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密林深處藏吳哥

密林深處藏吳哥

——越南、柬埔寨遊記之四

2018年1月12日,出行的第四天我們來到柬埔寨的暹粒,去探訪與中國長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並列的「東方四大奇蹟」的吳哥城和吳哥窟,也叫大小吳哥。

說到吳哥,就不能不提法國博物學家亨利.穆歐。1860年,亨利為了尋找珍稀的植物標本而鑽進了柬埔寨密林深處。在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他意外地發現,在濃密的樹影之中,竟突然出現了一批巨大的石雕佛像、寶塔和寺廟——整個就是一座古城。

眼前的景象令亨利驚訝不已,極目望去,他好像走進了一個神話世界:到處是雄偉莊嚴的廟宇,到處是精美絕倫的石刻和浮雕,有形態各異的大象、飄逸優美的仙女、慈眉善目的大佛。幾百座風格奇特的寶塔,龐大得驚人的水利灌溉系統和寬闊筆直的大道。但這裡卻沒有一個人的身影,這是一座荒廢了的古城。這就是吳哥。

他後來寫道:「那比古希臘和古羅馬留給我們的任何東西都更壯觀。」然而,這麼輝煌的古城,這麼多精美的建築,為何被人遺棄,隱沒在莽莽林海之中?穆歐深感不解,而且至死也沒明白,因為他在發現吳哥的第二年就得熱病去世了。三年後,穆歐的所見所聞由他兄弟在歐洲發表,吳哥的名字由此轟動了世界。

由於這一地區周圍人煙稀少,到處是參天大樹,藤蔓密布,高大的榕樹和木棉樹四處伸延的樹根已把那些巨大精美的石刻雕像層層纏繞,古寺廟宇群、蓄水池、運河等已長滿雜草,難於辨認。經過多年來考古學家們的清理,才使大量寺廟恢復了本來面目,陽光再次照射到沉睡達幾個世紀的吳哥古城,人們總算揭開了這座古城的一些秘密。

吳哥在高棉語的意思是「城市」。有關高棉帝國的傳說始於公元一世紀扶南王在湄公河三角洲建立之時,扶南疆土的開拓者是國王范師蔓(約205~225年在位)。由於扶南的地理位置極為優越,湄公河地區正處在連接印度和中國的商路上。4世紀到5世紀時,扶南進入了鼎盛時期,扶南王國的祖先大力推廣和印度的貿易往來,使該國商業繁盛達幾百年之久。

後來扶南王國被真臘征服。第一個統治真臘和扶南的國王是拔婆跋摩(598年即位)。8世紀下半葉高棉藝術臻於全盛時期,耶跋摩二世(802~850年在位)統一了高棉,創立了一種新國教,通過特定的儀式封自己為神王,此後,國王被奉若神明。

耶跋摩二世登基不久,就宣布在金邊湖北部建立新都,這就是吳哥。這裡後來成為不斷擴張的帝國的中心。在接下來的200年里,高棉帝國向北延至中國,向南擴展至馬來半島,佔據了今柬埔寨、寮國、泰國和越南的大片地區。

其後蘇耶跋摩一世(1002~1050年在位)統治高棉時期,建造了吳哥殿皇宮。100年後,柬埔寨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蘇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為了供奉毗濕奴而建造了吳哥窟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最後一位建造高棉寺廟的國王是閻耶跋摩七世,他建造了與吳哥窟相埒的吳哥通王城,其功績可與蘇耶跋摩二世媲美。

經過5個世紀的營造,吳哥終於建成了世界上最為華麗的廟宇和城市。高棉人在吳哥城周邊地區建起了大約600座寺院,鋪設了多條寬闊的大道以連接首都及帝國其他地區,還為旅行者夜宿準備了棲身之地。

現在的吳哥遺迹群包括9世紀到15世紀的多處遺迹,其四面延伸400平方公里。在建廟的同時,還挖掘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兩座人工湖,其城市居民至少在100萬以上。

吳哥遺迹的精華是吳哥窟。吳哥窟又稱吳哥寺,梵語意為「寺之都」,歷時三十多年才得以建成。吳哥窟是按照事先做好的設計圖建造的,其布局非常合理,莊嚴勻稱,比例和諧,無論是建築技巧還是雕刻藝術,都達到極高水平。

