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朝洛陽的七十歲老兵:那段令人動容,甚至落淚的歷史往事

唐朝洛陽的七十歲老兵:那段令人動容,甚至落淚的歷史往事

唐朝中期,安史之亂爆發,在平定叛亂中,唐軍六十萬在鄴城慘敗,死亡極多,為了補充兵員,大肆在洛陽一帶抓丁擴充兵力。

那一年,偉大的詩人杜甫路過洛陽,看到了那個讓人動容、心酸的老兵。

那一天,杜甫夜宿在一個小村子的一戶人家裡,家裡只有老漢、老妻這老兩口。

「老人家,怎麼沒見你的兒孫們」,杜甫問道。

「都陣亡了,朝廷征剿叛軍,他們都去參軍了,有兩個在收復洛陽時候死了,有一個在河東死了,前幾天聽同村一起去的人說,剩下的一兒,兩孫都在鄴城陣亡了」 ,老翁端坐著,平靜的說著,好像在說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也許是太多的悲傷,使他已經麻木了,老婦則在旁邊,忍不住又抽涕起來,紅腫的眼睛說明已經哭過很多次了。

杜甫一時無言以對。

「可惜啊,我已經老了,快七十了,不中用了。想我年輕的時候,跟隨王忠嗣將軍在西北,殺的那些胡人不敢靠近我大唐疆域,何等威風。可惜現在老了,要不我肯定再上戰場,去會會這些叛賊」 ,老翁接著說。從他挺直的腰背,很容易看出軍旅生涯的烙印。

晚上睡覺的時候,杜甫聽到隔壁的老翁一直在長吁短嘆。

天快亮的時候,杜甫醒了,這時,聽到隔壁的老翁起來了,在悉悉索索的穿衣服。

杜甫起來後,看到老翁驚呆了。昨天還拄著拐杖的老翁,已經扔掉了拐杖,穿上了一身唐軍的熟牛皮甲,背上斜背著唐軍戰刀。畢竟年紀大了,明顯能感覺到戎裝老人的力不從心。

老翁看著杜甫說:「這是當年在四鎮節度使王忠嗣將軍麾下效力的時候的鎧甲,後來回家了,留下來了,做為念想。原以為打了一輩子仗,可以安享晚年了,卻不曾想,到這把年紀,會再次用上了它。」

老翁回頭對老婦說:「兒孫們都死了,我活著也沒什麼意思了。現在國家叛亂還沒有平定,趁我現在還爬的動,再去投軍,為國家效力,為兒孫們報仇。」

說著,老翁打開柴門,走出家門,街坊鄰居們看到這種情況,都圍了過來。街坊們其實也都是些老弱婦孺,年輕力壯的不是去參軍了,就是去轉運糧草了,看到顫巍巍的老翁這副打扮,都感覺很心酸。

老婦從柴門後追了出來,沒跑幾步,就哭倒在路邊。已經深秋了,天氣很寒冷,衣裳單薄破舊的老婦伏在路上,隨著哭聲,花白的亂髮一顫一顫的抖動。

老翁趕緊回來,顫巍巍扶起老妻。

老婦哭著說:「你這一走,肯定回不來了,我們這是死別啊。你穿這麼薄,這麼冷的天,怎麼不讓我挂念你呢。聽著,你到了軍隊後,吃飯時要多吃點,別餓著自己了。」

老翁嘆了一口氣,安慰老妻道:「你放心我吧,我這次是去守河陽,河陽城很堅固,旁邊的土門也很堅固,黃河上還有杏園這個渡口,敵人沒那麼容易渡過來。你放心好了,這次的情況跟鄴城的不一樣,我去了,即使會戰死,也還早著很著呢。人生在世的,總會有一個生離死別的,這都很正常,你也不要傷心了。再說了,我是去為國效力,就跟我年輕時一樣,也是為咱們的孩子們報仇啊,你應該為我高興才是。」

老婦停住了哭聲,想起當年,還是年輕人的老翁從軍去西北,還是小姑娘的老婦去送他。也有傷感,卻沒有這麼憂愁。哎...,那時候還是大唐盛世,我們背後的村子那是現在這樣殘破,野狗橫行,狡兔穿房,院子裡面長滿了野草。那時的村莊,良田裡長滿了莊稼,家家戶戶人丁興旺,過著吃飽穿暖的日子。哎....,都是這個天殺的胡兒,安祿山。。

現在的天下,哪裡還有樂土啊,到處都是戰爭,到處都是殺戮,士兵們在流血,百姓們流離失所。我這一去,是要報效國家啊,也為後人爭來一份太平。

想到這裡,老翁堅毅的抬起頭,掃視了一眼自己的破家,自己生於斯,長於斯,卻不能死於斯的地方。又看了一眼頭髮花白蓬亂的老婦。

老翁堅定的說:「我走了,你多保重。」

杜甫能看到這時候老翁微微顫抖著的乾涸的嘴唇。

老翁轉身離去。

深秋早晨的薄霧中,那個顫巍巍,穿著熟牛皮甲,斜背著戰刀的背影,就這樣離開了杜甫、老婦、還有鄰居們的視野。

伴隨著老婦的號哭,杜甫也流下了自己的熱淚。

為紀念這位一面之緣的老兵,他寫下了《垂老別》: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老妻卧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坎坷路 的精彩文章:

劉禹錫:見誰不順眼就開撕,卻保護不了自己的寵姬

TAG:歷史坎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