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特幣十年:投資者們究竟在炒什麼?

比特幣十年:投資者們究竟在炒什麼?

在過去的10年,鮮有區塊鏈和比特幣這樣的攪局者:一方面,擁有全世界都嘆服的顛覆能力,另一方面,又對基於其應用之上的事物產生極端分化態度。

2008年11月1日,一個迄今業界都鮮有人真正了解的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拋出一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並自己給出了解決方案——不到3個月的時間,2009年1月3日,中本聰用個人電腦挖出了50個比特幣,用於解決問題的區塊鏈技術也隨之問世。區塊鏈技術是金融科技( Fintech)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創新。作為去中心化記賬(DLT)平台的核心技術,區塊鏈被認為在資產管理、金融、徵信、物聯網、經濟貿易結算等眾多領域都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2010年末,中本聰完全退出了這一項目。除了比特幣項目之外,在整個互聯網上幾乎找不到這個神秘人物的任何痕迹。比特幣的官方網站域名bitcoin.org,註冊於2008年8月18日,域名和伺服器都託管在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家小型主機託管商(Louhi Net Oy)處。第一個使用比特幣的是個使用密碼郵件的人,身份無從查證。

數據顯示,2010年4月,一枚比特幣可以兌換3美分(0.03美元),合人民幣不到2毛錢。2017年3月3日,比特幣兌美元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一枚比特幣交易價格高達1290.79美元,摺合人民幣近9000元。然而,這並不是終結,在2017年年底,比特幣已經突破1萬美元大關,回顧過去8年,比特幣上漲了30多萬倍。

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發展緩慢,從比特幣誕生之後,就被外界遺忘在角落,而後隨著比特幣在國內價格飆升,才被業界關注。迄今為止,付諸應用的消息更是寥寥。為何比特幣能在各界質疑中脫離應用基礎堅挺猛漲?業界心理有過怎樣的變化?投資者這些年來究竟在炒什麼?

比特幣引進始末

2010年4月25日,比特幣首次公開交易市場價是0.03美元。2011年1月,比特幣交易價格首次突破1美元,達到1.06美元。隨後,《福布斯》雜誌上刊登關於這個新的「神秘貨幣」的報道,比特幣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催化,再度爆發性上漲。從2011年4月初到5月末,比特幣從86美分上升到8.89美元。6月1日,Gawker(美國互聯網八卦網站,已於2016年關閉)發表文章稱比特幣很受網上的毒品交易者歡迎(「絲綢之路」網站),並且在一周之內翻了不止三倍,猛增到27美元。所有在流通的比特幣的市場總價已經達到了1.3億美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國內信息發現,直到2011年7月,《南方周末》一篇《比特幣,史上最危險的貨幣?》報道中顯示,國內最早使用比特幣的人應該是江西某高校外籍教師,時間約在2010年10月。不過,幣圈垂直自媒體報道的信息顯示,創辦「Haobtc.com」的吳鋼應該是中國最早的比特幣礦工,時間大概在2009年末。彼時,後來被稱為「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尚未看到中本聰的論文。

2011年,國內對比特幣行業信息有詳細介紹的另一篇公開文章,來自果殼網翻譯美國《連線》雜誌的《比特幣興衰史》。文章描述了2011年比特幣在美國的異化過程: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預示著一種不祥。現實中的錢幣出現了危機,這樣戲劇性的價格飆升使人們將比特幣視作可以投機的商品。與此同時,媒體的關注正是當初中本聰所擔憂的過火。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召開新聞發布會,呼籲緝毒局和司法部門關閉這條「絲綢之路」,他把這稱為「我所見過的最無恥的網上毒品販賣通道」,並且認為比特幣是「在線模式的洗錢機」。

這一度是創始人中本聰最擔心的問題。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12月5日,在比特幣使用者開始提倡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捐款後,通常是簡練而且公事公辦的中本聰表現出不尋常的激動,他在比特幣論壇里發了一個帖子,寫道:「不,不要讓它進來,項目需要逐漸的成長,最終得以鞏固。我呼籲維基解密不要使用比特幣。比特幣在整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初級階段的小產物。你們不能一味地想要更多的零花錢,這種慾望可能會毀掉眼下我們的成果。」

