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西醫爭論喋喋不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7種病最好還是看中醫

中西醫爭論喋喋不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7種病最好還是看中醫

「我究竟是看西醫,還是中醫呢」?這是許多人生病時兩難的境地。近代,中西醫爭論已由來已久,沒有所謂的西醫之前,中醫大行其道,沒有爭議,也沒得選。明醫仁心也罷,庸醫害人也罷,普通老百姓也就等著號脈。

而現如今,技術的發展,醫療器械的輔助,科研技術的推動,致使西醫大行其道,因而西醫依據其標準,蓬勃發展起來。

不過,依我來看,如果將疾病比作是一棵大樹,那西醫注重的是這棵樹木本身的變化,而中醫則注重的是這棵樹周遭的環境,因而致力於「動態平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西醫更貼切現代人普遍的生活習性,這倒是實在,不過中醫作為我國流傳千年的文化瑰寶,自有其存在的醫學價值。而下面的6種病便能夠體現其價值,相較於其它疾病來講,中醫比西醫更能「治標又治本」。

1、過敏性疾病

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這一般屬於人體免疫系統紊亂,免疫系統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點,因而西醫的針對性很難起到效果,比如說過敏性鼻炎的脫敏治療,其往往也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葯後容易出現反覆現象。

而中醫則是跳出局部從整體進行調節,其認為過敏是由於正氣不足,邪氣得以入侵造成的後果,所謂的治療則是輔助正氣,排出體內邪氣,從而進行簡單治療就能收穫良好的效果。

2、兒科疾病

對於兒童,尤其是嬰幼兒患病,無法陳述其病情,而中醫兒科採用「望、聞、問、切」的方法,加上現代化的檢查,能夠更準確的診斷病情、對症下藥。比如說,像小兒哮喘、消化不良、遺尿等疾病,中醫治療的效果更明顯。

3、婦科疾病

婦科類疾病多是由於激素分泌紊亂,如果單純的調節某種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劑量,還容易引發體內的一系列的激素變化。而中醫從整體調節婦科也是一門強項。中醫認為,婦科疾病多是體內有瘀滯或是血虛,此時應採取疏肝補腎、養血活血等治療方法,效果極佳。

4、脾胃病

病程較長、機理比較複雜,最好是中醫治療,比如說慢性胃炎、腹脹便溏等。西藥多為單成分,不如中藥的個體化治療,也就是一人一方更容易貼切病情。

中醫認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藥幫助調節脾胃的升降,必要時配合疏肝,能夠很好的調節消化系統疾病。

5、呼吸系統疾病

中醫常常被稱為「慢郎中」,但其實這種觀點也不完全正確,實際上,在面對感冒以及發燒這些急性病的時候,相較於西醫來講,還是具有絕對優勢的,可以明顯縮短病情。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感冒了不用治,治不治都是七天痊癒」。之所以有很多醫生都是這樣講,那是因為西醫對治療感冒來講並沒有什麼特別有效的手段。比如說,如果是細菌造成的,那可以用抗生素,但抗生素又不敢多用;但如果是病毒性感染,那基本上就只有等待了。如果用中藥的辨證治療,那可能一兩天就能痊癒。

另外,像咳嗽、支氣管炎、扁桃體炎等疾病也適合用中醫治療,可以避免抗生素的使用。

6、非器質性疾病

有些人在平時很容易出現精力不足、疲勞乏力、頭暈目眩、口臭、便秘或是心情煩躁等癥狀,雖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經由西醫的化驗以及拍片檢查卻發現不了明顯的器質性異常狀況。

這也是中醫比較擅長的領域,可以針對性的選用藥材,做到「早治療」,以預防病情的加重。

7、慢性複雜性疾病

像慢性腎炎、風濕病、腫瘤以及中風的後遺症,如果是西醫,很可能會採取激素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

而中醫則是通過辯證選方,喝湯藥或是扎針灸,效果不錯,對人體肝腎功能的損害也小,而腫瘤患者還可以配合內服中藥以緩解化療的毒副作用。

8、大病初癒

一場大病後,患者多是會出現乏力、消化不良、盜汗、低熱等體虛癥狀。而此時採用中藥治療,能夠較快的恢復健康,從而避免對病症用藥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