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狂飆突進的中國人工智慧AI人才缺口究竟有多大?

狂飆突進的中國人工智慧AI人才缺口究竟有多大?

近兩年外媒對中國人工智慧只有一個印象,那就是發展飛速。用狂飆突進來形容也毫不為過。中國傳統互聯網巨頭以及AI獨角獸創業公司的發展速度令人側目。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共擁有592家人工智慧企業,在智能語音、自動駕駛、計算機視覺和圖像處理領域有著飛速的發展。

2017年7月份,國務院頒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計划到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同年10月份,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並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擔任首屆理事長。

同時,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研究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於2016年就已突破100.60億元,增長率達到了43.3%。2017年增長率將提高至51.2%,產業規模達到152.10億元,預計到2019年將增長至344.30億元。

在這些大數據背後,是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急速發展擴展的步伐。以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為例,百度部署了百度雲、百度大腦、DuerOS、阿波羅計劃等大型人工智慧項目;阿里巴巴主要在移動支付、語音識別、圖文識別等領域搭建人工智慧;騰訊則注重在金融服務、內容、O2O、電子商務、應用這五大領域布局人工智慧。

當然,除過BAT三家互聯網馬車之外,近兩年中國還誕生了一大批人工智慧創業公司,這些AI領域的獨角獸的驕人成績令國外公司都為之側目。諸如,中科院旗下的寒武紀就以1H16、1H8、1M三款人工智慧處理器獨步天下;曠視科技打造的基於計算機視覺的圖像識別和深度學習雲平台為國內一眾智能手機廠商提供了面部識別解決方案;商湯科技的人臉識別,視頻分析,文字識別,無人駕駛,醫療影像識別等技術則在業界遙遙領先。

不過,對於中國的人工智慧來說,飛速發展和巨大的產業規模所帶來的並不都是歡聲笑語,還有不得不面對的人工智慧人才短缺的問題。當然,AI人才短缺不僅中國企業要面對,美國企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只不過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高端AI人才培養、具備AI研究人才方面比美國要更緊迫一些。

據悉,國外研究機構LinkedIn(領英)在去年就發布了《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數據顯示,在2014-2016年三年期間,通過領英平台發布的AI職位數量從2014年的5萬飆升至2016年的44萬,增長近8倍。報告指出,對於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而言,早期是人才與技術研發的競爭,中期則是商業場景的競爭,現階段仍然聚焦在人工智慧人才和專利方面的競爭。

近期,LinkedIn(領英)公布的2018年《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數據顯示,基於LinkedIn平台的AI技術人才數量超過190萬,這其中美國佔到了85萬,中國僅佔5萬人左右,排列世界第七。對此,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副主任周明曾在2016年向媒體透露,中國人工智慧技術領域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這遠不能滿足國內數量龐大的人工智慧企業對高端人工智慧技術人才的需求。

因而對於AI技術人才的爭奪,已經在中美兩國的熱土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近段時間,中國政府就宣布了將斥資138億人民幣,在北京市門頭溝建設一個人工智慧(AI)工業園區,為中國發展人工智慧所需要的龐大的、高水平的AI人才隊伍做支撐。

與此同時,國內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滴滴等互聯網巨頭均在在美國矽谷設立研究院,以試圖搶佔美國的高端AI技術人才;矽谷巨頭谷歌公司也在去年宣布將在中國北京成立AI研發中心,在中國進行人工智慧相關研究。加之,近年來許多中國優秀畢業生都離開了中國加入美國或以色列AI實驗室,中國在人工智慧AI人才領域將面臨國外企業更加激烈的競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緣分之愛 的精彩文章:

共享出行水很深,被曝滴滴已在杭州成立代號為「黑馬」的事業部

TAG:緣分之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