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第一上求 第二下化 不是等成就後再來教化

第一上求 第二下化 不是等成就後再來教化

華嚴經十住位的第二住是治地住。「第二治地住菩薩,應當發起如是心,十方一切諸眾生,願使悉順如來教。」

初發心住是把心安住在上求佛道上面。治地住發起心,他是要教化眾生使他順如來教。

一個是上求,一個是下化。在這個上求下化當中,怎麼樣子去運作?上求是第一,下化是第二,先上求佛道,其次下化眾生。但是這不是說等你成就以後再教化眾生。(什麼叫成就,等到何時?與眾生沒有緣怎麼教化?)

住是安住。安住有兩個意思,我們這樣看不出來,住是安住,就把心安住在那裡。安住另外有一個意思就是解,了解的解,解釋的解。你安住在這裡,你要解,心要明白。不是安住在那裡就好了,要明白。然後十行位才告訴我們實踐力行。

現在你把它弄清楚,心安住在這裡。弄明白了以後,再下一個階段才是行。行完成以後,我們迴向叫擴大,要把它擴大出去。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是發菩提心後修行的次第,位位進升。在華嚴講圓融無礙,一位又具足一切位。

十住位、十行位,都很簡單,十迴向位有十一卷經文,為什麼講那麼多,擴大的時候就要你理事無礙。難是難在無礙上面。信解行證,住就是解,所以我們在十住這個地方,要把它弄得清楚明白。

上求佛道簡單,下化眾生也簡單,把那個佛道拿來化眾生,就不簡單。事簡單,理也簡單,理事要無礙,就不簡單了。

世間事是世間人做的,我們通常不論。第一個要論的,就是理要通達,理要通達,這是阿羅漢的境界。理事無礙,這是菩薩的境界。事事無礙,法身大士的境界。

理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三個不一樣。在四法界當中,告訴我們修行的狀況,層次相當多。

所以我們在這個住位裡頭,特彆強調的是解的部分。(海雲講演華嚴,圓明心要筆記!)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名列八艷之首 書法亦絕 老少戀造就一段傳奇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