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魏蜀吳的都城各在哪裡 有一座現在富得冒油
220年12月10日,曹丕在三國群雄中第一個登基稱帝,定國號為「魏」,定都洛陽。千年古都洛陽,便成了曹魏46年國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見到曹丕稱帝,劉備急了。劉備是一個謹言慎行的人,可這種事情,容不得半點謙虛。221年4月21日,劉備急吼吼地在成都宣布登基稱帝,定國號為「漢」,定都成都。「花重錦官城」的成都,成為蜀漢政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讓孫吳統治者孫權作何感想?看起來,孫權並不是很看重當皇帝。他不但沒稱帝,還主動向曹丕示好,遣使請求成為曹魏的藩屬。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當然,這一切都是孫權的緩兵之計。他怎麼可能不想當皇帝呢?時機未到而已。229年,45歲的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為「吳」,不久後遷都建業(今南京)。六朝古都南京,自此與孫吳王朝的命運休戚相關。
如今,1800年過去了。曾經叱吒風雲的三國風流人物,已經隨著他們的音容笑貌,消失在歷史的深處。他們生活過、戰鬥過的都城,依然還在風雨中巋然不動。現在,曹魏、蜀漢、孫吳的都城洛陽、成都、南京,分別怎麼樣了?
首先來看洛陽。
洛陽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這裡,是歷代皇帝的大本營。據統計,歷朝歷代有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共計105位皇帝,在洛陽定鼎九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洛陽是中國擁有皇帝最多的城市,沒有之一。
令人惋惜的是,民國以來,由於鄭州擁有平漢鐵路和隴海鐵路的優勢,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大幅度領先於洛陽,使得1949年之後取代洛陽和開封成為了河南省的省會城市。
2016年,洛陽GDP為3782億元,人均GDP為55860元。
我們再來看成都。
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成都位於肥沃的成都平原,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特別是在宋朝時期,成都藉助於錦繡等特色產品,成為當時中國的金融中心,以至於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朝廷還在成都設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
1949年之後,成都發展勢頭不減,仍然是四川省的省會。1989年2月,成為全國14個計劃單列市之一。1994年5月,成為全國15個副省級市之一。這就意味著,成都市的四大巨頭,即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長、政協主席均為副部級。
2016年,成都市的GDP為12170億元,人均GDP為74865元。這兩項數字,都比洛陽高了很多。
最後是南京。
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中國歷史上,漢民族不約而同地選擇南京為休養生息之地,在這裡立志北伐。東晉、蕭梁、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明朝、民國兩次北伐馬到功成。
1949年後,南京成為江蘇省的省會,1994年2月,中央明確南京的行政級別為副省級,與成都享受同等待遇。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南京成為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經濟高度發達。
2016年,南京GDP為10503億元;人均GDP為127264元。南京人均GDP在中國直轄市、副省級市及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深圳和廣州。
【參考資料:《三國志》等】


TAG:勇哥讀史 |