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焦慮嗎?這有良方!

你焦慮嗎?這有良方!

策劃 | 馬瑩瑩

編輯|廖秋雯

「你焦慮嗎?」當小編把這個問題在一個15個人的大辦公室拋出來的時候,得到了14個「是的」回答。

唯一一個答「不焦慮」的美女,已經在第二天小編寫稿時,發來抱怨——

「都怪你問焦不焦慮,大家都焦慮,就我不焦慮,我總在想我這是怎麼了,搞得我現在也焦慮了!啊啊啊啊啊~~~」

50後60後焦慮養老問題,70後80後焦慮職場和育兒問題,90後焦慮職業發展和婚戀問題,00後焦慮考試升學問題,10後焦慮課外輔導班問題……

各行各業也在焦慮,傳統行業焦慮被新興行業一夜革命,新興行業焦慮哪天被更新的技術顛覆,成功如馬雲,卻依然經常睡不著覺……

社會如陀螺旋轉,焦慮如一張網,誰都無處可逃。

無法判斷是否焦慮?

先來看一張趣圖,測試一下你的焦慮程度。一直盯著下圖看,你會看到怎樣的現象?

A. 有小黑點在閃動

B. 有很多小黑點在快速閃動

C. 黑白分明,沒有小黑點在閃動

答案文末揭曉,嗯,就是要哄著你看完這篇文。

這個多變且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正在毫無顧忌地放大我們的焦慮。你一小時刷30次朋友圈,擔心錯過每一條狀態,你工作三年月薪 5000,臉上寫滿了無力感。90後焦慮地脫了發,80後焦慮地拿起保溫杯,70後陷入老無所養的恐慌中,同時還有「知識焦慮」「閱讀焦慮」「肥胖焦慮」將我們內心的平靜敲得粉碎……有人說,這是一場全民焦慮的大狂歡。那麼在學會自救前,讓我們先來了解焦慮。

GIF

大腦運作模式註定焦慮必然存在

沒有人願意接受自己的焦慮,因為它一定程度上會反應出我們的脆弱。但其實,焦慮只不過是人類的諸多中情緒中的一種,就像是快樂、沮喪、生氣一樣,與我們如影隨形。焦慮也不只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產物,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屬於他們的焦慮。

科學家通過對大腦結構及大腦皮層的分析,為我們提供了看待焦慮的新角度,他們認為:焦慮是永恆存在的,而且是無法消除的。

先從大腦中的動物爬行腦說起,它包括了腦幹和部分小腦,是遠古時期人類就形成的一部分腦,也稱遠古腦。它的作用就是讓人類能從遠古時期一直生存至今的原始能力,即生存模式,當我們面對危險的時候,遠古腦就自動開啟生存模式,指令做出「搏鬥」「逃跑」等反應。

其次是邊緣系統,包括下丘腦、海馬體及杏仁核,與情感、直覺、逃避等行為相關,是我們處理情緒的地方。當我們的遠古腦感知到「不確定因素」後就會發射信號到杏仁核,當杏仁核受到弱電流的刺激,人們就會產生焦慮、恐懼等情緒。

這也就是說,當我們遇到不確定因素、感受到不安全時,我們的大腦就會按照從上百萬年前流傳下來的模式開始運行,從而產生焦慮的情緒。所以,焦慮就象個黑洞,越掙扎越深陷其中,想克服焦慮能做的就是帶著焦慮生活而不讓其影響到你。

羅洛.梅同樣在《焦慮的意義》一本書中提到:「焦慮是人類的基本處境。」

如果沒有焦慮,你會怎樣?

了解了大腦的運作原理,會不會覺得焦慮其實沒那麼不可接受了?在《控制焦慮》一書中提到:「適度的焦慮感有助於驅使我們追求人生目標,保持風險防範意識。」焦慮不僅有利於生存,還有助於自我成長。耶克斯?多德曲線說明,太低和太高的焦慮都會讓我們喪失行動力,而適度的焦慮能良好地促進我們行動。

不妨讓我們來一次假設的逆向思維,如果沒有焦慮,會怎樣?

