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生物製藥業繁榮吸引國際人才 英媒:到中國工作更有前途

中國生物製藥業繁榮吸引國際人才 英媒:到中國工作更有前途

參考消息網1月19日報道英媒稱,大量投資與創新意味著在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的職業生涯要比以往任何時候看上去都更有前途。

英國《自然》周刊網站1月17日刊登文章稱,時間節點的選擇會對職業生涯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樣,在決定進入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市場時,不同的時機也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

文章稱,僅在10年前,當擁有海外經歷、在中國出生的科學家們受到祖國的飛速發展和日益多樣的金融手段的吸引,開始紛紛返回祖國之時,他們發現中國的製藥行業當時正被無廠家商標的產品所主導。但這些海歸人士沒有被嚇倒,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經濟的蓬勃發展,他們立即著手建立起了一個能夠發現和開發新葯的行業基礎設施。

如今,抵達中國的生物技術專家發現該行業正處於一個轉折點,已經具備創新的許多關鍵要素:一個正在培養出大批博士生和強大的基礎研究力量的大學體系,來自私營部門和公共部門的大量資金支持,與全球整合的管理條例,有志於在中國和全球發展的一群充滿活力的企業家領袖等等。

文章稱,他們還發現,中國還存在巨大的沒有得到滿足的醫療需求,尤其是在癌症、神經病學和糖尿病領域,以及迅速老齡化的人口。儘管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醫藥市場,但一些最有效的現代藥品卻沒有上市銷售。正在中國進行藥物實驗的紐約萬春藥業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黃嵐說,對學者和企業家來說,在過去的生物技術投資基礎上再接再厲是一個理想的時機。

文章稱,僅對醫藥研發公司的溫床、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進行了兩次考察,格雷格·斯科特就在那裡設立了一家生命科學諮詢公司。斯科特於2007年創立了睿科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並鼓勵其他人考慮遷往中國。斯科特說:「做做這件事!這是一種很棒的經歷。如果要我幫助某個人規劃自己的事業,那麼,作為美國以外最大葯業市場的中國必須成為其中的一個部分。」

文章稱,不僅僅是企業家和跨國葯企僱員,許多學術和科研人員也發現,到中國工作是一種令人興奮的職業遷移。雷·史蒂文斯是一位化學家,他以確定對識別藥物靶點非常重要的人體受體的晶體結構而聞名。史蒂文斯仍清楚地記得自己決定將妻子和學齡期的孩子連根拔起,從陽光明媚的加利福尼亞遷往上海的那一刻。同許多學者一樣,史蒂文斯曾多次訪問中國,但直到2009年,在對鄰近城市蘇州的同事們發表了一次關於膜蛋白的演講之後,他才做出遷往上海的決定。

史蒂文斯說:「最吸引我的一點是學生們對科學的激情和興奮。它贏得了我的心。」

文章稱,史蒂文斯所發現的對科學的激情並不是突然意外出現的。過去10年中,政府對生物技術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而形成了一種吸引科學家和企業家來到中國的力量。在過去6年中回到中國的200萬名海歸人士中,估計有約25萬人在生命科學領域工作。

文章稱,推動創新的舉措來自政府最高層,生物技術行業在政府最新的五年計劃中獲得了特別關注。最新的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稱,到2020年,生物技術部門應該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4%,而且應該有10到20個生物醫藥生命科學園,總產出應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目前在中國各地共有100多個生命科學園。

文章稱,在延攬生命科學人才方面,「千人計劃」尤其成功。「千人計劃」及類似項目所提供的慷慨資助與極高聲望可以提高申請人對僱主的吸引力,並使他們能夠要求獲得更高的工資。(編譯/林朝暉)

資料圖:肽谷生命科學園內一家生物醫藥研發機構的研發人員在實驗室內工作。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外媒:中國GDP首破80萬億大關 七年來增長再加速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