記者注意到,當時比特幣已經吸引國人的參與,挖礦兌換成貨幣,是當時最主要的參與形式。此時,比特幣群中,大家討論最多的還是如何配置電腦挖礦,何時能夠回本。

「業界當時認為,在類似中國這樣的市場,如果沒有可供比特幣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出現,隨著挖礦難度的上調,人們失去對比特幣的興趣,只是時間的問題。」幣圈內人士回憶當時的形式時稱。

鼎盛期:半數交易者是國人

2012年,是比特幣銷聲匿跡的一年,也是醞釀反彈的一年。

2013年4月23日凌晨0點51分,國內慈善組織壹基金表示,已經收到117個比特幣,摺合人民幣將近10萬元。事後,據統計,壹基金在四川雅安地震中共接到了233個比特幣捐贈,按當時「匯率」計算,摺合人民幣近22萬元——這是網路貨幣比特幣第一次進入國內的公眾舞台。

同年11月19日,比特幣躥上人民幣8000元的高位,繼而在第二天回落近30%,引發市場關注。當時媒體報道,2010年、2011年低價進場的玩家們,在當時高位大規模甩貨,有人一夜暴富,身家千萬,有人一夜傾家蕩產,比特幣的賭博屬性暴露無遺。

國內監管層終於開始發聲。2013年12月5日,央行聯合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共同印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指出比特幣不是貨幣,只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參與和比特幣有關的業務,普通民眾可以在互聯網上交易但需自擔風險。

一方面,資本大鱷開始進場。2013年11月4日,三五互聯(300051.SZ)公告稱將與中金在線共同推進比特幣項目。三五互聯準備介入包括拓展相關廣告業務、研發挖礦機、投資私募管理、交易平台、支付中介、移動端電子錢包在內的比特幣產業鏈。另一方面,除比特幣之外,各種山寨幣也層出不窮。投資者認為,「上述數字貨幣大多24小時都可以交易,沒有漲跌幅限制,交易過程中,看著數字幣像過山車一樣,很過癮。」

截至2013年年底,比特幣市場在中國已經天翻地覆。據2013年12月10日比特幣均價網站的數據,當時全球58%的交易發生在中國,交易量達到8.27億元人民幣。

「當時大家認為,比特幣最早由中本聰開發出來。而中本聰持有最多的比特幣,合98萬枚,一旦中本聰在高位時將持有的比特幣全部變現,會造成市場暴跌。」上述幣圈內人士回憶。

情懷?賭徒?

近日,北大教授劉曉蕾在接受網易專訪時稱,貨幣有三個屬性:交易媒介、記賬單位和價值儲藏。價值儲藏,以及計賬單位都要求相對穩定的估值。而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價格波動率非常大,一天內價值漲跌20%並不是稀罕事。所以,加密貨幣目前還不具備貨幣的屬性。

劉曉蕾認為,雖然比特幣的發行上限是2100萬枚,但是各種加密貨幣的供給是無限的。甚至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ICO的方式推出一種新的加密貨幣。既然加密貨幣的供給是無限的,即使匿名交易的需求確實由加密貨幣來滿足,也未必一定由比特幣來實現。這就需要更多的假定,比如交易者們由於某種原因達成了共識,就選擇一種加密貨幣進行交易。這意味著,只要交易者不達成共識,理論上可以有無限種數字貨幣發行存在。

瑞士信貸在近日發送給客戶的一份關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報告中表示,全球97%的比特幣被4%的比特幣地址所持有。該行表示:「財富集中在一小群地址上——不論他們是個人還是交易所,意味著遊戲中的少數關鍵玩家可以對整個比特幣市場產生巨大影響。」那麼,玩家為何還要炒作比特幣呢?

比特幣吧的一位發帖者的態度或可作為註解:價值是你自己賦予的,你說它有價值它就有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營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對中企赴美投資影響幾何?

TAG:中國經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