現在的小日子挺好的,不用再努力了;

錢夠花就行了,不用升職加薪;

孩子需要教育?學那麼多幹嘛,快樂就好……

當你拒絕了挑戰,安逸得躺在十指可控的安逸圈,讓生活變成了日復一日的Ctrl+C,然後內心的慾望小人跳出來了,你真的甘心嗎?不是有一句話說,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一眼就能望到老死的時光。

人是慾望的動物,所以,沒有人會活得原地踏步。這樣看來,焦慮與成長的確是相伴相生的。無焦慮,不成長,但是我們要學會把焦慮調控在健康的閾值內,當焦慮變成了焦慮症,就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

在美國,焦慮症患者的比例在18%左右,是抑鬱症患者的兩倍。以下是6種常見的焦慮症表現。

1. 特定對象恐懼症:比如飛機、電梯、深水、某種動物等,你的潛意識裡認為這些事物本身就是不安全的。據統計,約有 12%的人患有特定對象恐懼症。

2. 恐懼症:這是一種受到恐懼刺激時在心理或生理上出現的恐懼反應,比如心悸、呼吸急促、眩暈、出汗、顫抖等,這往往會引發一系列逃避癥狀,嚴重則會限制人的活動意願。約有 3% 的人患有恐懼症。

3. 強迫症:腦子裡反覆出現讓你感到困擾的想法和畫面,也會強迫自己實施某些行為。大約 3% 的人患有此症,這種焦慮通常也容易導致抑鬱。

4. 廣泛性焦慮症:表現為對各種事情感到廣泛而持久的焦慮。患者總是想像各種可能出現的消極結果,以及該如何應對。這種癥狀通常會導致一些生理性的反應,比如失眠、肌肉緊張、腸胃問題等。大約 9% 的人有此癥狀。

5. 社交焦慮症:害怕被他人評論,尤其是在社交場合。在公共場合結交新朋友也會感到局促,對社交會過度擔心,甚至孤僻不群。約有 14% 的人屬於這個類型。

6.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在經歷過某種威脅或者傷害後出現的過度恐懼,患者通常會噩夢,或者幻覺重現中再度體驗創傷,並會極力逃避各種可能引發回憶的情形。他們也會表現的易怒、緊張、反感、恐懼,甚至感到抑鬱和絕望。約有 14% 的人受此折磨。

焦慮不可怕,這有葯!

GIF

雖然焦慮無法消除,但我們完全可以藉助一些小技巧來降低焦慮。比如聽音樂、運動、吃東西……

小編的同事暨美女漫畫家「洛克菲勒大表舅」就支招,她對付壓力的方法就是每天早起去食堂吃早飯,一方面可以為每天的時間留出更多的餘量,另一個方面,吃飽了整個人都有活力了!

小編有個佛系朋友也是腦洞大開,請看我們的對話:

但是這些方法治標不治本,小編通過研究,在此給大家奉上兩招:

第一,數(觀)呼吸,也就是常說的冥想。科學研究表明,在數呼吸等等正念冥想的練習下,可以降低我們邊緣系統中杏仁核的活躍度,從而減少對焦慮情緒的感知力。

當你覺得焦慮的時候,就立刻靜下來做幾次深呼吸,可以有效讓自己從負面的情緒中脫離出來。平時在家就要多加練習,每次最好持續10-15鐘左右,訓練好你的「杏仁核」,這樣當焦慮情緒侵襲的時候,你才不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第二,記住一個公式:焦慮=慾望值—能力值。當你的慾望太大,能力又不及時,焦慮值就越大。所以減少焦慮,可以嘗試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一切隨緣,但如果你實在無法佛系,那就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身強大到可以hold住一切,也是可以控制好焦慮值的。

《身份的焦慮》一書中說:「生活似乎是用一種焦慮代替另一種焦慮,用一種慾望代替另一種慾望的過程。」所以,焦慮沒啥可怕,就和你會開心會難過一樣,焦慮無法避免,提升自身的心理耐受力,修鍊個人技能,才是全民焦慮時代的自救大法。

好了,到了公布答案的時候了。

圖中有黑色的小點在閃動在生活中有壓力。你是一個生活中壓力特別大的人,有時候一件小事情都會讓你不開心,面對問題時,也是找不到好的解決方法。所以啊,不管是職場中還是學業中你都是有壓力的。

圖中有很多黑色小點在快速的閃動在生活中的壓力相當的大。你的生活壓力更大,有時候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要如何的快樂,即使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在你面前,你也會覺得這沒有什麼,所以常常讓自己陷入痛苦,身邊的人也不會很快樂。

圖中黑白分明,沒有小黑點在閃動你有一雙嬰兒般的眼睛。你內心單純,慾望比較少,即使是一件複雜的事情你也會想的很簡單,感覺沒心沒肺的!不過這樣的人才會快樂哦!

今天,你焦慮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

責任編輯 | 馬瑩瑩

平台編輯 | 王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石油報 的精彩文章:

海上噩夢:曆數全球十大油輪泄漏事故

TAG:中國石油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