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四念住:建立四念住的第三個理由

《瑜伽師地論》四念住:建立四念住的第三個理由

《瑜伽師地論》四念住(19):

建立四念住的第三個理由

文 / 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八:

建立四念住的第三個理由

三、第三義

復有差別:謂若依此造作諸業;若為此故造作諸業;若造業者;若由此故造作諸業。為總顯示如是一切,立四念住。

這是從業的角度,誰在造業的角度來安立四念住。這裡說的業是生死業。

「復有差別」又有不同的意義。「謂若依此造作諸業」這是一個意思。「若為此故造作諸業,若造業者若由此故造作諸業,為總顯示如是一切立四念住」。這四句話總起來是顯示:這樣的「身受心法」來安立這四念住的法門的。

認為有我在造業。「依此」,依止身在造業;「為此」,希求受造業;「造業者」,心是造業者;「由此」,由於心的種種思惟分別,分別善法或不善法造作種種染凈的業。佛從業角度安立四念住,一切業不離身、受、心、法。

當知此中:依止於身,造作諸業;為求受故,造作諸業;心能造業;由善不善法,能造諸業。

第一句「若依此故造作諸業」,「此」是指以身為依止處,眾生的身口意,以身為依止處,而造作各式各樣的業,以此顯示身念住。眾生的身口意,以身為依止處,才能造作各式各樣的業的。

第二句「若為此故造作諸業」,眾生為什麼要造作種種的業?就是為了希求享受!想要享受安樂,就是這樣的原因而會作種種業。或者遠離苦受而造作諸業。以此而顯示受念住;

「若造業者」,這是第三句。「若造業者」造業者是誰?「心能造業」,就是眾生的心。有情的心能做種種的策劃、種種的觀察思惟而造種種業,依「此建立心念住」。

「若由此故造作諸業」,這是第四句。「由善法由不善法去造作種種業」,或者為損害人而造作這件事,或者是為利益人而造作這件事。利益人而對於自己有利,或者是傷害他人對自己有利,造作種種業,以此顯示法念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萌萌噠佛教漫畫23聽經篇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