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代繪畫發展史》

《宋代繪畫發展史》

新書推薦

榮寶齋出版社

宋代繪畫發展史

作者:佘城 / 著

出版發行:榮寶齋出版社

版次:2017年9月第1版

印張:28

裝幀:精裝

定價:98.00元

ISBN:978-7-5003-2031-9

內容簡介

宋代是中國繪畫發展史上發展景況最興盛發達,繪畫人才最傑出繁多,畫學規模最恢宏精深,尤其是寫實主義臻達極致、古典畫風邁登頂峰的時代,被稱作畫史的黃金時期,是中國繪畫藝術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書共分作六章。第一章,介紹了宋代以前的繪畫發展情形。第二章,介紹了宋代繪畫本身具有的特質:兼備「真」、「理」、「意」、「神」、「趣」於一身,堪稱空前絕後的特徵和高度,說明了宋代繪畫之所以迥異於其他朝代的原因。第三章,介紹了宋代繪畫興盛發展的原因。第四章介紹了北宋繪畫發展的情形,內容分為背景概述,佛道、鬼神畫,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畜獸、龍魚畫,屋木、舟車畫,外族、人騎畫,墨竹、水墨雜畫等門科。每節內再選擇該門科成就傑出的有代表性的畫家,介紹其生平、繪畫藝術特色、流傳或存世墨跡等。第五章,介紹了南宋繪畫發展的情形。第六章,介紹了宋代繪畫理論著述的情形。

本書對宋代豐富翔實的繪畫史料、流傳存世的大量畫作進行了搜集整理,條分縷析,有論有敘,圖文並茂,不少觀點新穎獨到,對有志於深入了解和研究宋代繪畫的專家讀者大有禆益。

作者簡介

佘城,1938年7月生,祖籍浙江省蘭溪縣,曾任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台北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後被聘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客座研究員。曾於各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著有《中國歷代畫家存世作品總覽》、《北宋圖畫院新探》、《明代青花瓷之發展與藝術研究》等,是書畫史論、鑒定、收藏界資深的專家學者。

內文精選

緒言

在中國歷史上,宋代是一個佔有極其重要地位的朝代。

宋代國祚長達三百餘(公元960—1279)年,由於國家一直處在外族強鄰的侵擾壓迫下,文治武功方面,固然不足與其前的漢唐比擬,就連其後的明清也難相提並論。然而在文化藝術方面,卻能凝聚力量大力發展,成就斐然,成為中國藝術史上最輝煌燦爛的一個時代。

在宋代多面向的藝術文化發展,舉凡文學的古文、詞、書法,器物的瓷器、雕漆、織綉、玉器、緙絲,等等,都有傑出的成就,堪與唐代爭鋒或有超過之,其中最為耀眼的厥為繪畫一項。宋代繪畫發展情形,不僅盛況熱絡空前絕後,而且畫學成就震古爍今,允為中國繪畫史上的黃金時代。

宋代繪畫發達有其必然的條件。首先,得感謝先前的祖先們為其開啟了大好前途。宋代處在中國文化發展歷程的中樞,繪畫在其之前,已是經歷過許多朝代漫長一段歲月的演進,思想技藝等方面累積了深厚的基礎,規模宏具,技法大備,宋代畫家們在即有的成就上順勢開拓,水到渠成,高屋建瓴,自然取得更高更大的收穫。這是客觀的因素。

其次,來自本身時代背景環境的關係。宋代立國政策右文左武崇尚文藝,倡導鼓勵之下,皇室宗親愛好書畫文藝者眾多,士夫文人階層更是踴躍參與活動,上有所好下必趨焉,帶動民間社會蓬勃的風氣。與此同時,宋代社會也興起鑒賞收藏書畫的嗜好,上至朝廷下至民間競相搜羅,更引發對繪畫的熱衷。再是全國各地廣建宮殿、寺觀等,從事裝飾,造成大量繪畫人力與製作的需求,促進社會興發的風氣。宋代是個多元藝術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前面說過它的文學、詩詞、書法、工藝製作,等等,都有極高的成就,各種思想的相互激蕩,更能誘發激勵繪畫創作思想的產生。然而,對於宋代繪畫發達真正具有直接影響的,應該是翰林圖畫院的設置,畫院是由朝廷設立的繪畫機構,宋代雖非創始者卻是組織功能發揮最完善的朝代,不僅成為宋代繪畫發展的領導中心,培養優秀畫家的搖籃,更是社會有志於繪畫者發揮理想追求榮身出路的所在,這是造成宋代社會繪畫興盛始終不衰的重要原因;今日流傳在世的古畫跡中,宋畫佔有極大數量,當日畫院眾多的畫家生產了大量的畫作,居功不可沒。其他如宋代理學昌盛,理學講究窮理盡性、天人合一,等等,畫家受到社會風氣浸染,熱愛自然謳歌生命,樂於用畫筆去觸發萬物的生髮。文人喜愛雅集博古鑒賞,品題書畫蔚為時尚,形成繪畫文學風行一時。又如禪宗流行,文人相互喜斗禪機,深思冥想的思維方式浸淫繪畫思想。以上種種,這些主觀、客觀因素都影響到繪畫的發展,促成宋代繪畫的昌盛發達與特色的形成。

