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裡農家用神秘食材製作美食,一天製作130多斤,收入300多元

山裡農家用神秘食材製作美食,一天製作130多斤,收入300多元

濟南仲宮鎮劉家村一帶,不少村民用傳承的老手藝製作一種酸漿豆腐。其製作工藝複雜而且累,技術即將失傳。雖然做豆腐是一件苦活,但是在這裡卻作為一種絕活和營生的手藝保存下來,做出了近似工藝品的豆腐。圖為賣豆腐的村民。

製作豆腐的黃豆大都是本地產的,先用石碾子碾碎,碾碎的黃豆泡起來等容易。

籃子里是製作豆腐的黃豆,簸箕里是已經碾好的黃豆。

磨好的黃豆在山泉水裡發泡,大約泡6個小時。山泉水摻著當地的黃豆兩種食材,卻將豆腐製作到了極致。

泡好的黃豆打出的豆漿,過濾掉豆渣,不然會影響口感。

過濾好的豆漿在大鍋里蒸煮,燒的是木材,在大火中熬制一個小時左右,煮豆漿的過程中要不停攪拌。這期間還要經過一道「殺沫」的工序。經過殺沫處理的豆漿,再煮沸的時候就不會產生新的泡沫,便於後續加工。

製作豆腐的神秘食材--酸漿,就是初次作豆腐過程中壓出來的漿水盛在一個專用缸內,由自身的乳酸菌發酵作用而變酸即為「酸漿」,酸漿利用其含的乳酸來製作豆腐,沒有任何添加劑和化學物質,又增加了有益菌的用途,可以說「原湯做原食」,所以酸漿豆腐是「綠色環保的豆腐」,真正的綠色食品。

點豆腐,酸漿分三到五次攪入豆漿中,要勻速不停攪拌,讓酸漿和豆漿充分融合,直到鍋中看到絮狀豆花。

煮沸的點漿後凝結成的豆花,看上去像蛋花一樣,很漂亮,熱乎乎的吃一碗,比街上的豆腐腦好吃多了。

豆花經過壓制一段時間,豆腐成品就做好了。一斤黃豆大約能出3斤左右的豆腐。酸漿製作出來的豆腐香滑甜嫩、豆味純正,不僅味美、耐久煮,更將豆製品的養生功用發揮的淋漓盡致。

村民到街上賣豆腐,仍沿襲著幾百年來的習慣,推著獨輪車,豆腐放進一個竹編的筐子里,敲著豆腐梆子。一塊豆腐一般40多斤,2.2元一斤,能賣100元左右,一般一天做3個豆腐,賣300多元錢,都是辛苦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界趣觀 的精彩文章:

山裡一戶村民家中的幾樣老物件,有些已經絕跡了,你認識幾件

TAG:視界趣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