你來一起打造最全の吃喝玩樂共享平台

我們的宗旨是:

住遍世界最有趣的酒店

體驗最獨特的人文風情

歡迎來稿參與分享

被小編選中將獲得大禮一份喔~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米Club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特別的洞窟酒店

TAG:貝米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