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一歲女孩撒了一個謊,卻讓世界又亂了一次

十一歲女孩撒了一個謊,卻讓世界又亂了一次

就在前兩天,朋友圈和各種新聞媒體上都滿布著一條新聞:

一名11歲穆斯林女孩在星期五的報道中聲稱,在她和弟弟正在去學校的途上,一名男子曾兩次試圖剪她的頭巾。警方上周表示,這起所謂的襲擊案可能是一種可能的仇恨犯罪

這個小女孩僅僅是跟學校的校長和媽媽講了這件事。然而在學校負責人報警之後,這個事件就被一次一次放大擴展,政客們全都迅速冒泡,議論紛紛,安省省長韋德以及多倫多市長庄德利,甚至連加拿大總理Justin Trudeau, 都在tweeter上發帖子評論:

(我的心已經跳到被襲擊年輕女孩身上。加拿大是這麼一個開放和友好的國家,這樣的事件不能被容忍!)

然而,隨之而來的這則消息轟動了加拿大乃至整個世界!

加拿大警方在發布的消息中稱,「經過細緻的調查,警方確定,原新聞中描述的事件並沒有發生過,調查結案。」(打臉)

因此,一件子虛烏有的事件,怎麼會引起這會這麼大的關注呢

穆斯林婦女衣著面紗或頭巾,從外貌的角度來說,她們更容易被antisocial作為目標。在加拿大這個多元化的國家裡,成見可謂是家常便飯,很慶幸這件事沒有實際發生。

但是既然這麼一樁事件可以如此迅速地發酵,說明世界的歧視一直都存在。這個11歲小女孩的事件也的確讓市民知道,社會和這個國家的負責人對宗教文化是多麼地敏感

在希特勒的年代裡,「穆斯林」是征服者的標誌。甚至有人會說如果歐洲再出一個希特勒,他一定是個極端派的穆斯林。可見人們對穆斯林的偏見,相當於活靶子...

終究, 這是歧視。

一些很極端的本地白人認為,加拿大本土人應該團結起來攻擊「外地人」,以免被搶奪地盤和地位。這讓我想起從前的殖民時代,人們依靠爭奪領土,食物資源,爭鬥來刷存在感,追求所謂「握在手裡的名利」。

難道,我們的思想還限制在那裡嗎?通過排外的方式,獲得獨享?現在的我們都屬於世界公民,「排外」?閉關鎖國的想法只會伴著時間消磨。

NoJudge「(尤指真考之後)斷定,判斷,估計」

反思這件事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貼切的詞語。

這件事情一發生,所有人先是同情,無奈,然後是震驚和憤怒,還有一些迷惑。似乎大家都在問:「這個十一歲的女孩是如何成功地向全加拿大及世界人民撒謊的?」「是不是有什麼人在背後驅使她去干這一系列事情?」「那個男人是亞裔??想引起社會矛盾?」

事件的爆發,常常伴隨著花邊傳言的傳播。不同的人從他們的角度思考猜測這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但是,每個人過多的想法合在一起,就極有可能和實際事件偏差許多。

社交媒體的報道,諷刺,帶個人色彩的評論。平心而論,這樣會給一個對這則事件一無所知的人帶來想法上的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當我們看「專家」「社會階級人士」的評論和考量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被這些「權威」的人引導到一個極端的角度。

在心理學上,「權威人士」容易對其他人或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當人們越來越依賴這些社交媒體的時候,權威效應在這件事情當中也起了一定作用。人們把自己思考事件真實性丟在一邊,相互順從,到處傳播,放棄了自我思考的機會

人是社會的人,人的生活是以身邊的人和事為半徑畫圓,然後構成了他/她的生活。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我越發覺得接受從不同角度看待一些極端事件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放棄自己的思考能力。隨便評判,斷定一些人的所作所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特別是在一些世界關注度極高的事件中,我們更應該耐下心來,用第一手來源靠自己的思維去評判

返回到這個11歲小女孩謊稱一名男子試圖割下她的頭巾的事件中。這個女孩的家人在周三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向所有加拿大人表示誠摯的歉意」。這樣一個誠摯的道歉,你能接受嗎?

可以在下方的評論區跟我們留言,說出你的想法。

「越來越不寬容的警告信號」在暗中作祟,反省一下,我們有沒有因為人種,膚色,口音,言語就用模式化的思想框定某某是個怎樣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高黨 的精彩文章:

TAG:加高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