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黃田園攜新書《易經文明觀》於南京開講座

黃田園攜新書《易經文明觀》於南京開講座

揚子晚報訊(記者蔡震)1月20日下午,美國夏威夷大學政治學博士黃田園先生攜新書《易經文明觀:從易學到國際政治新思維》,在南京舉辦講座。此次講座主題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從文明互鑒到人類協作」。黃博士提到《聖經》中「巴別塔」的例子,從語言的源起,談到語言、協作、以及文明的關係,從而談及中西方文明的區別、一帶一路背後的中華文明觀。

黃博士談到,中華文明是人類全面發展的重要部分,世界的發展需要各種文明的綜合發展。中華文明早期的視野是寬廣的,中國人強調一種開闊的融合與包涵。不像西方早期有些宗教是排他的,構想一個單一秩序的世界。可以說,中國文明是謙虛的文明。《易經》中有一卦是《謙卦》,中華民族在多數時代都是願意學習的,同時兼顧自我才能的發揮和貢獻,非排他,而是強調一種兼容,以包容的心態面對世界。要提倡文明之間的共處、融合、互鑒、交流,不斷學習,在經濟、醫術、科學等諸方面都要參與、對話、學習、合作,然後互動、分享、共享,這個是中華文明的發展之道,這是值得全人類學習的人文精神。

黃博士強調,《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中華文化的「根源」決定了中國人的基本特點,也影響了我們對待世界的方式。許多西方人不容易理解華人的東西,誤解華人的東西,都可以在《易經》中找到答案或文化的根源。比如,《易經·乾卦》講「自強不息」,不是說跟別人去爭,而是通過自己的拼搏來創造幸福,以自己的卓越進而影響、帶動他人、這是一種仁道精神,也是一種王道精神,是要讓大家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地暴力征服。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易經》是一部關於如何實現和平與和諧的經典。

《易經》哲學重視天地人的關係,怎麼樣「修己安人」,怎麼樣去「和」天下。西方的個人主義,強調個人利益;西方經濟學是圍繞著個人利益最大化來的。《易經》告訴人們,你追求利益最大化不一定就是吉,也有可能是凶。儒家思想不是什麼抽象的原則,而是很現實的問題。一個人要善於合作,樂於合作,特別是不要太計較輸贏,才能「趨吉避凶」,行得穩,走得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如此,狹隘的民族主義、霸權主義不可取。不要文明的對立和衝突,而要文明之間的共處、融合、互鑒、交流。比如: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要義是共商、共建、共享,體現出我國的外交政策秉持著正確的義利觀。因為,一帶一路不具備排他性,不是以大欺小,不是以強凌弱,不是財大氣粗,不是把其他弱小國家作為我們實現私利的工具,而是充分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和選擇,追求互利共贏。中國在一帶一路中做到了儘可能地尊重包容別國的要求或者價值觀,也特彆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盡量要教會弱小民族,讓當地人能參與進來,拉動當地就業和當地的經濟發展,他們發展好了,反過來對我們也是一種自然地促進。不能像賬房先生那樣算小賬,只算眼前,要立足長遠。我們更不能要求一帶一路馬上要立竿見影地給我們國家帶來多少(掠奪來的)財富,或者不能說我們要利用這個來形成一種排他性的利益集團,對抗別的大國,或者也不是說我們要通過一帶一路去搞殖民去侵略別人,這些都是陳舊的國際政治思維。《易經文明觀:從易學到國際政治新思維》中的「新」其實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返本開新,提倡中國新理念,超越陳舊的國際政治邏輯,讓更多的人心靈上受到觸動,讓世界人民受到啟發,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

《易經文明觀:從易學到國際政治新思維》由世界著名哲學家、易學家、管理學家成中英先生與其弟子黃田園博士合著完成,是第一本將《易經》哲學運用於國際關係學領域的理論書籍。全書以「文明觀」的特殊人文視野和獨特的智慧視界,闡述和詮釋了《易經》所蘊含的文明理論、和諧思想、道德力量、生生觀和創化論,以易學理論為第三隻「智慧眼」,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透視、洞見當代國際政治與關係的紛繁複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易經》隨卦——隨遇而安,隨時而動,隨時而變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