吳哥窟規模宏大,是錯綜複雜的宗教建築群,包括台基、迴廊、磴道、寶塔,全部建築都用砂石砌成,石塊之間無灰漿或其他黏合劑,全靠石塊表面形狀的規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結合在一起,細部裝飾瑰麗精緻。

吳哥窟的藝術傑作,不僅表現在吳哥窟的建築本身,還在於它處處精雕細琢的浮雕石刻。據說,全部吳哥窟的浮雕、塑像超過18000幅(尊),堪稱人間珍寶。吳哥窟的浮雕極其精緻,且富有真實感,是高棉王朝時代藝術的精華。

浮雕手法嫻熟、場面複雜、人物姿態生動、形象逼真,當時已採用重疊的層次來顯示深遠的空間,堪稱世界藝術史中的傑作,表現了高棉能工巧匠的卓越藝術才能。

但在15世紀初,吳哥突然人去城空。在此後的幾個世紀,這座豪華壯麗的古城被莫名其妙地遺棄,變成了樹木和雜草叢生的林莽與荒原,只留下一片廢墟,隱匿在叢林之中。

歲月流逝,人世滄桑,當年緊靠湖岸的吳哥城,現在已離湖20多公里,鳥兒播撒的種子,在屋頂和院牆上生根發芽,使得數以萬計的精美雕塑早已變得面目全非。直到19世紀穆歐發現這個遺迹以前,就連柬埔寨當地的居民對此也一無所知。

吳哥到底遇到了什麼滅頂之災,歷史沒有記載,現代學者則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或許是當時的吳哥城流行了一場瘟疫,導致了城市的毀滅。也有人把這歸於外敵入侵,並明確地指出它是被泰國軍隊攻佔所致。但瘟疫不可能使全城居民無一倖免地全部死去,而據歷史記載泰國軍隊撤離後高棉王朝還存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此這兩種解釋都難以成立。

還有一種較有影響的說法是高棉的佛教徒原來信仰大乘教派,吳哥的佛教建築也是這時興建的,但後來該國僧眾改信小乘教派,於是這些大乘教派建造的寺廟就被廢棄了。這種說法看似有理,其實仍有疑問,首先大乘、小乘都是佛教內部的派別,雙方對教義的理解雖然不同,但崇拜的神佛並沒有什麼兩樣,因此沒有廢棄寺廟的必要。

其次吳哥並不僅僅是純粹的寺廟群,它還是吳哥王朝世俗的都城。據考證,在吳哥地區最繁華時曾有上百萬人口居住。即使教派改變,這些人都到哪兒去了呢?

還有人認為是因吳哥後期國王營造寺廟過甚,民眾不堪忍受導致起義,奴隸們殺死貴族之後逃離了這座城市。可是,不論是瘟疫、戰爭還是奴隸起義都是簡單的猜測,因為吳哥遺址並沒有受到任何人為或者戰亂破壞過的跡象,這裡既沒戰爭痕迹,也未見殺戮的屍骨,一切都似乎消失於自然之中。

吳哥,世界古代文化的奇蹟,也是世界古代文化的難題。

吳哥窟的石縫裡在建築時曾經鑲嵌珍寶,結果後來被人反覆挖掘,坑痕累累,據說日本人就是盜寶者之一

這個位置據說是中心點,在這裡拍照估計有特殊的吉祥意義吧?

遊客和模特拍照,估計是收費的服務項目,不知道一次要多少錢

這位坐在窗框里的西方美女,與東方神廟的建築自然契合,堪稱絕配

吳哥窟里的出家人

吳哥城裡,居然發現大聖,正在大快朵頤,估計是遊客的饋贈

中間那裡身著的是漢服,給人以穿越之感。

讓我驚訝感動和敬重的,是這位西方老年輪椅遊客。我一個健康人出遊尚感體力不支,可以想見她會克服多少困難,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完成這次訪古尋幽之旅?

吳哥城裡,還有12生肖塔,與中國不同的是他們用貓來代替兔,其它生肖都一樣。

這是斗象台,就好像古羅馬的鬥牛場一樣,大象在草坪里廝鬥,國王和貴族們在高台上觀看欣賞

吳哥窟外,遊人如織,居然還有在此拍攝婚紗照的,別有紀念意義吧!

12日當天還參觀了塔布籠寺、女王宮、巴戎廟等景點,篇幅關係,不再一一介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微夕陽紅 的精彩文章:

TAG:微微夕陽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