……

內文節選

第四章 第九節

文同與建立之「湖州竹派」

凡是談論中國墨竹的發展,必定不會忘記提到一人,便是文同。他稱得上是畫史上聲譽最隆的一位墨竹畫家。

文同的生平事略,見載於《宋史·本傳》、《圖畫見聞志》和《宣和畫譜》。根據這些記敘綜合所得:他名同,字與可,號石室先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等。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生於宋真宗天禧二(公元1018)年。他出身世族家庭,幼年即聰慧過人,發奮讀書。二十歲左右,已經博通經史諸子,為當時守成都的文彥博所讚賞。仁宗皇祐元(公元1049)年,登進士第,次年放為邛州(今四川邛來縣)軍事判官,後來又兼攝蒲江、大邑政事。至和元(公元1054)年,調靖難軍節度判官。嘉祐四(公元1059)年,以試館職判尚書職兼編校史館書籍召入京師,不樂官職,屢請調回故鄉,後以父死丁憂得准歸返四川。其後一直在四川地方為官。直到神宗熙寧三(公元1070)年,才又入朝擔任太常理院兼編修大宗正司條貫職務。當時正值王安石勵行新法之際,他被歸入舊黨,次年降級以太常博士知陵州(四川仁壽縣)外放。八年,調任洋州(陝西洋縣)太守。元豐元(公元1078)年,他被召往京師,旋奉命赴任湖州(今浙江吳興)太守,這是後來人稱他「文湖州」的由來。但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陳州(今淮陽縣)賓館,時在神宗元豐二(公元1079)年正月。

文同為人生性高遠瀟洒,孤傲高潔,前人形容他「以學名世,操韻高潔」;「守道而忘勢,行義而忘利,修德而忘名」,人品學問同時受到新、舊黨人的推崇。友朋中尤與蘇軾情誼最為深契。此外他在藝術方面造詣,更是廣受世人的讚揚,在世以詩、楚詞、草書、畫知名,有「四絕」之稱。繪畫能作墨竹、山水、禽鳥和木石,其中墨竹成就最高,被後世譽為最偉大的墨竹畫家。

文同愛好繪畫墨竹,除了因為出身墨竹興起最早的竹子之鄉四川,受到風氣的熏陶外,更重要還是來自他對竹的深沉情感。他一生愛竹成癖,不但喜在居處廣植修竹,而且還將居室住處取名「墨君堂」、「竹塢」、「霜筠亭」、「此君庵」等,此外便是作詩為文讚美諷詠竹子。他的詩文中有著極多詠竹、頌竹的作品,隱喻比興,無非都在稱讚竹子的美德,用來象徵人的品格。其中有名的,如自賦《一至十字詩》,詩云:

竹,竹。森寒,潔綠。湘江邊,渭水曲。帷漫翠錦,戈矛蒼玉。虛心異眾草,勁節逾凡木。化龍杖入仙陂,呼鳳律鳴神谷。月娥巾披凈冉冉,風女笙竽清肅肅。林間飲酒碎影搖金,石上圍棋清陰覆局。屈大夫逐去徒悅椒蘭,陶先生歸來但尋松菊。若檀欒之操則無敵於君,圖瀟洒之姿亦莫賢於仆。

而他更常以竹子所有的美德,作為自己人生追擬的目標。蘇軾就曾以竹的性格來影射他的節操,說是「而況我友似君者,素節凜凜欺霜秋」;「得志遂成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獨立不懼」。在這些尚嫌不足之下,於是他從事了墨竹繪畫。他的好友蘇軾為他作的《墨君堂》詩中,就說他:

嗜竹種復畫,渾如王掾居。高堂依空岩,素壁交扶疏。山影覆秋靜,月色澄夜虛。蕭爽只自適,誰能愛吾盧。

也正因為他有著對竹的深刻了解和高尚情操,精神與竹相契合,所以墨竹畫得特別傳神,獲得世人廣大的讚賞。

文同墨竹的特色。文同畫墨竹,根據他自己的說法,是「學道未到,意有所不適,而無所遣之,故一發於墨竹」,是出於一種他稱為「病」的嗜好。但是繪畫理念來自寫生,走的模擬自然的路子,又能兼具主觀的臆造,所以提出畫竹必須先有「成竹在胸」主張。他居家喜好種竹,尤其在守洋州時,於當地篔簹谷開闢了一處園地,廣植竹林,作為朝夕遊憩之所,深入觀察竹子生髮之姿,鑽研竹的神情意態,這都是他希望藉以認識自然真實的竹子形貌,以資畫筆之助。有了客觀對象的體認後,再經營主觀意象的臆造,而後出諸筆墨以成其畫。蘇軾就有兩段形容他畫竹的文字,說是:

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芽,而節葉具焉。自蜩蝮蛇附,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事,振筆直遂,此追其所見,如兔起鵠落,少縱則逝矣。

即在明白指出他的畫竹方法,就是畫家要先對客觀對象的竹子有了深刻的觀察與認識,醞釀成心中的意象,廓然在胸,然後捉筆凝視絹地,彷彿象生絹上,於是落筆快速地畫出所見的形象,一氣呵成,如此才能獲得真實而生動的作品。由此可見他的墨竹畫,也正是唐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繪畫觀的體現。

……

內頁欣賞

-

榮寶齋出版社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榮寶齋 的精彩文章:

《藝術品》期刊2018年第1期

TAG:榮寶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